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楊名嘉穀字玉農,別署三洲畫者,又署青棠居士,清廩貢生,出生於世代書香門第。曾祖皋蘭字露滋,別號相灣老圃,清嘉慶甲子(1804)舉人,祖啟哲字搏村,道光乙未(1835)恩科舉人,終吳縣教諭,父紱來字仿顛,頗負文名,世居淮安河下鎮。楊玉農童年即工詩賦、善書畫。宣統年間,地方人士公舉“孝廉方正”,潔身自好,不諧世俗。家僅薄田數畝,生活境遇極窘。玉農先生自幼精於繪事,繼從十三峰草堂主人張春巒(振)學畫,猶工花卉,名馳淮揚間,以賣畫自給,但是對於求畫的人,也是有所選擇而後應。受資輒藏之,畫未完成決不取用,其廉謹如此,故其畫更為世所珍重。楊玉農先生是我開始學畫的老師。他直到晚年,筆法仍然蒼勁而又柔美,尤以著色鮮艷明麗著稱於世。他的畫不同於宋人工筆畫(即用筆細密渲染工致),大體接近於清人惲壽平(南田)的沒骨法(按此法始創於南唐時代)。有時畫淺色的花朵,也粗略地畫出花朵的輪廓,但花葉卻任意塗抹;如畫芙蓉、虞美人(即復瓣的罌粟花)等類的花朵,以其花瓣上筋絡比較顯著,也用深一點的彩色細緻地描繪出來。同樣的花葉不作雙鉤。只在他過去的畫中見到,但我沒有親見他這樣畫過。作畫專長
楊玉農先生用筆擅長於偏鋒,所以他的畫非常活潑生動。例如一個花瓣一筆下來,總是有的地方顏色深一些,有的地方淺一些,花葉也是這樣,這是一般工筆畫做不到的。當然這也絕不同於潑墨寫意。我以為他的畫(指花卉)可以說是融工筆和潑墨寫意以及沒骨法於一爐。楊玉農先生偶爾也畫山水,可能很少有人見過。
楊玉農先生在畫面上很少題詩,是不是德不善作詩呢?絕對不是,他自幼就長於詩賦。 有一次他和同住在河下的清代翰林王研蓀(鴻翔,原籍丹徒)兩人合作了一幅畫,畫的是一裸南天竺和一棵枇杷。他畫好後點了點頭,低聲說了一句:“七尺珊瑚一樹金”。那位翰林公非常欣賞,於是又添了三句成為一首七絕題在畫上,那後兩句是:“壽星題句真名貴,七尺珊瑚一樹金。”
楊玉農先生畫的都是小幅頭如尺頁,扇面或者小條幅等。
楊玉農先生講究的作畫方法是:作畫不是照相,有時不妨“似是而非”,但花的某些特性卻必須掌握,如畫春天的花,需要秀媚一些;畫秋冬天的花,要把那不畏霜雪的精神表現出來。
楊玉農先生還告訴學生;作畫千萬切記不能有“匠氣”。
有一次他在畫上曾題過一句:“三千年一熟之桃”。這可能是說一件事物成功不是很容易的。楊玉農先生平時作畫,非天清氣爽、惠風和暢(烈暑奇寒陰雨)均不運筆。晚年自鐫一印云:“醉後嘗稱老畫師”,款署“八十老孩”,亦頗風趣。
楊玉農先生少年時曾練過武當拳藝,身體頗為矯健,能力敵數人。年過八旬後,步履猶甚輕捷,出門從不策杖,也不須人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