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西南聯大“以其兼容並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的曠達胸襟與精神氣度,為西南聯大文學提供了豐腴的土壤與溫潤的氛圍,使得西南聯大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重要基地。 在民國文學研究勃興之勢下,作者獨闢蹊徑,採用典型研究法,試圖把西南聯大做成民國文學研究的範例,這無論是對於考察對象本身,還是對於整個民國文學史的建構,均有獨到的貢獻。
作者簡介
李光榮,西南民族大學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全國社科基金項目同行評議專家。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和研究30 餘年,以西南聯大為主研方向,兼及民國歷史、文化和教育研究,是“民國文學”概念的提倡者之一。發表學術論文100 余篇,出版《季節燃起的花朵——西南聯大文學社團研究》等專著4 部,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這部著作之新不僅在於使用了不少新材料,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引入了民國文學觀念,以此來考察西南聯大文學,這無論對於考察對象本身,還是對於整個民國文學史的建構,均有獨到的貢獻。—— 張中良
名人推薦
這部著作之新不僅在於使用了不少新材料,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引入了民國文學觀念,以此來考察西南聯大文學,這無論對於考察對象本身,還是對於整個民國文學史的建構,均有獨到的貢獻。
——張中良
圖書目錄
1前言民國意識與西南聯大研究新視角
16第一章西南聯大文學的生成環境
17第一節戰時社會環境
44第二節學校教育空間
58第三節“五四”精神源流
73第四節新文學傳統
90第五節外國文學氣息
108第六節地方文化氛圍
127第二章西南聯大文學的學生團隊
129第一節西南聯大學生社團的管理
141第二節西南聯大文學社團的組織
156第三節西南聯大文學社團的活動
177第四節西南聯大文學社團的特點
207第三章西南聯大的民國文學宿將
209第一節朱自清在雲南的文學活動
244第二節聞一多在雲南的文學活動
281第三節沈從文在雲南的文學活動
311第四章西南聯大學生的反戰文學
313第一節西遷路上的碩果
324第二節穆旦的抗日戰爭
348第三節楊明的兵役批判
358第四節戰爭的人性反思
389第五節阻止內戰的努力
398第六節抗議暴行的吶喊
406參考文獻
413跋
序言
序
初識李光榮先生,是二十年前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作時,光榮在文學研究所樊駿先生門下做訪問學者。我們都是性格內向的人,當時又都忙於各自的事情,交流不算多,但光榮執著的學術追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我們都參加了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會的工作,交流的機會就多了起來。每逢見面,光榮必談學術。記得大概是2004 年徐州理事會期間,光榮說起自己想做西南聯大文學研究,樊駿先生與錢理群先生都支持他做這一選題。西南聯大集中了楊振聲、朱自清、聞一多、馮至、沈從文等一批學者、作家,也培養出穆旦、杜運燮、鄭敏、林蒲、王佐良、何達、袁可嘉、汪曾祺等一代年輕作家,西南聯大文學是抗戰時期重要的文學現象,確有研究價值,並且光榮作為雲南人,又曾在西南聯大分校、本部的駐地蒙自、昆明學習、工作過多年,對西南聯大的風土人情背景十分熟稔,自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我也對他的西南聯大文學研究滿懷著期待。光榮肯下苦功,又有獨闢蹊徑的眼光與勇氣,因而在學術探索中總能有所發現。有一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年會上提交的論文近百篇,當我要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選編年會論文專輯時,毫不猶豫地選中了光榮的《彝族歌舞與聞一多〈懸解〉的誕生》,因為這篇論文提供了現代文學界未曾注意的新材料,分析中肯而有說服力。光榮在發掘材料方面下了極大的工夫,除了翻閱原始報刊、鉤稽多種文獻之外,還訪問聯大師生及其親友,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第一手材料。他掌握的作品數量,可以輯成一套西南聯大文學叢書,只是由於經費的緣故,才先出版了一部入選“中國文庫”的《西南聯大文學作品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年版)。2011年12 月,李光榮與宣淑君合著的《季節燃起的花朵——西南聯大文學社團研究》由中華書局出版,可以說沒有辜負樊駿先生與錢理群先生的厚望,自然而然得到了學術界的好評。掌握了那么多的西南聯大文學資料,以光榮的性格,他必定會繼續探究下去。我得以先睹為快的這部書稿——《民國文學觀念:西南聯大文學例論》即是新成果之一。這部著作之新不僅在於使用了不少新材料,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引入了民國文學觀念,以此來考察西南聯大文學,這無論是對於考察對象本身,還是對於整個民國文學史的建構,均有獨到的貢獻。
