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比爾·坎寧安
有著“街拍鼻祖”稱號的比爾·坎寧安(Bill Cunningham)出生於1929年9月。1948年從哈佛大學退學,到紐約從事廣告業。不久他辭去工作,隨美國軍隊一起旅行並服務于軍隊。後來他回到紐約,為芝加哥論壇報寫文章。在他寫作期間,比爾不僅為報紙撰寫時尚主題文章,同時拍攝照片反映美國街頭時尚文化。
比爾的專欄
“街拍鼻祖”
比爾·坎寧安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期開始拍攝紐約街頭的時尚文化。
“最時髦的東西就是在街頭,不僅過去如此,將來也永遠如此。”說這話的人就是比爾·坎寧安。一個喜歡蹬著腳踏車,50多年來用相機記錄捕捉紐約街頭時尚風潮,進入耄耋之年的攝影師。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時裝學院院長哈羅德·科達說:“街頭時尚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正是坎寧安拿起相機之時,他是記錄‘普通人不同尋常穿著’的第一人。”
美國著名時裝設計師奧斯卡·德拉倫塔說:“這座城市中,只有他(坎寧安)記錄了紐約近40年乃至50年的完整視覺歷史,全面反映紐約生活時尚。”
此外,他還參加紐約和法國巴黎時裝周活動,以便拍到“人們穿著的全景”。
轉折點
1978年是坎寧安街拍突破點。他在《紐約時報》雜誌撰文回憶,有一天,他在街頭看見一名女子穿著一件漂亮的皮草大衣,“我想,看那肩部裁剪,多么優美,但它也是一件普通大衣”。女子的出現引起圍觀轟動,他才發現,那是好萊塢著名影星葛麗泰·嘉寶。那一星期,坎寧安還拍到西班牙國王和拎著塑膠購物袋的王后,在《紐約時報》獲得第一個版面。
拍攝方式
坎寧安自稱不是攝影師,但他的作品和他對待攝影的態度令不少同行稱道。
首先,他喜歡自己的拍攝對象,善於挖掘對方賞心悅目之處,正如一名朋友評價說:“比爾從未拍過一張令人痛苦的照片。
其次,坎寧安只用最簡單的攝影設備和材料。他的全部裝備是一部尼康35毫米單眼相機再加一個50毫米鏡頭。膠捲都在紐約一家照相館沖印,然後到《紐約時報》掃描。
坎寧安的手很快,從不因為調整相機設定而讓人等候。他拒絕擺拍,不喜靜態,因此照片總是充滿活力,動感十足。在執行拍攝報導任務時,他拒絕接受任何饋贈,即便是一杯水。
他對名人不感興趣,他從不看電影也沒有電視機,和一般人的審美口味迥然。他說:“大多數人都有相同的品味,但是他們並沒有膽量去創意。”坎寧安熟知時尚的歷史,又以社會學的目光觀察社會的變化,於是他能夠敏感地發現那些即將消逝的,以及那些嶄露頭角的趨向。但是用他的話來說:“這些實際上不是我所思考的,我只關心看到的。我讓街頭對我講述什麼。”
生活方式
儘管坎寧安總與時尚打交道,自己的生活卻只能用簡樸來形容。他是一個天主教教徒,他的信條就是:“錢是最廉價的東西。自由和解放才是無價之寶。”2011年3月上映的紀錄片《街拍鼻祖》(又譯《我們都為比爾著盛裝》)全面展現了坎寧安的工作和生活。
難以想像,他住在一套一室公寓中,屋內沒有衣櫃,沒有廚房,沒有盥洗室,除一張行軍床外,到處都是檔案櫃和存放照片的箱子。他從不下館子吃飯,衣服最多只有四套,最常穿的是一件多口袋藍色工裝。
相關紀錄片
影片信息
片名:我們都為比爾著盛裝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導演:理察·普萊斯
主演:Bill Cunningham/安娜·溫圖爾/邁克·高仕
類型:紀錄片/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 法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11-03-16(美國)
片長:84分鐘
又名:街拍皇帝 / 街拍鼻祖比爾
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關於街拍鼻祖比爾·坎寧安(Bill Cunningham)的紀錄片。已入耄耋之年的比爾依然是紐約時報的一名攝影師,擁有自己的板面專欄“On the Street”以及“Evening Hours”。他從六十年代起便一直沉迷街拍,並享受工作。在比爾的鏡頭下,不管你是上流名人、普通工人甚至是下城居民,只要你著裝出位有個性,比爾都樂於捕捉你的美。幾乎所有的時尚界人士都認識並尊重這位攝影頑童,就連著名時尚雜誌Vogue的女主編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也說:“我們都為比爾著盛裝。”然而,這樣一位幾乎把一生都獻給了時尚且功不可沒的老人,依然住在狹小工作室里,每天騎著腳踏車上街拍照,不過老人家卻覺得這樣最好,對他來說,拍照以外的任何事都無關緊要,能夠自由地捕捉新鮮,才是他的追求。
本片推出後深受歡迎,先後在悉尼電影節、南塔基特電影節、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和阿布達比國際電影節上獲最佳紀錄片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