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介紹
朔城區南榆林鄉位於市區東南35公里處,總面積192.5平方公里,屬山坡丘陵區,所轄26個村,人口15805人,8.1萬畝耕地。十年九旱,民眾生活貧困。據朔城調查隊調查,2007年該鄉依託“奶牛”脫貧,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820元 。
示範“伴養”
2007年底,全鄉奶牛4500頭,擠奶牛2890頭,涉及青鍾、下疃、南磨、神武、王化莊、辛寨、東村、西村900多戶,固定奶站五個,流動奶站10個。確定了青鍾、下疃、蘆子壩等村為示範村,省人大代表金開花等59戶為示範戶,組織相鄰的村有條件的戶進村入戶,同時推行“伴養”,即:我的牛你飼養,奶歸我犢歸你,打破村界,滾動發展。
黃牛改良
在調查中,民眾普遍反映,黃奶牛改良後代,雜交優勢明顯,奶量雖略不足純牛奶,但抗病力、適應力都較純牛奶強。充分發揮兩個黃牛改良站的作用,在2005年2個改良站的基礎上,2007年又增建1個改良站,幾年來對3200多頭黃牛進行改良,1700多頭已產奶,達到生產、育牛兩不誤的有序發展。
培訓科學飼養
幾年來,聘請市科技局、市老齡委、市區畜牧局多次到鄉進村入戶搞飼養管理,防病、治病、防疫等培訓35多人次,印發書刊、光碟、宣傳資料20000多份,講解奶牛科學飼養知識。通過培訓學習,大多數養牛戶改變了老辦法,走上了科學飼養之路。
確立市場理念
廣泛宣傳市場理論,讓養牛戶確立市場觀念,就奶價不穩、拖欠奶款等問題進行協調解決。在2003年、2005年上半年和2007年出現三次奶價下跌,牛價大滑坡,民眾情緒不穩,有倒奶、賣奶牛現象時,區、鄉領導入村到戶宣傳指導,全體鄉幹部包村包戶,宣傳市場經濟理論、穩定民眾情緒,協調溝通奶農、廠家、奶站關係,2007年還低價買進350多頭小奶牛,這樣做不但避免了飼養奶牛大起大落,而且還穩中有增。
發展草業
幾年來,抓住退耕還林機遇,按“檸條、苜蓿一比六”模式,到2007年已退耕還林30000多畝,種植10000多畝苜蓿,人工種草4000多畝。其中2007年種植草玉米38800畝、青貯玉米500多畝,保證了優質飼草的供給。奶牛發展到13個村1400多戶4500頭,擠奶牛2890多頭,下疃村、青鍾村均突破600頭,是2001年底的6倍多,固定奶站5個,流動奶站10個,2005年畜牧業收入占到全鄉農業收入的近50%,人均收入2300元,2007年達到3820元。目前該鄉已建立了奶牛經濟合作社,聘請市區相關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到鄉進村入戶培訓指導,新建了10個青貯池,按村給奶牛戶建檔,協調了廠家、奶站、奶農之間的監督制約機制,解決了奶農的後顧之憂,步入了規模化、園區化養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