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花都[江蘇沭陽城市名片]

東方花都[江蘇沭陽城市名片]
東方花都[江蘇沭陽城市名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沭陽花木名揚天下,全縣花木總面積27.2萬畝,花卉苗木品種3000餘種,各類盆景80餘萬盆,是全國最大的花木基地,有'東方花都'之譽。2004年全縣實現花卉銷售收入18.6億元。被譽為全省花卉銷售龍頭的蘇北花卉盆景公司具有國家二級園林設計資質,縣內顏集鎮2001年被中國花木協會評為'中國花卉之鄉',新河鎮2000年被省花木協會評為花木之鄉。

沭陽概況

沭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春秋時屬魯國,戰國時建郯子國,西漢武帝時置厚丘縣,北周武帝建德七年(公元578年)置沭陽縣,因縣治位於沭水之陽而得名。境內顏集鎮是絕代佳人虞姬的故鄉,“霸王別姬”故事千載傳誦。宋代大科學家沈括曾任沭陽主簿,率民眾治理沭河、六塘河,政聲遠播。清代詩人袁枚任沭陽縣令期間,留下許多詩篇佳話,親植紫藤(袁公藤)今仍吐芳展綠。清朝末年沭陽才女劉清韻攜10本傳奇下江南,江浙名士為之傾倒,傳為美談。晚清進士李映庚,官至肅政使,創作我國第一部軍樂譜。建國前後,沭陽孕育了攝影大師吳印鹹,著名記者兼作家白夜,京劇表演藝術家、"活紅娘"宋長榮,魯迅研究專家王士菁,著名歷史學家葉蠖生,兩院院士李德義,新時代"活雷峰"張子祥等傑出人才,他們為祖國的解放和建設作出了貢獻,為沭陽人民贏得了榮譽。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今日的沭陽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

花木之鄉


中國花木之鄉顏集鎮

顏集鎮位於沭陽縣偏西方向,距縣城20多公里,是宿豫、新沂、沭陽三縣交界處。這裡因盛產花木,聞名全國。全鎮共有4.3萬畝耕地,花木面積竟達4萬畝;在14個行政村中,村村種花育苗,專業村占12個,共有8000多個種花大戶,花卉品種共2000餘種,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花卉種植基地。1999年堰下村被國家農業部、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綠化千佳村'榮譽稱號;2000年5月,顏集鎮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首批'中國花木之鄉'。

顏集一帶生產花木,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古代,這裡 就出過一些技藝精湛的花木名師和艷異奇特的名花名木。改革開放以來,這裡的花木生產,仿若雨後花蕾,迅猛綻放,飛向全國各地。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一些先富的花農,乘坐飛機到各地推銷花木。

顏集鎮為什麼在歷史上盛產花木呢?據研究,同這裡古老的文化歷史有關。據《東南文化》載:顏集境內古遺址甚多,如大墩子為新石器時代、春秋時代遺址;張寒墩為商、周時代遺址。還有點將台、虞姬廟、霸王橋、項宅墩、段墩等,均為漢代至宋代遺址。對於這裡盛產花木,有一種更直接的見解認為:由於顏集是西楚霸王項羽愛姬虞姬的故鄉,人們世代悼念愛戴這位壯烈英傑美人的高潔靈魂,逐漸養成了愛美的品性,以致通過栽花植木,表達了熱愛美好事物的情感。說來也奇怪,這兒許多關於虞姬的遺蹟,都與花木緊緊聯繫在一起,而且也是生產花木最繁盛的地方。例如虞姬溝:此河發源於江蘇新沂市荻邱山(踢球山),從時集鄉東南部,流經沭陽縣顏集境內,接薔薇河人海,全長100多公里。據《沭陽鄉土地理》記載:'虞溪村為虞姬故鄉。'虞姬溝正因虞姬故鄉而得名。附近有虞姬廟、霸王橋。現在,虞姬溝寬40米,兩岸農戶的花圃里鮮花繁盛,到處生機盎然。堰下村的花卉盆景園有3000米長的白色花格圍牆,牆內是鋼筋製成的40多個各具特色的盆景園。各種花卉盆景千姿百態,爭芳鬥妍。離虞姬溝不遠的冠芹村有一座'花木新品種示範園',它是顏集鎮人民政府投資50萬元建起來的,占地100餘畝,花卉新品種共有200多個,遠遠望去,蔚為壯觀,給虞姬溝畔的綠野上增添了亮麗的風景線。為了提高花木檔次,不斷更新品種,他們聘請南京鐘山植物園教授為常年指導,專門研究開發新品種,每年引進新品種50多個。現在的品種有五角楓、重陽木、黑松、黃菖莆、羅木石楠、美人梅、小葉石楠等。這些品種除供本地花農種植外,每年有大批外地客商和遊人沓至觀賞與購買。

