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莊村] 位於板泉鎮政府駐地西南6公里,南與臨沭縣相鄰。全村438戶1597口人,耕地面積106.5公頃。 盛產柳條,有“柳編狀元村”之稱。1998年全村完成工農業總產值441萬元,糧食單產326公斤,總產達190萬公斤,人均純收入2300元。 柳編是該村的傳統工藝產業。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導下,村兩委帶領村民發揮傳統優勢,緊緊抓住柳條種植、柳編加工走上了致富路。 首先,該村打破了傳統的種植方式,從糧經作物調整入手,擴大柳條的種植面積。到1998年糧經作物比例發展到5:5。其次,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力度。該村雖地勢平坦,但水源缺乏,土質滲水能力強,柳條生產喜水怕旱,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入是確保柳條豐產的關鍵。 五年來共打機井24眼, 配套石渠4000米, 新增農機2 0台,全部耕地三天能普遍澆一遍水。第三,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力發展產、供、銷一體化工程。該村組建了科技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服務體系,對農民所需用的良種、化肥、農藥統一購買,水源專人負責管理,使柳條生產走上良種化、規模化、水利化軌道。優先為編織大戶、放貨大戶提供場地,對外地客商在停車、食宿、裝車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先後與南京、上海、青島等大中城市外貿出口公司建立了穩定的關係,確保了柳編工藝品的暢銷。至1998年底,全村已有柳編戶350戶,從業人員700多人,放貨大戶15戶,僅此一項人均年創收3600元。 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增加,高檔商品也逐漸進入了農家。到1998年全村有機車130輛,私人汽車4輛,彩電基本普及,青年家庭大多有了冰櫃、洗衣機。有些富裕戶建起了二層樓房。 在努力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不忘精神文明建設。1998年投資10萬元,整修了5條主要街道,總長6000米,街道兩旁修建了石渠,村莊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