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州睦知書達禮且通武謀。明萬曆年間,楊州牧在膠西設帳授徒,桃李滿天下;萬曆20年,朝廷派兵援朝抗日,楊州牧隨軍參劃軍務,曾“發十策,獻當事”,深受器重。他平生無求於人,自己雖“貧苦備嘗”,卻樂善好施。年近天命時,他籌劃在埠後村置田百畝捐給學宮,支持貧家子弟讀書,而夙願未達便辭世。其後,三子觀光繼父志,置田120畝,於崇禎11年捐贈給學宮,並對捐助對象和資助標準“立簿定則”,以保款項專用。此舉《招遠縣誌》中記載詳盡。
楊州睦治家有方,一門三子皆登士入仕,為當時登州府之望族。長子覘光太學士;次子覲光進士,南京通政使,位及九卿;三子觀光進士,翰林院檢討。
萬曆36年(1608),楊州睦卒於故鄉。因次子覲光顯貴,自1615年至1628年,他先後受到大明王朝三代天子的七次誥贈。因其一生四晉大夫階,故所葬之墓在招遠縣誌中被稱為“明累贈資德大夫楊公墓”。
崇禎8年2月,正在故鄉給母親守孝的覲光病故。崇禎9年,明思宗朱由檢下旨,對楊覲光“欽恤祭葬”,對其父“欽賜祭葬”。次年閏4月11日和9月26日,楊州牧、楊覲光父子葬禮分別舉行。崇禎帝賜楊州牧欽諭、誥命各一道,祭品一宗,特遣山東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右參議趙建極到靈前禮祭。墓地置有“諭祭碑二,翁仲二,石馬、石羊、石虎各二,華表二,坊一”,牌坊和墓志銘上文字均由當朝狀元題寫。墓前有石桌、石香爐、石蠟台,還有祭田16畝,房6間。有專人守墓,最後一位守墓人1946年土地改革時才離任。
1975年,煙臺文物管理機關主持對楊家四座墳墓進行發掘,出土有楊州牧“墓志銘”兩套,現被招遠市文物管理所收藏。
至於楊州睦墓前皇封的諭祭石雕,由於自然或人為原因,有的被推倒砸毀或深埋或散落,有的用於建築。如今可知的是:牌坊中門上刻有“欽兆”兩字的殘匾現存柳甲溝村民家中;刻有誥命和聖旨的諭祭碑,壘在柳甲溝南河橋上;一隻石虎、一隻石羊和牌坊前的兩個大石獅子,在一地堰上半露半埋,另外一隻石虎,現放在村里大街上;翁仲、石馬和一隻石羊,在原地深埋。這些歷史文物,經常有人慕名前來觀賞。 2007年7月“明累贈資德大夫楊公墓”這一明代歷史景點,被招遠市政府列為2007-2008年全市重點旅遊開發項目之一,楊家塋的諭祭石雕有望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
相關詞條
-
《送殿丞楊備通理睦州》
《送殿丞楊備通理睦州》是宋朝詩人宋庠的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送楊殿丞通判睦州》
《送楊殿丞通判睦州》是宋代詩人蔡襄的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過睦州青溪渡》
《過睦州青溪渡》是唐朝詩人楊彝的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妥灌帖睦爾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Toghon Temür,蒙古語意為“鐵鍋”,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為全國統...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歷史評價 個人作品 軼事典故 -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Toghon Temür,蒙古語意為“鐵鍋”,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國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為全國統...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歷史評價 個人作品 軼事典故 -
過睦州青溪渡
潭清魚可數,沙晚雁爭飛。 川谷留雲氣,鵜鶘傍釣磯。 飄零江海客,欹側一帆歸。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圖帖睦爾
孛兒只斤·圖帖睦爾(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蒙古帝國可汗,汗號“札牙篤可汗”。元朝第八位皇帝(兩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時間為1328年1...
天曆之變 歷史功績 個人功過 作品及鑑賞 家庭 -
送進士陳嶢往睦州謁馮郎中
《書·君陳》:“寬而有制,從容以和。 ”《莊子·秋水》:“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追光寺》:“略從容閒雅,本自天資。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詞語注釋 作者簡介 -
楊姓家譜
漢代劉歆在《七略》中提到與他同時的楊雄有《家牒》,而一些古代地方志中摘引的《家牒》片斷涉及楊雄身後世。《世說新語》劉孝標註提到數十種南朝士族家譜,其中有...
遷徙 海外楊姓 修譜 保存 內容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