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2年高考,崇尚救死扶傷的李曉紅報考了河北醫科大學。5年後初冬,走出大學校園的她選擇了部隊,成為武警北京總隊醫院一名軍醫。
李曉紅是河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97級畢業生,畢業後分配到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工作。
2003年4月16日凌晨3點30分,英勇犧牲在抗擊非典的戰場上,年僅28歲。
2003年10月29日,石家莊人民的好女兒、抗非烈士、武警北京總隊醫院主治醫師李曉紅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
人物榮譽
2003年5月1日被中共中央組織部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武警北京總隊追記一等功,並被批准為革命烈士。人事部、衛生部和總政治部追授她“白求恩獎章”。
人物故事
“這世界上有兩個職業最危險,一個是醫生,一個是軍人。”父親說的這兩樣曉紅都選了,而正是這兩樣危險的職業注定了她的風雨人生。
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就在這場與死神的搏鬥中,醫務工作者用生命維護著自己的職業尊嚴。年僅28歲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李曉紅,是全軍和武警部隊在防治非典鬥爭中犧牲的第一位醫務人員。
為抗擊非典而犧牲的李曉紅的父母將一封飽蘸激情的慰問信連同1萬元現金,交到武警河北總隊後勤部領導手中,委託其轉交北京小湯山醫院,以慰問戰鬥在抗非典一線的醫務人員。信中說:希望戰鬥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醫務人員千方百計救治好病人、保護好自己,為黨旗添彩,為軍隊爭光,為人民立功。
李曉紅烈士犧牲不久,河北醫大黨委和團組織就作出了開展學習李曉紅事跡活動的決定,全校師生員工積極回響。作為河北省抗擊非典鬥爭的主力軍,河北醫科大學為奪取全省抗擊非典鬥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黨委被中組部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金普樂教授被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非典來襲
由於曉紅已有一段時間身體不適,醫院批准她從2003年3月24日開始休假,可是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卻讓曉紅毅然放棄休假。那時的她清醒地意識到,白衣戰士將要在一個特殊戰場上衝鋒陷陣了。3月25日,曉紅所在醫院內二科收治了一名發燒病人,雖然她不是主管醫生,但病人的症狀如一片陰雲掠過她的心頭:非典?!在26日的會診中,曉紅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見解,原來蒐集整理的非典資料成了她診斷和治療的有力依據。27日中午,這名患者被確診患有非典。曉紅的未雨綢繆,為醫院儘快確診非典病例、儘早防治和避免更大面積傳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來可能措手不及的戰鬥,由此便有了科學防範。
非典讓內二科頓時戰雲密布,也給整個醫院帶來了焦慮和不安。然而,最了解非典危害、也有理由安靜地走開的曉紅卻堅定地走上陣地,站到了自己的崗位上。3月29日,星期六,內二科里有人開始發燒,在家休息的曉紅照常到醫院為戰友看病。戰友們都勸阻她,大夫也希望她就此留在家中休假。曉紅說:“我和非典患者已經有了接觸史,而且對非典也有了一些認識,我留下來最合適。再說,科里病倒的人越來越多,我怎么能走呢?我是這裡的醫生啊!面對疫情,我怎么能當逃兵呢?”曉紅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有理有據的治療方案。就這樣,本來可以躲過災難的她,衝上了與疫魔短兵相接的前沿。
感染疫情
2003年3月30日,曉紅開始發燒。但人們怎么也沒想到,她的生命時鐘從此開始了短短18天的倒計時。高燒一夜的曉紅用了整整一瓶酒精來退燒。31日清晨6點,她把最後一點冰涼的酒精抹在額頭上,讓同在一個單位的愛人相信她已經退燒。兩個人像往常一樣走出家門去上班,然而這一走,曉紅就再也沒有回來。
酒精瞞不了病情,曉紅很快高燒到39度,科里情況也非常嚴重,已經有10多個人開始發燒。這天下午,曉紅第一次以患者的身份住進了自己戰鬥的地方。4月1日中午,上級經過多方協調,爭取到4個轉往解放軍309醫院的指標。這是全軍最權威的治療傳染疾病醫院,轉到那裡治療,就意味著生的希望。院領導在確定轉院人員時最先考慮了曉紅,然而當愛人把訊息告訴曉紅時,她卻堅定地說:“我年輕,抵抗力強,應該先轉年紀大、病情重的同志!”