光榮是較早提出民國文學史概念的學者之一。說來慚愧,自2000年以來,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主辦的學術會議,我大半在學術組負責會議發言的安排,吉林大學張福貴教授與西南民族大學李光榮教授先後報過關於中華民國文學史的發言題目,我當時擔心政治上有風險,沒有將其列入大會發言。直到2005 年我在考察魯迅對20 世紀30 年代文學思潮的評價問題與正面戰場文學問題時意識到了民國史視角的必要性,才覺察出自己以前擔心與迴避民國文學觀念的幼稚,為此不禁汗顏。現代文學在民國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發生髮展,其起伏跌宕的歷史脈絡、多元交織的整體格局、複雜深邃的社會文化內涵與五色繽紛的文體風格,都打上了深刻的民國烙印。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能談民國文學呢?現代文學氣象萬千,可以從不同視角予以考察,民國文學固然不是唯一的視角,但至少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有效視角。
幾年來,光榮就民國文學問題發表過系列論文,如《論民國文學研究與當下史料工作問題》、《論中國現代文學概念的游移與中華民國史的缺位》等。最初從中國文學史斷代史命名的通例來談民國文學史命名的合理性,繼而涉及民國文學的背景還原與意義追尋。這部《民國文學觀念:西南聯大文學例論》便已進入到背景與意義的層面。如在考察“西南聯大文學的生成環境”時,就指出了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教育部與雲南地方當局對教育的高度重視與科學規劃,否則不可能有西南聯大在昆明等地的立足與發展;“西南聯大文學的學生團隊”與“西南聯大的民國文學宿將”兩章揭示出西南聯大儘管隸屬於教育部的管轄,但辦學仍有不小的獨立空間,“黨義課”實際上被置於擱淺的境地,教授會行使著民主的權利,訓導處對學生的管理主要是審發貸金與補助,辦理社團與壁報登記,對學生並無嚴苛的壓制,更無殘酷的打擊,反倒是學生與政府發生矛盾之後,學校想方設法保護學生。所以,西南聯大才有那么多的文學社團,社團所辦報紙雜誌與壁報才有多種色彩與多樣風格。西南聯大之所以能夠堅持民主、自由精神,保持獨立的個性,即馮友蘭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碑碑文》中所說“以其兼容並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三松堂全集》第14 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4 頁),從而給西南聯大文學百花盛開提供豐腴的土壤與溫潤的氛圍,正是孫中山創建民國時奠定的民國機制在起作用。
有的批評者把“民國機制”說成是學者的想像,其實不然,“民國機制”只是民國制度及其功能的一種表述。民國不是鐵板一塊,有獨裁與民主的衝突、黨部與政府的罅隙、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此地與彼地的差異。龍雲執政雲南時,不僅大力支持教育事業,而且儘量保護有左翼色彩的學生,使得國民黨特務欲抓捕學生而難以得逞,這種地方與中央的對峙與抗衡,在皇帝一統天下的封建社會是難以想像的,只有到了民國才有可能。西南聯大文學不僅有現代主義,也有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而這樣的特徵也是民國文化自由性、包容性的表征。民國歷史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充滿了變數,政府數度更迭,政策起伏多變,道路曲折坎坷,抗戰勝利之後,反內戰的學生慘遭殺害,則是民國機制蛻變甚至日漸消泯的徵候。
民國時期的文學,只有還原到民國的歷史時空中去考察,才能夠理清其來龍去脈,才能讀出其內含的民國意義與韻味。光榮的這部專著便是一個很有力的實證。抗戰時期民國背景下在“彩雲之南”孕育養成的西南聯大文學,奼紫嫣紅,魅力迷人,自然不是一兩部專著能夠說盡的,也許正因為如此,光榮才稱此書為“例論”。西南民族大學成立了民國文學研究中心,我相信,主持這一中心工作的李光榮教授,一定會在西南聯大文學研究乃至民國文學史的建構中做出新的成績。
按說作序應該請學術前輩,而我只是比光榮年長几歲,難當此任。但我與光榮相交既久,且同代人的學術探索多有相通之處,所以也就不揣冒昧,勉為其難了。好在書卷打開,讀者自然會有收穫,無須在意我在前面說對說錯。
張中良
2013 年12 月9 日於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