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括
梅窩地自然村隸屬於太平村,屬於山區。位於太平鄉東邊,距離村委會3公里,距離鄉政府3公里。國土面積5.08畝,海拔2300米,年平均氣溫19 ℃,年降水量78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苦蕎、豆類等農作物。有耕地210.5畝,其中人均耕地1畝;有林地42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4戶,有鄉村人口208人,其中農業人口208人,勞動力12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6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4.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04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農村經濟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4.5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69萬元,占總收入的30.51%;畜牧業收入11.25萬元,占總收入的17.4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0頭,肉牛8頭,肉羊55頭);林業收入31.6萬元,占總收入的 48.97 %;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3.1%;農民人均純收入150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
人口衛生該村現有農戶54戶,共鄉村人口208人,其中男性109人,女性99人。其中農業人口208人,勞動力12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05人,彝族101人,其他民族2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4人,參合率93 %;享受低保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5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太平完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太平九年制學校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1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17人。
村務公開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10.5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20000元(人均96.15元),一事一議籌勞120個(勞均1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10.5畝(其中:田20畝,地190.5畝),人均耕地1畝,主要種植玉米、苦蕎、豆類等作物;擁有林地4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92畝,主要種植核桃、梨等經濟林果;草地1020畝;荒山荒地5970畝。有核桃、梨、梅子、樹頭菜、牛肝菌、木耳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有5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9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2戶(分別占總數的96%和96%)。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機車2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10.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1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5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一是教育文化相對落後。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嚴重滯後。
三是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緩慢,經濟社會等發展不平衡。
四是農民科技生產水平素質差。
五是對農業等各項特色產業投入不足。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一是繼續加強和提高整體村民的科技知識培訓力度。 二是進一步加快我村重點產業核桃及養殖業等的發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