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吉村

武吉村

武吉村地處成安縣境西部,距離縣城8公里;隸屬於商城鎮,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4公里處。2004年,被縣列為第一批文明生態村。全村總戶數406戶,總人口1774人,耕地面積2773畝。主要經濟來源以糧食種植和鄉鎮企業務工為主,年人均純收入4575元。

歷史沿革

村莊沿革

康熙《磁州志》 康熙《磁州志》

武吉村西望太行山脈,地處漳河故道,明初始建村莊,至今傳承不息。明初,武吉從山西遷民至此立村,後人為紀念他,便以他的姓名命名村。

明代屬彰德府磁州東鄉,清代屬廣平府磁州二祖鎮管統;民國時期,武吉屬磁縣東區邊董約,時名東武吉。

1945年,武吉村屬成磁縣第四區(駐商城);1949年,武吉村劃歸成安縣,屬第三區郎堡鄉;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屬郎堡公社。1984年撤銷公社制,屬郎堡鄉。1996年郎堡鄉併入商城鎮,武吉村屬商城鎮管轄至今。

村名考證

武吉村 武吉村

武吉為古老村落,積厚流光,薪火相傳,民風淳樸。2011年,市文物部門在邯大高速武吉段的一個磚窯坑,發掘出隋唐時期古村落遺址。可見,位於古漳河畔的武吉村一帶,很早就有人居住。

元朝末年,由於連年的戰爭,再加上水旱瘟疫等天災不斷,中原地區的人口急劇下降,土地荒蕪,再加上四年的“靖難之役”,當地俗稱“燕王掃碑”之戰,更加劇了中原地區的荒涼局面。此時的武吉村一帶也是人煙斷絕,滿目瘡痍。而地處山西的廣大地區,因遠離戰場,人口稠密。為了發展中原地區的農業生產,洪武、永樂年間不得不從山西大量移民中原。因為山西洪洞縣是移民東去的交通要道,處於交通要道處的廣濟寺前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漢植古槐,這課古槐給即將離開家鄉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因而便成為故鄉的標誌,也就有了“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一說。

據傳,明初,有名武吉者,從山西遷民至此,安居立業,屯田耕種。此後,相繼又有其他遷民來此居住。武吉樂善好施,德高望重,很受村民敬重。後人為紀念他,在建村時,便將村莊命名為“武吉村”。武吉村民歷經世代,辛勤勞作,人丁興旺,村莊富庶。現在的武吉村,主要有秦、劉、王、李、張、任等姓氏,而獨無“武”姓居住。

武吉村 武吉村

又考武吉村名的最早出處,見於村南三公里處的王耳營村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重修開元寺碑,其碑陰王耳莊村及其周邊十三村功德施主一一列出,有“五吉村功德施主”一列人名,無疑就是現在的武吉村。這塊古碑所立時間距明初只有百餘年的歷史,是武吉村原村名的重要見證。由此推斷,明初山西遷民武吉者,並非姓武,而只是叫“五吉”,其德高望重,村民敬重,遂起名“五吉村”。因其在隸屬磁州東鄉時,一直與南鄉武吉村(今磁縣時村營鄉武吉村)同音重名,後逐步演變為“武吉村”,為便於區別,民國時期一度稱為“東武吉”。由此可見,武吉村原名“五吉村”,該村其實根本沒有武姓,傳“武”姓遷出或失傳,考據不足。

村莊歷史

武吉村 武吉村

明清時期的武吉村居於磁州轄境的最東邊,因遠離州城,不在古蹟名勝之區,未出官高位顯之士,所以一直默默無聞,不見經傳,窮鄉僻壤,鮮為人知。民國以來,軍閥混戰,國內局勢動盪不安。處於成、臨、磁三縣交界處的武吉村更是土匪橫行,民不聊生。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武吉村的革命志士奮起抗日,保家衛國,為奪取抗日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解放戰爭期間,為徹底消滅反動派,奪取全國勝利,武吉村的廣大青壯年,積極報名參軍,在解放全中國戰鬥中均建立了功勳。

解放後,武吉村由磁縣劃歸成安縣。從解放初的土改、合作社到集體化,後再經數次政治運動的衝擊,一度走過彎路受過挫折,但始終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面對困難和挑戰,在村黨支部、村委會帶領下,武吉村民不辭辛苦,任勞任怨,歷經磨難,頑強奮鬥,硬是將一個三類三的落後村,擠進了全縣先進行列。

