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家
人物簡介綠楊,科幻作家,是最早的網路科幻作家之一。本名李鉅康,廣東番禺人,1934年出生於上海,職業是醫生。自1980年在《科學文藝》上發表作品後,筆耕不綴。九十年代前,綠楊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陸續發表了短篇系列《魯文基科幻系列》,於1998年匯集成冊由新華出版社出版。此後共出版長篇著作5本。
他是科幻文學中生命力保持得最長的一位。《魯文基系列》是當今中國科幻最典型的科普式科幻小說。大量自然科學知識融會貫通,構造情節。從文學角度分析,作者對魯文基和助手梅里的性格也進行了深入的加工,別具匠心。
(一)長篇科幻小說:
1.魯文基系列(包括下列部分短篇)
·耶和華之劍
·博物館裡的較量
·黑洞之吻
·德寶隆醫院的秘密
·古剎之光
·鬼屋
·黑色的死亡
·雞尾酒
·空中襲擊者
·難圓玫瑰夢
·鳥巢里的笑聲
·失落的影子
·死城月食
·天演
·星使
·滄桑的影子
·雅典娜號案件
·嬗變
·情系反宇宙
·消失的銀河
·永恆的影子
·真實的幻影
2.雙子星號歷險記
3.基因幽靈
4.天使終結
(二)短篇科幻小說:
1.大理石雕象
2.追逐幻影
3.紅寶石魅影
4.羅迪教授的替身
5.孤獨的心
6.雞尾酒
7.缺席審判
8.難圓玫瑰夢
9.黑色的死亡
10.遺物釣鯊
11.鐵血人
(三)主持《科幻大王》雜誌的“科幻之翼”、“科幻與現實”等專欄文章。
科普派掌門人綠楊
綠楊,本名李鉅康,現在安徽貴池從事醫生工作,兼職科幻創作,為上海科普協會天文組會員。綠楊出道較早。八零年便在《科幻世界》上發表作品。之後細水長流,每年一兩篇不間斷至今。早期處在鄭文光等大家的光輝下。九十年代後,影響日益突出。終於以《魯文基系列》樹立本身特色,成為受到當今讀者追捧的科幻作者。獲得過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
由於相距遙遠,我與綠楊從未謀面。僅見過他的照片,一望而知是我的上海老鄉。綠楊為人熱情,記得我剛到《科幻世界》,與綠楊第一次接觸,就是通過電話向他約稿,為擬議中的科幻創作培訓班準備資料。十數天后,果然有一份數千字的創作經驗談寄來。後來我們一直通信,他且以前輩的經驗幫助我解決創作和個人發展中的問題。
中國科幻源自科普創作,相當長的時間裡被同科普作品混為一談。日後科幻作者為突出本身特點,不僅在理論上批駁科普本位論,且在實踐上注意與科普作品劃出一定界限。其實用科幻作品來宣傳科學,這種觀點本身並無錯誤。且極具現實意義。只是以前被以偏概全,並被簡單化地理解為“用故事送服科學知識”的寫法。如今只有綠楊一位堅持科普式科幻的寫法。綠楊受過系統的自然科學教育,故作品邏輯周密,知識基礎紮實。且與故事情節結合得天衣無縫。是此類科幻中的典範。
《魯文基系列短篇科幻》是綠楊的代表作。故事的主人公魯文基是一個年邁且怪僻的老科學家,助手梅麗則是一個年輕女子。魯文基故事充滿了神秘事件、科學探險、機智破案等故事。由於兩個主要人物非老即弱,在面對種種危險時,他們只有靠科學智慧來解決問題。無法以“絕頂武功”解決問題綠楊把“知識就是力量”這一傳統格言巧妙地變成故事情節展現給大家。
下面我們就介紹幾個魯文基的故事。
《博物館裡的較量》
考古學家帕克森和妻子無意中得知了黑社會分子的一項陰謀。黑社會分子於是綁架了帕克森。為了吸引帕克森的夫人,黑社會分子用藥品阻斷了帕克森大腦皮層與下丘腦之間的聯繫,使之成為任人擺布的植物人。並將其化妝後,放進一家機器人展覽館。這裡有許多機器人被化妝成真人的外表與遊客來往。帕克森夫人找到魯文基教授,請他幫助從一大群機器人中尋找失蹤的丈夫。魯文基根據帕克森曾在新疆庫車庫木土拉千佛洞進行過多年研究的線索,用古老的龜茲(qiuci)語言喚醒了帕克森的意識,終於幫助他脫離了危險。
《失落的影子》
根據魯文基教授的計算,宇宙中所有的星體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引力透鏡,光線通過透鏡中心時,由於折射作用,比其它處的光線慢一段時間,這樣,從這個透鏡中心就能夠看到很久以前產生,目前已不存在的天文現象。某年5月12日,這個透鏡中心將掃過地球北緯11度30分的地面。魯文基教授尋遍全球,終於在地處該緯度的比基尼島上找到了隱居的天文學家伍德,利用他的天文望遠鏡觀察太空。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竟然通過宇宙引力透鏡親眼目睹了宇宙大爆炸時天地初創的的宏偉景觀。
《天演》
專門研究天體生命現象的漢密爾頓博士發現了一顆小行星,該行星的壽命長達八十億年,超過了太陽系的壽命。為了求證這顆行星上有沒有生命,漢密爾頓找到了魯文基教授,請他一同考察。在小行星上,他們發現了一個對稱的金字塔形物體。魯文基經過推導,認為這就是智慧生命,便用數字“6”與之溝通,終於建立聯繫。智慧生命告訴大家,宇宙中生命的發展過程都是由高能耗低效率的機械運動方式向低能耗高效率的智慧型運動方式演化。後來,考察隊的一名成員感染上了小行星上能自我繁殖的活體酒精,危在旦夕。魯文基又用數字“1、2、123”的排列再次喚醒智慧生命,請他講出了救治方法。在該作品中,兩組數字在數學上的奧秘成為解謎的關鍵,使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