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東京灣(東京灣),一個位於日本關東的海灣。舊稱江戶灣。紅色部部為狹義的東京灣,加上浦賀水道(藍色部份)就是廣義的東京灣被西面的神奈川縣三浦半島和東面的千葉縣房總半島所包圍。狹義的東京灣即是由三浦半島觀音崎及房總半島富津岬所連成的直線以北的範圍,面積約922平方千米;廣義的東京灣則包括浦賀水道,即由三浦半島劍崎和房總半島洲崎所連成的直線以北的範圍,面積約1320平方千米。
東京灣有多摩川、鶴見川、江戶川、荒川等多條河流注入,但由於灣口狹窄,灣內海水難以與外海海水交換,所以經常發生紅潮。接近外海的浦賀水道水質則較為優良,有珊瑚生長,加上黑潮 的影響,夏季時甚至可以見到一般棲息在沖繩近海的魚類。
明治、大正年間,東京灣內開始了海堡的建造,所以灣內有很多人工島。相對來說,灣內的自然島就只有橫須賀市的猿島一個而已。
歷史發展
鎌倉時代的東京灣已經是主要通道。中世紀時,海盜活動頻繁。到戰國時代,東京灣則成為後北條氏與里見氏的海軍的戰場。江戶時代,菱垣回船、樽回船等和船利用這個海灣進行海運。同時,由於江戶幕府奉行閉關政策,為對付外國船隻,就在灣內建築了不少炮台(台場)以作灣岸防備,但最後東京灣亦成為美國海軍將領馬休·佩里與幕府談判的場地。1858年,江戶港、橫濱港在日美修好通商條約中被開放。
橫濱港、東京港、千葉港、川崎港、橫須賀港和木更津港全都處於東京灣之內。其中橫須賀港為駐日美軍及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基地。
自明治時代,工業沿著東京灣西岸東京和橫濱之間發展,成為京濱工業地帶。二戰後這個工業區更沿岸向東、北擴展,成為京葉工業地域,是日本發展加工貿易的心臟地帶。但在工業發展的同時,亦帶來環境污染的問題,例如二惡英等有害物質在水中、水底底質以至水生生物體內積聚的問題。
1997年,橫跨東京灣的東京灣橫斷道路跨海高速公道通車,直接連線東面的木更津市和西面的川崎市。海路方面則有連線橫須賀市久里濱港和富津市金谷港的東京灣渡輪。
東京灣
Tonkin, Gulf of南海西北部的海灣,為中國大陸(北及東)、海南島(東)和越南北部(西)所環繞,長500公里(300哩),寬250公里(150哩),最深處70公尺(230呎),主要航道經過中國大陸與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有紅河注入,主要港口包括越南北部的邊水和海防以及中國的北海。1964年北越魚雷快艇向美國兩艘驅逐艦開火,這項報導促成美國國會通過《東京灣決議案》,支持美國進一步介入越戰。1972年美國海軍在北越各海港入口處布雷,東京灣海軍活動遞增。
2012年2月,日本一個研究小組報告說,在東京灣海底20多厘米深的泥沙中檢測出了放射性銫。這個研究小組認為,這些放射性銫都是福島第一核電站核事故中泄漏出來的。
日本近畿大學教授山崎秀夫等人2011年8月在東京灣荒川河口附近的4個地點採集了海底泥沙,結果在海底24厘米至26厘米深的泥沙中都發現了放射性銫。有的地方越深,放射性活度反而越高。
去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大地震並引發巨大海嘯。地震和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多個機組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日本政府將事故等級定為最嚴重的7級,與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等級相同。專家估計,核輻射在未來70年內難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