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節氣[曆法]
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太陽曆(乾支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
歷史由來 發展沿革 劃分計算 節氣故事與習俗 郵票之二十四節氣 -
24節氣
24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中國農曆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
24節氣歷史起源 24節氣釋義 24節氣歌 24節氣 - 簡表計法 24節氣分解 -
節氣[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2014年4...
-
大寒[節氣]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
簡介 物候特徵 氣候特徵 日期計算 農事活動 -
二十四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
由來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
小寒[節氣]
“小寒”小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是反映溫度變化的節氣,標誌著冬季時節的正式開始。在陽曆1月上半月,中國農曆十二月(臘...
簡介 由來 物候 氣溫 農事 -
十二節氣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
十二節氣(24節氣內容) 小寒 立春 驚蟄 清明 -
三伏天[節氣名稱]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
入伏時間 飲食調理 最熱原因 飲食習慣 防暑方法 -
節氣歌
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以名稱規律編成的,前四句是從每個節氣中各取一個字按次序組成的歌訣,是整個節氣歌的主體,後四句是二十四個節氣的時間規律。
經典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介紹 其他節氣歌 -
大寒[節氣名詞]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
節氣摘要 季節特徵 日期計算 春節年份 農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