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瀅

林景瀅(1901~1966)字劍華,城內下務巷人。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生。民國5年(1916),景瀅在福建省立第十中學(今莆田一中)讀書。校學生會創辦《倍六文藝刊》,他任主編,後就讀於上海大學文學系。16年,在江西南昌任《國民日報》總編輯。公務之外,常以琴、詩、書、畫自娛。

基本信息

籌辦莆田中山中學

民國32年,國民黨福建省黨部用密電命令莆田縣黨部逮捕在中山中學任教的共產黨員林汝楠。他當時是縣黨部書記長,看到電文後,立即交代辦事的人說:“通知林汝楠,要他自己考慮決定,儘早離開。”待林汝楠走後,他才虛張聲勢,下令抓人。省黨部書記長李雄對此十分不滿,認為他私通異黨,不但給他黨內記過處分,還撤銷了他的縣黨部書記長職務。

民國34年,景瀅應海疆大學之聘,前往泉州,在該校擔任中國文學課程。37年秋,離泉返莆,任中山中學校長。

民國38年1月,共產黨莆田地下聯絡站成立,站址設在景瀅家中。當時游擊隊負責人經常隱蔽在這裡。4月,景瀅從笏石林俊傑處取得一把卡賓槍,加強了游擊隊的武器裝備,新社會事業建設協會成立,他出任主任。人民解放軍南下福建,在閩中游擊司令部授意下,莆田成立防護團,張琴任主任,他任副主任。5月,他從國民黨縣黨部取出一幅全縣地圖送交共產黨閩中游擊隊司令部,並提供國民黨部隊在城、涵的兵力分布情況。6月,他辭去校長職務。8月,解放軍進駐莆城,向莆田縣借糧四千擔,要求於一周內完成任務。他帶頭出借糧食一百擔,城區的一千擔借糧任務,不出四天就提前超額完成。

1956年,

景瀅應中國科學院之聘

在北京中央文史館協助廖華、顧頡剛校點《二十四史》。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

景瀅被迫離京回莆

在途中因故逝世,終年65歲。

景瀅工書法,行、楷“雋逸超脫”,為世所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