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哈普古德

地殼位移論所說的地殼是地球的整個外殼,要經過很長時間,具體來說是41000年,各種壓力因素才會突破臨界點滴,造成劇烈的位移。這些因素包括:首先是要累積大量的極地冰層,它們的重量會讓地殼變性扭曲;然後是地軸的傾斜,它大概每41000年傾斜3度;最後是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的縮短,這個每隔數千年就會產生明顯的變化。愛因斯坦對該理論的論述:極地的冰層不斷加厚,它們分布並不均勻。地球的自轉作用於這些分布不對稱的冰團,所產生的離心力傳輸到堅硬的地殼上。由此產生的不斷增強的離心力,在達到一定的值時,就會推動地殼在它內體的層面上發生位移。 儘管愛因斯坦的大力支持,儘管美國地理學會會長約翰·萊特也承認“哈普古德提出了亟待進一步驗證的假說”,但哈普古德教授非但沒有因為他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獲得讚揚,反而至死備受主流科學界冷落。他的大部分同僚對他的研究工作進行了不折不扣的“毫無道理的嘲笑,挑選一些未經證實的雞毛蒜皮和細枝末節對他口誅筆伐” 哈普古德的理論在非正統學術界有很大影響。葛瑞姆·漢卡克在《上帝的指紋》中,結合他的理論,指出史前文明亞特蘭蒂斯在如今的南極洲。蘭德·佛列姆-亞斯等科學家也受他的理論影響。該理論也出現在2009年的災難大片《2012》中。

人物簡介

查爾斯·H·哈普古德( Charles Hutchins Hapgood,1904年5月17日–1982年12月21日),生前在美國多所大學擔任過教授,1953年,他出版了《地殼位移:理解地球科學基礎問題的關鍵》,提出“地殼位移論”,這觀點得到愛因斯坦的認可,但該理論至今仍未得到主流科學界的認可,雖然沒有一個人能證明有謬誤。

人物履歷

查爾斯·哈普古德出生於美國。1929年,他獲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後他在佛蒙特州和社區中心在普洛執教一年,也擔任執行秘書羅斯福工藝委員會。二戰期間,哈普古德是受僱於信息中心(後來成為戰略服務辦公室和中央情報局)和紅十字會。戰爭結束後,哈普古德開始20年的教學生涯中:人文學院任命重點學院(1945–1947),斯普林菲爾德大學(1947–1952),愛達荷州立大學(1956–1966),和新的英國大學(1966–1967),在那裡他曾教世界和美國歷史,人類學,經濟學,科學史。

1941年,哈普古德與休斯(Tamsin Hughes)結婚了,並有兩個孩子(Frederick and William )。1953年,哈普古德通過研究1531年的皮里·雷斯地圖後,他出版了《地殼位移:理解地球科學基礎問題的關鍵》(Earth's Shifting Crust:A Key to Some Basic Problems of Earth Science.)一書,提出“地殼位移論”,該理論在出版前就得到愛因斯坦的支持。當愛因斯坦聽到哈普古德的研究時,愛因斯坦回信說:“非常有意思,……你的假設是對的。”之後,愛因斯坦就這個理論提出了無數問題,哈普古德完滿地回答了,因此愛因斯坦被說服了,並為哈普古德的著作寫了熱情洋溢的序言。

1955年,哈普古德離婚了,後住在新罕布夏。而生活在麻薩諸塞州時,他遭遇了車禍,不幸逝世,死於1982年12月21日。

成就及影響

地殼位移論所說的地殼是地球的整個外殼,要經過很長時間,具體來說是41000年,各種壓力因素才會突破臨界點滴,造成劇烈的位移。這些因素包括:首先是要累積大量的極地冰層,它們的重量會讓地殼變性扭曲;然後是地軸的傾斜,它大概每41000年傾斜3度;最後是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的縮短,這個每隔數千年就會產生明顯的變化。愛因斯坦對該理論的論述:極地的冰層不斷加厚,它們分布並不均勻。地球的自轉作用於這些分布不對稱的冰團,所產生的離心力傳輸到堅硬的地殼上。由此產生的不斷增強的離心力,在達到一定的值時,就會推動地殼在它內體的層面上發生位移。

儘管愛因斯坦的大力支持,儘管美國地理學會會長約翰·萊特也承認“哈普古德提出了亟待進一步驗證的假說”,但哈普古德教授非但沒有因為他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獲得讚揚,反而至死備受主流科學界冷落。他的大部分同僚對他的研究工作進行了不折不扣的“毫無道理的嘲笑,挑選一些未經證實的雞毛蒜皮和細枝末節對他口誅筆伐”

哈普古德的理論在非正統學術界有很大影響。葛瑞姆·漢卡克在《上帝的指紋》中,結合他的理論,指出史前文明亞特蘭蒂斯在如今的南極洲。蘭德·佛列姆-亞斯等科學家也受他的理論影響。該理論也出現在2009年的災難大片《2012》中。

愛因斯坦寫的序言

我經常收到人們的來信,諮詢我對他們尚未發表的觀點的看法。不用說這些觀點大都缺乏科學依據。但是哈普古德先生的第一封信卻令我大開眼界。他的觀點如此樸實無華,又如此新穎獨到,如果能進一步得到證實的話,在所有與地殼歷史相關的研究中都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哈普古德在1953年的著作中所提出的“觀點”,是一個世界地理理論。這一理論對南極洲為什麼直至公元前4000年才被冰雪覆蓋的原因和過程做了簡潔的說明(*注i),還講述了許多其他地球科學的異常現象。其論點可以簡述如下:

1.南極洲並非一直被冰雪覆蓋,在某個時期,它的氣候溫暖得多。

2.當時它的氣候溫暖,是因為那時它並不位於南極,而是在南極以北約2000英里處。這“使它置身於氣候寒冷的南極圈之外”。

3.這塊大陸漂移至南極圈內的位置是一種叫做“地殼位移”的進程的結果。這一進程與板塊構造學和大陸漂移學說不可混為一談。它說的是地殼,也就是地球的整個外殼,“有時可能發生移位,在它柔軟的內體上面移動,就像桔子皮,如果鬆脫了,仍可以包住桔子,整個兒地在外面轉動一樣。”

4.這種觀點構想,在地殼位移使南極洲南移的這幾千年間,這塊大陸逐漸變冷,冰帽形成並大肆地擴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