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欠(另一對繁體從“口”),“難”省聲。欠,打呵欠,與出氣有關。本義:嘆息。
(2) 同本義 [sigh]
嘆,吞嘆也。一曰太息也。——《說文》
禽子再拜而嘆。——《墨子·備梯》
戲而不嘆。——《禮記·坊記》
望洋向若而嘆。——《莊子·秋水》
皆嘆惋。——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默嘆曰。——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婉貞微嘆曰。——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嘆借者之用。——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3) 又如:嘆氣嗐聲(唉聲嘆氣);嘆恨(嘆息抱恨);嘆憾(嘆息遺憾);嘆笑(嘆息譏笑);嘆悔(嘆息後悔);嘆喟(嘆息);嘆嗟(嘆息);嘆想(嘆息懷念);嘆詫(嘆息詫異);長嘆;嘆一口氣
(4) 讚嘆,讚美 [highly praise]
默嘆。——《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亟嘆其技。——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5) 又如:嘆重(讚嘆敬重);嘆獎(稱讚獎勵);嘆嘻(讚嘆);嘆駭(讚嘆駭異);嘆為觀止(讚嘆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嘆異(驚嘆)
(6) 吟誦 [chant]
嘆,吟也。——《說文》
智勇蓋當代,弛張使我嘆。——《文選·盧諶·覽古詩》
一唱而三嘆。——《禮記·樂記》
(7) 又如:嘆誦(吟誦)
(8)粵語“嘆”是享受,慢慢品嘗的意思。用這個字大多表示一種怡然自得反正是感嘆美好的感覺。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龍龕》音以。
又《川韻》作又字。
(嘆)〔古文〕《唐韻》《集韻》他案切《正韻》他晏切,音炭。《說文》吞嘆也。一曰太息也。與嘆同。
又《廣韻》《集韻》他乾切《正韻》他丹切,音灘。義同。《詩·王風》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釋文》嘆,本亦作嘆,吐丹反,協韻也。
又《大雅》而無永嘆。《釋文》嘆,他安反,字或作嘆。
又葉他絹切,音。《曹植賦》入空室而獨倚,對牀幃而切嘆。嘆葉上見。
又葉他涓切,音天。《曹大家·東征賦》陟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嘆。小人性之懷土兮,自書傳而有焉。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