根據歷史遺文乃至古蹟和傳說考查,由於兩千多年來虞美人享負盛名,虞姬故鄉成為文人雅士憑弔和頌揚的勝地,這裡形成了濃烈的文化氛圍,這也是顏集鎮一帶盛產花木、美化生活乃至使花木成為商品的重要原因。這裡古有虞姬廟,以及許多文人重視虞姬的歷史事實,就生動地說明了這個問題。《沭陽縣誌》載:'虞姬廟在治西四十里顏家集,……明崇禎十七年建,乾隆三十六年邑人吳九齡重建中殿大殿,四十年重修後樓,光緒初宿遷葉祥麟重修。'公元前202年冬,項羽兵困垓下,自知大勢已去,虞姬自刎後,家鄉人為紀念她,建造虞姬廟。歷代文人墨客紛紛前往瞻仰憑弔。清代大詩人袁枚在沭陽任知縣期間,曾瞻仰過虞姬廟,離開沭陽後,到古稀之年,從南京又一次來沭,專程趕來憑弔虞姬廟,並作《題虞姬廟》詩:
為欠虞姬一首詩,白頭重到古靈祠。

三軍已散佳人在,六國空亡烈女誰?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猶舞草濕胭脂。

座旁合塑烏騅像,好訪君王月下騎。

民國年間,虞姬廟被顏集國小借用,抗日戰爭中毀於戰火,現存遺址。虞姬廟雖然不在了,但民眾按照習慣,在廟址周圍的土地上栽培了大量花卉苗木,形成了特有的景觀。

花堰村(花晏村)是全國最大的金葉女貞生產基地,栽種面積2000多畝,每年有大批量的女貞苗運送到祖國各地,裝點城市環境。踏上花堰村的大地,滿湖遍野是鮮嫩的女貞,金黃色的葉片在燦爛的陽光下顯得勃勃生機。每當初夏時節,一朵朵白色小花排成了圓錐花序,遠遠望去,如同遍野繁星,又似銀色的海洋,既壯觀又素雅,恰如進入幽香的世界。

盪埃村是月季花生產基地,面積1000餘畝,數百個品種,除嚴冬季節外,田野里繁花似錦。每到春夏季節,一遍遍、一朵朵各種顏色的月季花灼灼耀眼,配以鮮艷的五色牡丹,使整個田野更顯得婀娜多姿,艷麗宜人。這裡的村前村後,蜂飛蝶舞,香氣襲人,花商和遊人絡繹不絕。

霸王橋,在今顏集鎮人民政府西首,虞姬廟南側,是當年留存的古橋,土紅色長石壘砌。在這座橋上,留傳著許多關於項羽和虞姬的傳說,清代詩人吳少槎曾來霸王橋觀賞並詠詩道:

楚歌四百起中霄,蓋世重瞳慘不驕。
畢竟英風流不斷,虞姬溝畔霸王橋。

如今,雖然古老的霸王橋僅存遺址,然而周圍大地上的花卉苗木卻把它擁簇在艷麗的錦團之中。諸如霸王橋東線的沙灣村是千畝北京檜基地。成片的北京檜蔥蘢蘢、翠森森,猶如綠色圍牆,獨具風格。另外,有一個壯觀而秀美的蘆薈園,占地20畝,有大小蘆薈50萬株,其中有美國蘆薈庫拉富等眾多名貴品種。蘆薈園是中國蘆薈協會副主席、吉林省李印棠經營的,他曾經到全國許多地方考察選址,最後選定環境優美、條件最佳的中國花木之鄉顏集作蘆薈培育基地。蘆薈不僅有美好的觀賞價值,而且有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人們把它稱為'家庭良藥',有治療瀉下、上火、小兒疳積、熱結便秘等功能。同時,蘆薈汁可搽臉,有美容功能,是天然化妝品和研製高級化妝品、洗髮液的原料。這裡的蘆薈暢銷祖國各地,遊客也紛紛前往觀賞。

