校容校貌
江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擁有2萬多平方米的音樂教學大樓、數百台鋼琴、數碼鋼琴教室、MIDI音樂製作室和全省最大的多功能演播廳。江西省大學生藝術團掛靠我院,下設交響樂團、民族管弦樂團、瓷樂團、舞蹈團、合唱團、戲劇表演團、輕音樂團、鍵盤樂團。
學院現有8個系(音樂學系、作曲指揮系、管弦系、鋼琴系、聲樂系、舞蹈系、播音與主持藝術系、戲劇表演系)、4個部(本科教學部、研究生教學部、藝術實踐部、公共音樂教學部)、8個藝術演出團隊(交響樂團、民族管弦樂團、舞蹈團、戲劇表演團、鍵盤樂團、瓷樂團、合唱團、輕音樂團),設有四個本科專業(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播音與主持藝術),碩士研究生涵蓋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學科教學、藝術碩士等4個專業15個方向的人才培養,是我省培養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最早及類型最全的培養單位。
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117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1人、博士學位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2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44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音樂學科學術帶頭人3人、省級骨幹教師4人。學術梯隊中有多人擔任全國、省級學術團體的兼職如: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副理事長;理論作曲、合唱指揮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江西省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江西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副主席;江西省聲樂家學會、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等。
歷史沿革
1947年8月,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系副教授劉天浪受命創辦江西省立體育師範專科學校音樂科併兼任教授;1949年8月,國立中正大學更名為南昌大學,其中的文學院在南昌大學與八一革命大學合併時,南昌大學文學院同八一革大文藝部合組為文學藝術學院。為了培養國家急需的師資,1951年7月,教育部批准南昌大學增設師範部,內設中文、藝術等九個專科,學制三年,學生全部公費,參加全國統一招生。同年8月 ,劉天浪又受組織委派正式創辦南昌大學師範部藝術科,分音樂 、美術兩個專業組。隨著1953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南昌大學留下師範部於1953年10月更名為江西師範學院。1958年,藝術科改名藝術系,正式成立黨支部,內設音樂、美術兩個專業,實行主副科制;1985年藝術系分為音樂系和美術系;1992年12月 ,音樂系和美術系合併成立藝術學院;2000年成立音樂學院。
學院之歌
歲月如歌,歷史似河。江西師大音樂學院的發展是一首唱不完的歌 、一條奔流不息的河。她從51級音樂組翻開第一頁起 ,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風雨兼程 、艱難跋涉地走到2011年的今天,已經是第60個年頭了。半個多世紀以來,許多音樂志士同仁為了共同的事業和理想 ,付出了無私的辛勞與汗水,他們潛心教學 、殫精竭慮,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一生 ,我們將永遠崇敬和懷念他們。
所授榮譽
江西省大學生藝術團掛靠我院。我院交響樂團、民族管弦樂團自2006年起承擔了八次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舉辦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足跡遍及江西省近百所高等院校和重點中學,受到廣泛好評。瓷樂團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國紅歌會”、“中國俄語年”、中央電視台“音樂專題”及出訪國外的交流演出,多位教師參加國際音樂節的演出。瓷樂團、舞蹈團參加了2009年中央電視台“宜春月·中華情”中秋晚會的演出;主創的大型風俗民情組歌“贛鄱謠”在國家大劇院演出;我院合唱團代表江西省參加中央電視台第十四屆全國青年歌手大賽、第八屆、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合唱比賽、中央電視台“愛國歌曲大家唱”展演晚會等,均獲得優秀成績;戲劇表演團多次代表江西省參加教育部、中央電視台等國家級的演出及比賽並取得了優異成績;
參加各類演出和比賽成績斐然。在江西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本學院囊括了各門類的一等獎項;2010年江西省首屆普通高校專業學生基本功大賽中,我院學生囊括了各門類的一等獎第一名;2012年在教育部主辦的第七屆全國高校音樂學專業本科生基本功比賽中,團體成績名列全國前十名,參賽全部選手(三人)均獲個人全能獎,並榮獲個人單項獎一項;同年全國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我院舞蹈《朝氣蓬勃》榮獲專業組全國一等獎;聲樂小組唱《那一片紅》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表演(專業組)二等獎;13、14年我院教師和學生分別獲得第二屆、第三屆全國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賽一等獎,江西省第五屆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教育部首屆全國微課教學大賽三等獎,江西省高校首屆微課比賽一等獎,第四屆江西省大學生舞蹈大賽表演一等獎、創編一等獎,第五屆江西藝術節(省聲樂比賽、省鋼琴比賽)摘取了各項目的一等獎;2014年獲得江西省大學生藝術展演各項目一等獎,2015年獲得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聲樂專業組一等獎等……。
外界評價
院師生積極參加社會上的各種大型文藝演出 ,在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營造了良好的藝術氛圍、提高了周邊的文藝修養,獲得了豐碩的成果與一致的好評。
學院依託“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研究基地”、“贛傳統音樂文化研究所”、“江西省大學生藝術團”和江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當代形態文藝學研究中心”、江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紅色資源開發與教育研究中心”等基地,為本學院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搭建了寬闊的學術平台。
現任領導
(院長:鄧偉民)
鄧偉民,音樂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家二級教授,0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藝術學碩士點領銜導師,江西省文聯副主席,江西省音樂家協會主席,江西省藝教委副主任,江西省政府學位委員會委員,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中國音協音樂創作委員會委員,江西省第九、第十、第十一屆政協委員,首屆“江西省教學名師”,首批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江西省“文化名家”。
