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館簡介
東江縱隊紀念館位於東江縱隊的重要活動地區。該館由深圳市東江縱隊老戰士聯誼會籌建,坪山鎮委、鎮政府全力配合,並得到了深圳及省內外東縱、邊縱聯誼會老戰士、深圳革命老區村鎮廣大民眾以及深圳工商界、港澳愛國人士、海外僑胞鼎力贊助和大力支持。
館區特點
紀念館占地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由大廳、展廳、文物廳、烈士芳名碑組成。展廳按照東江縱隊的發展歷程分為部分:
序廳
巨型浮雕展現抗日軍民風采
一進大門是序廳,迎面而來的牆上是一幅 V 字形巨型浮雕,象徵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上面的拳頭、武器等顯示了東江抗日軍民抵禦外侮的堅強鬥志。兩側高低起伏呈波浪型的浮雕,象徵了蜿蜒流動的東江水。左邊塑造的是東江民眾奮起抗擊日寇的情景,右邊表現了東江縱隊英勇殺敵的場面。浮雕採用具有東莞地域特色的紅砂岩材質,浮雕上方灰色水泥牆上銘刻著 《 東江縱隊之歌 》 歌譜。序廳內還有個電子沙盤,可以直觀地了解東江縱隊的活動範圍。
第一展廳
全面介紹東縱發展歷程
從序廳出來到各個展廳參觀,可以全面了解東江縱隊的發展歷程。第一展廳的主題是“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展廳的陳列造型仿造大王嶺村抗日舊址的青磚牆,片片殘垣、累累彈痕,營造了戰爭年代硝煙瀰漫、山河破碎的歷史氛圍。展示了東江地區黨組織領導人的照片,以及當時東莞的一些抗日宣傳照片、資料和黨內檔案。
第二展廳
幻影成像再現百花洞戰鬥
第二展廳是介紹東江抗日根據地的創建,採用東江縱隊革命老區大王嶺村典型的青磚牆和泥磚牆作為版面造型,烘托出根據地軍民團結抗日的歷史氛圍。這個展廳最特別的地方是設有目前全國成像規模最大的一套幻影成像設備,採用一比一的成像技術,配以先進的聲光電及場景還原技術,一個大約 4 分鐘的短片,形象生動地再現了當年大嶺山軍民痛擊日寇最著名的一場戰役——百花洞戰鬥的情景。
第三展廳:
華僑港澳同胞支援抗戰
看完高科技實景再現,我們步入了第三展廳,這裡介紹華僑港澳同胞對東江抗戰的支援,以及港九抗戰與營救行動等內容。這個展廳部分展版採用弧形的流線版面,象徵著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對祖國的眷戀和支持,以及眾志成城的抗日精神。
第四展廳
蠟像凸現根據地軍民情深
紀念館面積最大的展廳為第四展廳,介紹了東江敵後游擊戰爭的發展。展廳呈八角形,通過採用色調不同的展版,分別襯托東江縱隊成立前後的發展階段。這裡展出林平、王作堯、楊康華等東縱領導人用過的物品,還通過半景化的藝術手法表現了東江縱隊召開成立大會的場景畫。
紀念館還用蠟像表現了大嶺山人民支援游擊隊的場景,民眾為游擊隊送來糧食和雞蛋等物品,還有村民積極送子參軍。場景把蠟像、景物和背景畫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直觀生動地再現了根據地人民支援抗戰的場面。
第五展廳
新老照片贊英雄嘆發展
樓下共有四個展廳,接下來我們來到樓上參觀第五展廳,這個展廳的內容是介紹東江縱隊配合盟軍作戰,奪取抗戰勝利。展廳的部分空間採用懸吊版面的方式,打破平面布展的局限,藉以襯托奪取抗戰勝利的歷史氛圍。展品反映了部隊營救美軍飛行員,配合盟軍開展情報工作,以及開展受降鬥爭,橫掃莞太線奪取抗戰勝利等事件。
第六展廳
北撤山東轉戰南北
第六展廳介紹北撤山東,轉戰南北。東江縱隊主力於 1946 年 6 月奉命北撤山東解放區。 1947 年 3 月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轉戰華東。留在廣東灑東江縱隊指戰員發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 1949 年 9 月,兩廣縱隊奉命南下,與粵贛湘邊縱隊協同作戰,先後解放廣州、惠州和東莞等地。展廳展出了廣州軍民歡慶解放以及粵贛湘邊縱隊進入東莞縣城、東莞人民集會歡慶的照片。
第七展廳
寄託對東縱前輩深切緬懷
第七展廳的空間造型就像一片蔚藍的天空中,一群歡快的和平鴿在自由地飛翔,寄託著人們對東縱革命前輩的深切緬懷。在主題為“英雄禮讚”展廳內的四座雕像分別是東江縱隊的司令員曾生、政治委員林平、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作堯、政治部主任楊康華。一個電子螢幕上滾動顯示的是東江縱隊的烈士名單,以及一組中央領導親切接見東江縱隊主要領導人的照片等。
老兵新姿。
東江縱隊司令員 曾生
東江縱隊政治委員 林平
東江縱隊副司令員 王作堯
東江縱隊政治部主任 楊康華
館存陳列有658幅珍貴歷史 照片和歷史文獻、70件老戰士捐贈的實物、15幅革命歷史題材的油畫、14幅動態作戰示意圖、一座包含6700多位烈士的英名碑等組成。共分為抗日救亡、武裝準備、組隊抗敵、突圍東移等13部分。整個陳列展示了南粵兒女從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奉獻犧牲的英雄歷程。東江縱隊紀念館已成為深圳市和廣東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