在顏集大街上,一尊虞姬塑像成為這裡的標誌形象。以塑像為中心,南有點將台,北有胭脂塘,另外還有項家宅、紫竹林等古遺址。如今,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生髮新的生機,昔日的虞美人花引來了成於上萬品種的各類花木,形成了花的天地。近年來,顏集鎮人民政府先後投資150萬元與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聯合興建了全國首家鄉鎮級花木組織培養實驗室,利用生物細胞克隆技術進行花木實地組織培養,可根據需要繁育珍稀木本花卉幼苗,計畫培養110萬株。目前,已繁育高檔珍稀花卉成品在50萬株以上,如高檔蘭花、德國燕尾、日本柳杉、俄羅斯石竹等。組培室里常年無四季之分,苗青翠,花鮮艷,馨香四溢。在顏集四萬畝花木叢中,大地中部豎起了高大的標誌牌--'虞姬故里四萬畝花木基地'形象牌,它與鎮政府東側的'中國花木之鄉--顏集鎮'標誌牌遙相呼應,更顯花鄉的風采。

這裡,每年有數十批中外考察團來考察、觀光、訂購,2000年5月,德國作家福爾諾先生等人慕名特地前來考察,拍下了大量的照片和記下了文字資料,用以研究虞姬故里的古蹟與現代文明。顏集鎮人民政府與南京農業大學合辦全省第一所花木學院--虞姬花木學院。同時,還組建了'江蘇虞姬花木集團',註冊的'虞姬牌'花卉商標有150多個品種,並在北京、天津、山東、河南等地興建花卉盆景專業批發市場,把花卉的產、供、銷聯為一體,把虞姬故里的花卉銷往祖國各地。

沭陽花卉第一鄉新河鎮

出沭陽縣城西行10餘公里,有一塊面積48.6平方公里的彩色的土地--江蘇沭陽新河鎮,全鎮3.4萬畝耕地上遍植2500多種各類花木,1998年,江蘇省農林廳命名該鎮為'花木之鄉'。

走進花木之鄉,猶如走進沒有圍牆的大花園,幽雅、超脫、清新怡人的環境,令人想起東晉陶潛的'桃花源'。然而,陶公的'桃花源'是世外渺茫的遐思,而新河鎮現代的'桃花源',卻是現實的,是火熱的大幹世界的'名花名木之源'。

走進'沒有圍牆的大花園'後,接著就是數不清的'有圍牆'的景點,這些景點不需'另買門票',無論是機關、學校、村民居委會,一個個都是萬紫千紅的'園中之園'。全鎮10個行政村,幾乎村村都有'花卉精品園'或花卉市場、花木公司等。在桐槐、周圈等幾個主要'盆景園'和花卉市場中,可以看到陶潛想像不到的奇花、異草,許許多多形象化的花木盆景如恐龍、奔馬、長頸鹿、駱駝、臥牛、雄獅、寶塔、山巒、烏雲……真令詩人、畫家目睹而嘆為觀止。

據考,新河鎮的農民專注於花的歷史已有400餘年。祖籍新河鎮的明代抗葡英雄胡璉(1469-1542)既是軍事家、政治家,又是業餘園藝愛好者。當年,他抗葡勝利、凱旋新河時,從海南一帶買回許多名花種植於家中,平時除自己陶冶情操外,還手把手教會家鄉的農民養花。目前,周圈花園中的9株約有300多年歷史的刺柏、地柏,其'種源'就在南方,有人說是胡璉時代留下來的'二代種'。這9株古樸的松樁盆景,蒼勁中不失柔曼,堪稱'植物活化石'。據守園的老人講:周圈原有11株300多年歷史的松樁盆景,1960年灌雲縣人民政府在大伊山建烈士陵園,周圈大隊代表沭陽人民的心意贈送了兩株,除此以外,任何人出重金,周圈人都不會出售。唯有對烈土,他們二話不說,從此事可以看到新河人民對革命的赤熱之心、對花木的珍愛之情。

走進花木之鄉,除看到三、五百年前松柏和一、二百年來從未斷續的50多個花木傳統品種外,還可以看到近20年間新引進的形形色色的國內外珍稀品種上千個,如巴西木、比利時杜鵑、日本五針松與仙人球、越南和朝鮮的月季花、高棉玫瑰以及台灣的金塔竹等,一應俱有。南京植物園的專家說:新河鎮堪稱世界花木展覽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