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
《史記》註:“欲張大楚國,故稱張楚也”,《漢書》劉德注也持這種看法。而張晏則認為“先是楚為秦滅,已馳,今立楚,為張也”,即張是馳的反義詞,楚被秦滅是“弛”,陳勝立楚則是“張”。“張楚”即擴張、張大楚國。張晏的說法。
但不論哪種說法,都是由於楚國重大的影響力。秦漢之際,“楚”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字眼,司馬遷作《史記》時立的月表叫“秦楚之際月表”而不叫“秦漢之際月表”,馬王堆的帛書上紀年只用“張楚”的年號而不用秦二世年號。
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夫莊賈刺殺而死,陳勝死後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劉邦稱帝後,追封陳勝為“隱王”。
為號原因
陳勝起事以楚作為旗號也決不是偶然,應是出於以下幾種考慮:
1、在六國統一戰時,楚國在軍事上的抵抗最為強硬。
所謂“秦滅六國,楚最無辜”和楚懷王被秦囚禁一事,不過是楚國人自己的悲劇情節而已,六國中最“無辜”的是齊國,一直跟秦交好卻不與其他五國聯合,最後還是難逃被滅的命運,可是這種“無辜”其他五國會同情嗎?所以人們同情和支持楚國,其實是因為楚國在最後衛國戰中的頑強和慘烈。
2、楚人擁有著極為狂熱的愛國熱情。
最明顯的一點莫過於“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傳言,之後反秦戰爭中楚人的表現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3、陳勝起事地點在楚國。
陳勝本人是否是楚人並不很確定,學者對他籍貫的研究有很多種說法。但他的起事地點在楚國是無疑的,所以打出楚的旗號,顯然是十分利於迅速擴張隊伍與勢力範圍。
發展
由陳勝創立於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以大澤鄉起義後陳勝率“楚軍”在陳郡(河南淮陽)王為始。曾一度發展至今天河南安徽的大部分地區。但在當年的滎陽之戰中,起義軍敗給了秦朝名將章邯,從此每況愈下。再加上起義軍內部矛盾越來越大,很多將領、官員目光短淺,開始勾心鬥角,內訌不斷。不久,陳勝被叛變的車夫莊賈刺殺。後來,陳勝舊將呂臣反擊秦軍勝利,再舉“張楚”大旗。不過後來項羽等將領崛起後,“張楚”就逐漸被遺忘了。
考古發現
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發掘領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春龍介紹,在兔子山遺址出土的簡牘中,其中一件觚上發現有“張楚之歲”的字樣,而這也為專家們打開了探視張楚政權的一個新的視窗。
武漢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陳偉介紹,秦滅之後,有一個短暫的“楚國階段”,稱為“張楚”,是陳勝吳廣建立的政權名稱,意為“張大楚國”,“這個歷史階段的記錄一直缺失,這次發現對於研究陳勝吳廣時期歷史,以及判斷整個湖南一帶何時結束秦的統治很重要。”陳偉興奮地表示,這也說明當時楚地對於起義軍的認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簡帛上也發現有“張楚”兩字,而在里耶秦簡當中,也有楚國文字寫就的簡牘,“三者之間應該存在關聯,而且在時間所指上可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