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陽王[元朝時期]

汝陽王[元朝時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察罕帖木兒,元末將領,漢化甚深,善文學,曾參加科舉考試,並中舉人,自取漢名“李察罕”。屢平各起事軍,曾官平章兼河南樞密事,1362年7月6日被降將田豐及王士誠刺殺。 他去世後,朝廷贈推誠定遠宣忠亮節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忠襄王,謚獻武。他下葬後,改贈宣忠興運弘仁效節功臣,追封潁川王,改謚忠襄,食邑沈丘(今安徽臨泉而不是河南沈丘縣),在當地立祠,歲時致祭。封其父阿魯溫為汝陽王,後又進封梁王。

生平

擴廓帖木兒,沈丘人,本王姓,小字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兒甥也,察罕養為子,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後被封為汝陽王。

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北)。梁王阿魯溫之子,祖乃蠻台,曾祖闊闊台隨蒙古帝國大軍進入中國,後世代定居於潁州州沈丘(今安徽臨泉縣)。

事跡

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察罕帖木兒起兵對抗劉福通所領導的紅巾軍,並和李思齊一起攻破農民起義軍占領的羅山,從此受到元政府的重視。隨著察罕帖木兒不斷挫敗紅巾軍,其官職和地位逐漸上升,由汝寧府達魯花赤升至兵部尚書,後歷任陝西行省平章政事、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河南行樞密院事,中書省平章政事、知河南山東行樞密院事。

1356年到1357年察罕帖木兒領兵在河南、山西和陝西擊敗李武、崔德;1358年擊敗毛貴率領的紅巾軍北伐軍于山西;

至正十八年五月五日(1358年6月11日),元帝國汴梁守將竹貞棄城逃走,紅巾軍將領劉福通攻克汴梁,把汴梁定為紅巾軍宋政權都城;至正十九年八月十八日(1359年9月10日),察罕帖木兒攻破紅巾軍宋政權都城汴梁;劉福通和韓林兒等人率數百騎兵逃往安豐。察罕帖木兒攻克汴梁後,軍紀嚴明,城中居民生活不受影響,不久河南全境平定。因為軍功朝廷拜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樞密院事、陝西行台御史中丞,仍便宜行事。

1361年察罕帖木兒攻打山東紅巾起義軍,占領濟南,包圍益都;至正二十二年六月十五日(1362年7月6日)被降將田豐、王士誠刺殺。

察罕帖木兒在北方和紅巾軍作戰期間,由於勢力強大,至正二十一年八月初一(1361年8月31日),占據應天的朱元璋遣使者至汴梁,主動要求與之通好。察罕帖木兒遂派使者前往招降。朱元璋扣下使者,拒不回應。1362年7月6日,察罕帖木兒被降將田豐、王士誠刺殺,朱元璋立即將使者殺死。

察罕帖木兒的外甥、養子擴廓帖木兒(王保保)在其死後,拜太尉、中書省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銀青榮祿大夫,繼承其軍隊。至正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四日(1362年11月20日),擴廓帖木兒率軍攻克益都,殺死田豐、王士誠,為察罕帖木兒復仇。

至正二十八年八月二日(1368年9月14日),明軍攻克元大都,大元帝國對中國的統治結束,退回本部蒙古草原,繼續和明朝對抗,史稱北元,擴廓帖木成為北元朝廷的支柱,在塞北和新興的明朝長期對抗。朱元璋在北伐期間,曾前往河南坐鎮指揮,並祭祀察罕帖木兒的墳墓,藉以感化並招降王保保,但沒有效果。

1994年(倚天屠龍記)乾德門飾汝陽王

2003年(倚天屠龍記)德力格爾飾汝陽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