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壽村[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沙城鎮下轄村]

永壽村[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沙城鎮下轄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永壽村坐落於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沙城鎮南面,原四甲鄉中心地段。東面間隔濱海園區,瀕臨東海(海岸線249.59米),西以上沙河為界,南與煙臺村毗鄰,北與大郎橋村接壤。總面積2.78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概況

住宅區約0.2平方公里,水田173畝,旱地228畝,灘涂2623畝(西邊560畝已作為開發用地),水域和道路約占總面積的15%。全村416戶1879人,男937人,女916人。元朝至正間葉姓最早遷入居住,至今居住有14個姓氏,其中葉、章、孫、謝為大姓,占總戶數的90%。

永壽村民國前屬永嘉縣華蓋鄉一都五甲。民國時期,隸屬永嘉縣鎮海鄉(後稱四甲鄉),稱第四保。新中國成立後,隸聯甲鄉(1956年2月至10月稱永和鄉),稱四村。“大躍進”年代,為聯甲管理區五一連隊(後改稱大隊)。改革開放後,恢復鄉村制,稱四甲鄉五一村。1990年,更名永壽村。1992年,擴鎮並鄉,隸沙城鎮,稱永壽村,沿用至今。

基礎設施

永壽村於新中國成立初期,全村113戶,其中貧困的94戶,占總戶數的83.2%;全村人均住房面積約10平方米。改革開放後,成為食品機械、閥門、電氣、鎖業、五金配件的生產基地。全村上規模的企業32家,家庭企業125戶,在外經商31戶,出國經商13人,年產值億元。

永壽村古(或重建)建築有東嶽觀(五甲前東嶽)大郎橋。相傳有兄弟仨,各建橋1座,名大郎橋、二郎橋、三郎橋。民國27年(1938),章正道重建單孔石橋。1964年為通輪船,抬高拓寬建成二孔橋。南河(又名南直河新橋),接上沙河和鄭宅村陡閘溢放之水,西頭原有青石橋,50年代末坍塌。1967年,於東河口建橋,“文化大革命”期間又名和平橋。朝天埠,建於明嘉靖年間,為官員出仕、榮歸和官員視察、接送盛典所備。旁有旗桿夾。1995年擴建怡心路時,河、埠俱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