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湖國家濕地公園

武山湖國家濕地公園

武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湖北省武穴市城區北部,2011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立,總面積2090公頃。我國中部重要的候鳥停歇點。武山湖是一座濱臨長江的自然湖泊,位於武穴市市域南部,毗鄰武穴中心城區東北側,北至滬蓉高速入口8公里,京九鐵路武穴站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武山湖湖闊水深,“武湖明月”為“廣濟十景”之一。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武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武穴市城區北部,2011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立,總面積2090公頃,其中濕地面積1809公頃。有高等植物88科272屬410種,脊椎動物29目50科15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種,為白鶴;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種,分別是虎紋蛙、穿山甲、水獺、松雀鷹、普通鵟、短耳鴞、雕鴞、草鴞。我國中部重要的候鳥停歇點。

地理位置

武山湖位於東經115°35’14北緯29°54’44,水域面積16.3平方公里,當代詩人何秀炳詩云“輕踏綠地麥葉香,武山湖裡漁舟忙。蘆荻草色因風起,四處青煙逐波浪。佛國清水流大江,地接贛皖與鄂湘。東風欲起龍之鄉,浴佛井中洗意忘。無情流去幾多帆,大浪滔滔武穴港。”和“漁舟夜泛武山湖,月影波心璧玉浮。蘆荻叢中眠雁鶩,菱歌曲曲起汀洲。”來描寫武山湖的美景。

縣市介紹

武穴之前稱為廣濟縣,廣濟之名源於“廣施佛法,濟渡眾生”。歷史上,這裡廟宇林立,梵音繚繞,信徒如雲。史載廟宇千座,僧徒千人,高僧法嗣118位。有“千佛之國”、“小西天”之稱,享有“禪宗甲天下”美譽。至今,該市仍存大小寺廟近200座,其中20餘座環繞武山湖。

武山湖歷史

武山湖國家濕地公園武山湖國家濕地公園

武穴正處武山湖深水口古北江遺址上,原稱青林湖,古長江九大要穴之一。
新興之商埠市鎮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初具雛形時,因朱棣修“黃廣大堤”致青林江斷流。世人將青林湖因武王英布王城和王府舊址改名為武山湖之時,遂將此座新興商埠市鎮命名為武家穴,簡稱武穴。
朱棣築黃廣大堤後,北江故道與長江之聯繫被切斷,因水流湍急將江堤修築成“凹”字形,遂使武穴成為深水良港,為新興商埠之興起創造優越條件。
築堤之時,此處紊流湍急,水深達40至50米,皇堤築至“鄂江左”75千米至76千米處,遇深潭巨穴,無法趟水築堤。水工們只好便宜行事:在此處築成一道“凹”字形江堤,長江隨之留下一“凹”字形大“穴”口,給當時來往船隻停泊避風、裝卸貨物或添加生活用品以極大便利。武穴老街名有“老壩頭、大壩上、後壩街、西壩街”等,由此可鑑其港灣位置之險峻和優良。
武穴1761年設同知府,1785年始進行首次市鎮建設,1875年設武漢關武穴分關,1894年設淮鹽督銷分局,1894年由張之洞督修江防要塞工程,建炮台灣14座,配大口徑火炮8門,1915年設省轄公安局,1916年設船舶檢驗所。武穴遂躋身湖北七大商埠之列。
武穴一時商埠林立,會館眾多,列有塘下街江西會館、居仁街徽州會館、後壩街青陽會館、上河街福建會館、塘下街壩外南京會館、正街興通會館、後壩街涇縣會館等。
此處集中“長江九大要穴”、“北江分流水口”、“長江十大深水良港”、“民國湖北七大商埠”之美名,且素有“小漢口”之譽,曾被列入孫中山《建國方略》港口開發計畫。
1938年,日本侵略軍鐵蹄溯江而上,武穴商市遭火燒掠奪淪陷之災,輳三千商戶聚五萬市民之武穴名埠,一時人口磔離,商戶星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