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府宅

段氏府宅

段氏府宅位於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南河鎮靈芝村南420米。距縣城25km,為候初知縣段昭灼的府第及莊園,始建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後不斷續建,形成今日規模。建築布局坐北朝南,三進院落,按八卦方位為二十四向。占地面積1743平方米,建築面積2605平方米,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建築格局

段氏府宅 段氏府宅

段氏府不僅是一處革命遺址,且建築藝術也是非常完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的,該建築占地面積1743平方 米,建築面積2605平方米,中軸對稱布局,有二路兩進院落,各路均有門廳、前堂、後堂及左右廂房。通面闊九間47.25米,通進深36.27米。主體建築均為梁架為芏架。天花大多採用菱角軒。石作多漢白玉材料。山牆脊飾長龍,墀頭變化多端。檐下有磚砌斗及栱花鳥人物故事彩畫。建築布局坐北朝南,三進院落,按八卦方位為二十四向。整個建築結構嚴謹,布局對稱,主體建築由中央大廳、東西廂房閣樓書屋組成,大小房間99間,天井17個,房間通道縱橫交錯。整體結構採用了木結構,屋架和承重牆圍合的構造方式。木構架採用的穿斗尾架的變形形式,即大梁穿斗、柱不落地、很有地方特色。屋頂系小青瓦兩坡頂,組合大小紛呈,高低錯落,變化多端,房屋內鏤雕,繪畫相應成輝,石作瓦作和裝修部份極具裝飾性,濃縮了當時建築藝術的精華,整個建築的排水系統全在地下,雨停水乾,百多年來從未堵塞過,可見當時的設計是相當科學的。建築內冬暖夏涼,其最顯著的特點,猶如現代建築母題設計,即以某一種建築符號或形式重複使用,以使建築藝術造型彼此呼應協調,無論是天花、門前還是脊飾、彩畫外框造型都是如此。

革命遺址

這座美麗的莊園,在革命戰爭年代承載著光榮的歷史使命,從1931年至1941年期間,紅二十七軍、紅十五軍、紅四軍和紅二十五軍以及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多次宿營和成立臨時戰鬥指揮部,1931年農曆6月18日,蘇維埃紅四軍區政府在此成立。1932年建立過保衛局,解放初至1955年是英山縣第七區公所所在地,是革命

段氏府宅 段氏府宅

傳統教育基地。1931年9月4日,紅四軍軍長徐海東,政委曾中生移駐英山縣雞鳴河,曾中生在李任彬住宅主持召開黨的活動分子會議後,又移駐段氏府。1940年5月,田月光建立秘密便衣隊,在瓦寺前一帶開展抗日游擊活動,段氏府成為宿營中心。1941年11月4日,劉伯承鄧小平率野司機關警衛戰士350人轉戰英山,在段氏府宿營並召開軍事會議,研究戰略部署,15日到英山縣城關在南門河灘召開大會,後開進羅田石橋鋪村。劉伯承夫人汪榮華同志率部在段氏府駐紮三個月。1946年9月19日,張體學率獨立二旅3000多人,從英山向羅田開進時,遭遇落岑河埋伏的敵十三旅的阻擊,犧牲200人,20折回段氏府休整,在戰爭年代作為鄂東黨政軍工作中心所在地的段氏府一次次完成的歷史任務,為英山這塊紅色的士地增光添彩而做出了貢獻。

維修保護

英山南河段氏府是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黃岡市唯一一處保存較好的古代建群,由於時間比較長,整個建築群都不同程度存在破損,局部破損嚴重。為復原清末民初極具特色的英山民居風貌,國家文物局於2014年,投資200多萬元將其整體修復。5月完成整休,不久就可以向外界開放。

地理位置

段氏府位於英山縣南河鎮瓦寺前靈芝村,距縣城25KM,系光緒年間湖北省候補知縣段昭灼府第及園。始建於光緒二十三年,光緒二十四年段潤霖續建。占地面積1743平方米,建築面積2605平方米。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