改革開放後,武吉村民依靠勤勞和智慧,繼承優良傳統,不畏艱難困苦,依靠良好的社會環境,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上世紀八十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房熱潮方興未艾,周邊眾多的磚廠應運而生,武吉村自發形成了一個以運輸建築材料為產業的運輸專業村。經過二十多年的苦心經營,一個小小的村莊,竟由原來生產隊遺留下來從事田間作業的幾台破舊拖拉機,數年間猛增至專業跑運輸的數百輛拖拉機。武吉村可以說是個個跑運輸,家家有拖拉機。每天早起,但見進出村莊的主要路口,拖拉機一輛接一輛傾巢而出。每到傍晚,放眼村中的大街小巷,出車歸來的拖拉機停的到處都是。與生產隊時“放衛星”取得的成績相比,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使武吉村民眾真正得到了實惠,進而走上了一條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人均純收入躍居全縣前列。

武吉村 武吉村

2012年,邯鄲繞城高速、邯大高速、邯臨快速等新勘探線路均交匯於武吉村。作為邯鄲東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及成安縣西部唯一的高速收費站,占用了武吉村的大量耕地。再因國家嚴格治理環境污染,周邊數十家磚廠均被剷平,一大批運輸專業戶紛紛改產,武吉村就此終結了以運輸為產業的輝煌時代。

三十多年來,武吉村經濟突飛猛進,人口大量增加,村落變化巨大,從一個小村莊,發展為擁有人口1780人,耕地面積2700餘畝的中等村莊。村莊布局整齊劃一,農田水利設施齊全,村辦事業欣欣向榮,民營企業蒸蒸日上,因而深受縣、鎮政府青睞,各項惠農補貼傾斜投入。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大環境,武吉村再度領先全縣,屢次受到各級領導的頻繁光顧。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關懷下,在黨的各項惠民政策的感召下,武吉村各項事業飛速發展,人民生活安康富足。

經濟概況

武吉村 武吉村

改革開放以來,以工副業為龍頭拉動了武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1982年建起了磚廠,1984年又與縣社、公社(鄉)聯合投資建起了漆包線廠,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還為村民提供了二三百人的就業崗位,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武吉村拖拉機保有量全縣第一,自發形成了一個以運輸建築材料為產業的運輸專業村,成為村民發家致富的主要途徑。此後,一大批民營企業相繼湧現,實力不斷壯大,是武吉村今後發展的重點方向。近幾年來,處於轉型期的武吉村主要經濟來源以糧食種植和鄉鎮企業務工為主,年人均純收入4575元。

社會事業

邯鄲繞城高速與市區連線線交匯處 邯鄲繞城高速與市區連線線交匯處

武吉村居於冀南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武吉村緊鄰交通樞紐,邯臨快速從村西穿過,邯鄲繞城高速與邯大高速起點交匯於村後,道路四通八達,出行方便快捷,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自2016年3月美麗鄉村建設開始以來,縣、鎮、村各級政府全力以赴,大幹快上,斥資上億元,傾力打造美麗鄉村,僅僅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十二項專項工程,使武吉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受到了廣大民眾的一致好評,各級領導也給予高度認可。

武吉村 武吉村

如今的武吉村立足自身優勢,緊緊圍繞“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總體目標,以規劃為先導,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正在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園林式村莊。

武吉村 武吉村

作為成安縣的形象工程,美麗鄉村武吉村,依靠政府的全力打造而一舉成名。 在政府強有力的支持下,武吉村舊貌換新顏。街道寬闊平整、民居粉飾一新,就連那多年無人居住的老屋也被整修的別具一格,古色古香。每當夜晚來臨,整齊靚麗的太陽能路燈璀璨奪目,景色優美的武吉村公園流光溢 彩,村中心高大的鐘表塔所發出的耀眼光芒,離村老遠就能看見。這一切突如其來的變化令周邊村民羨慕不已,直引得方圓三里五鄉的人們蜂擁而至,縣外千里遙遠的遊客紛至沓來,觀光賞玩。

武吉村從遙遠的過去一路走來,歷盡滄桑,歷經興衰。勤勞善良的村民們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艱苦創業,生生不息。值此又一個盛世的到來,他們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武吉村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新篇章!

主要景點

武吉公園

武吉村 武吉村

武吉公園位於村西入口,緊鄰市區連線線邯臨快速路,占地50餘畝。公園前道路寬廣,視野開闊,園林風景如畫,村莊明亮潔淨;公園內亭台漫回,小路曲折,奇異花草飄香,名貴樹木蔥鬱。每當夜晚來臨,燈火輝煌,流光溢彩,景色幽雅別致。公園現成為周邊村民觀光賞玩的好去處。

村史館

武吉村 武吉村

在村中心位置改造一處老宅為武吉村村史館,占地面積0.7畝,展館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傳承歷史,矢志不渝”,第二部分為“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第三部分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鐘錶塔

武吉村 武吉村

修建於1978年的水塔,位於武吉村中心,總高18米,為村內最高建築。2016年,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閒置多年的水塔,粉飾一新,頂部被改造成鐘樓。夜晚,高大的鐘表塔所發出的耀眼光芒,多遠就能望見,為當地一大奇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