在高等音樂教育一線工作30餘年,主要從事作曲與作曲理論的教學、研究,長期擔任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教學成效顯著,多次獲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主持完成多項省教學改革項目。
出版著作和教材3部,個人音樂作品專輯3部;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論文、作品100餘篇,部分作品被收入歌集、CD、VCD以及中學音樂課本。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省級獎勵50餘項,音樂作品三次獲國內專業音樂最高獎——“中國音樂金鐘獎”,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省社科成果一等獎等。音樂作品《那一片紅》入闈“唱響中國——民眾最喜愛的新創作歌曲徵集”評選活動。
近年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許多作品分別在中央電視台、電台、國家大劇院及省級以上的重大文藝晚會中播出、演出,並代表江西音樂界出席全國第七、第九、第十次文代會、全國音代會。
2010年擔任第十四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評審。中央電視台等省級以上媒體就鄧偉民在教學及音樂創作方面的成績作過多次專題報導。
(院黨委書記:黃焰烘)
黃焰烘,男,1963年10月出生,湖南株洲人。現任江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黨委書記。
1982年9月考入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1986年7月畢業留校從事行政管理工作。曾任中文系教學幹事,校長辦公室秘書,總務處科員、副科長、科長,後勤集團人事部經理,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校教育國際合作與留學辦公室副主任(正處)等職。高教管理副教授。
在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近三十年間,認真學習,虛心求教,踏實工作,勤奮努力,勇於創新。多次被評為校“優秀共產黨員”、“三育人”先進工作者、學生工作先進個人、就業工作先進個人、工會工作先進個人等,所分管的工作也多次獲學校先進。
在做好工作的同時,積極進行理論研究和探索,先後參加編著《高校後勤社會化與管理創新》,參編《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班主任工作的理論與實踐》等書;在《江西社會科學》、《江西師範大學學報》、《江西教育學院學報》、《高教研究》等雜誌發表相關論文多篇;參與完成(排名第一)省教科規劃重點課題一項。同時利用所學專業為學校本科生開設《毛澤東詩詞賞析》選修課,教授來華留學生《中國文化》、《經貿寫作》、《漢語教程》等課程。
個人興趣愛好廣泛,喜歡音樂、旅遊、讀書、運動等。
(副院長:廖婷)
廖婷,女,江西師大音樂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江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作為江西省青聯優秀代表,應邀到韓國和香港等地演出。
1973年出生於江西省九江市,2003年—2005年被選調到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掛職鍛鍊,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
在科研工作中,在《江西社會科學》先後發表了《江西廣昌"孟戲"的英雄崇拜與宗教信仰》(獨著);《新世紀中國民族電影藝術的人文思考》(獨著);《今村昌平電影的女性文化解讀》;解構與創新——伍爾夫《達洛衛夫人》敘事模式探析;在《老區建設》中發表《紅色電影音樂的傳播學解讀》(獨著);在《音樂學科教學論》中發表《高師聲樂教學多樣性探微》;在《江西師範大學學報》中發表《淺談電影音樂本體性質及其認識意義》(獨著)等論文。
近三年主持的課題: 《孟戲祭祀儀式及其音樂研究》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課題(YS0908);《紅色電影音樂的藝術審美和教育傳播研究》江西省教育"十二五"規劃一般 項目 ;《多重語境下的江西紅色電影音樂的傳播研究》江西省社科"十二五"規劃一般項目。
曾獲得江西省高校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三育人先進工作者”、“三下鄉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所帶的學生參加全國和全省的聲樂比賽,獲得優秀指導老師獎!
(院黨委副書記:李艷萍)
李艷萍,女, 江西師大音樂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省中青年骨幹教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西省音樂家協會聲樂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江西省合唱協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聲樂表演和教學工作,承擔了碩士研究生和本科《聲樂》《聲樂演唱與教學》《合唱與指揮》等課程的教學任務。
在聲樂教學與演唱中,個人曾獲國家級、省級各類聲樂比賽一、二、三等獎近20項次,其中國家級聲樂比賽金獎2次;所教學生多人多次在各類聲樂大賽中獲獎;所指揮的合唱團隊多次在省級比賽中獲得一、二等獎。
在科研工作中,在國家級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江西地方優秀音樂文化的保護》、《積極參與農村中國小音樂教育》、《那裡的哎呀勒》等6篇論文和作品。在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簡論中國民歌的演唱風格》、《歌唱中的聲、境、情三位一體》等近20餘篇。
音樂論文《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化聲樂教學改革》、《如何提高高師聲樂的有效教學與學生的實踐能力》分獲江西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論文一等獎和三等獎。主持研究的成果《多路徑培養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研究與實踐》獲2010年江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主持和參與《中國民族聲樂演唱風格的演變與發展研究》、《江西省高校音樂學專業的辦學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等近20項省、校級科研課題。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聲樂藝術理論》(中國聲樂作品教學曲目精選)、《合唱與指揮》2部,參編《音樂欣賞》《美學與美育教程》《西洋歌劇與美聲唱法》等多部音樂理論著作。
曾獲江西省高校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江西師範大學“優秀共產黨員”、“三育人先進工作者”、“三下鄉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