4月4日下午,醫院領導宣布第二批5個轉院名額的第一個名字又是曉紅,而她的執意推讓,再一次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4月5日,已隨集體轉移到京郊某隔離點的曉紅,再次推讓了彌足珍貴的1個轉院指標。全院上下的意見是一致的,這個指標一定要給曉紅。而她卻說:“郭主任將近60歲了,病情比我重,他不走,我堅決不走!”4月6日中午,專家組會診認為,曉紅病情危急,必須立即轉院治療。下午,第四批3個轉院指標一到,醫院領導研究決定,這次不再和曉紅本人商量,要強行把她轉院。當她看到郭主任被擔架抬上車時,這才允許戰友們把她抬上擔架……
抗擊非典
在非典疫魔橫行肆虐的日子裡,一些人恐懼、悲觀,甚至絕望,然而曉紅沒有畏懼,沒有退縮,她用微笑編織成一道戰地彩虹,驅散了戰友心中的陰霾,她的從容鎮定、無私無畏的人格魅力,成為了戰友之間互相傳遞的精神力量。
得病後的曉紅從未把自己當患者,她反覆強調自己是名醫生。3月31日上午,發著高燒渾身無力的她強撐著整理出自己分管的8名病人的詳細病情和治療方案,細緻入微地交代給同科醫生,然後才給自己掛上了吊瓶。醫生少病人多,曉紅採取嚴格的防護措施後,舉著吊瓶加入了醫護人員的行列。無論大夥怎么勸阻,她只有一個回答:“我是醫生,我沒事!”4月2日,醫院決定把五官科也劃作隔離病區,分流內科部分病人。由於五官科沒有專業內科醫生,很多人不願轉移。曉紅站出來鎮定地說:“我是內科醫生,我會照顧大家,咱們走吧!”是她舉起吊瓶,第一個走向五官科……
疫情在蔓延,病情在加重。4月4日深夜,為了切斷傳染源,上級決定北京武警總隊醫院所有非典感染者全部轉移到京郊某隔離點治療。命令下達後,病區里引起了不小的波動和恐慌。沒有人下樓,沒有人登車……就在這時候,曉紅站出來堅定地說:“組織上這樣決定,是從抗擊非典大局考慮的,有醫護人員和我們一起走,怕什麼?!相信院裡領導和戰友們絕不會撇下我們不管!”幾句真心話,觸動眾人心。看著大夥全部下了樓,曉紅才拖著病體走下來。見大夥還是不肯登車,她甩開愛人的攙扶,登上了大轎車。看到曉紅的舉動,人群一下子安靜下來,人們跟在她的身後陸續登車。
車外萬家燈火,車內一片淒涼。同車病友後來回憶說,在那個黑暗之夜,曉紅就像一個提燈女神,讓喧囂的世界、恐慌的人心都安靜下來。與曉紅風雨同舟的戰友們說,那是令人終生難忘的日子,曉紅就像一面不倒的旗,在驚恐與絕望中,給人以力量和勇氣。
申請實驗
從“紙上談兵”到與非典的“零距離接觸”,從挑戰病魔到直面死亡,曉紅越來越相信科學終究勝利,科學的力量就是生命的希望。然而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她心裡也十分清楚,一個真正的白衣戰士,應該有付出任何代價甚至生命的勇氣,來換取更多的生命,換取這場抗擊非典鬥爭的勝利。
住進302醫院後,曉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愛人,記下這裡的用藥劑量和治療方案,記下她用藥後的反應,傳回隔離點,為那裡的治療工作提供幫助。從這一天起到曉紅犧牲,她的愛人7次為後方提供治療方案的修改意見和建議———這是曉紅用生命書寫的珍貴處方。
曉紅轉院的第4天,呼吸已經極度困難,醫生為她上了呼吸機。愛人心涼了,同為醫生,他明白,這是病重的信號,這是生命的警告。同是醫生的曉紅又何嘗不知道,自己同非典病魔的拼殺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此時的曉紅已經不能說話,她在紙上寫道:“有什麼新藥需做試驗,有什麼新的治療方法可以先在我身上試一試,我願當個試驗品,為早日治好非典做點貢獻。”愛人含著眼淚把紙條交給了醫生,醫生含著眼淚緊緊地攥住了他的手。這尺書片語就是曉紅的生命承諾。
4月15日,是曉紅轉院以來精神最好的一天,然而這一天的夕陽,也是她看到的最後的夕陽。好像是有了什麼預感,她在滿天落霞中寫下這樣的話:“非典給我們的教訓太深刻了,管理、防護、治療等方面都應該好好總結……”這是一位白衣天使在生命垂危的時刻,對醫院和社會疾病防治機制的沉痛反思,她希望這用生命作代價換取的教訓能喚醒更多的人。
笑對病魔
曉紅的病情,扯碎了親人和戰友們的心。從發病到犧牲的18天,不知多少人在為她傷心落淚。然而曉紅始終沒有流過一滴淚。
因為人類對非典的了解甚少,恐懼曾一度震懾人心。然而戰友們都記得,曉紅每天都是微笑著走近病人,望聞問切,無微不至,她用微笑化解著病人心中的冰霜。戰友們更記得,當疫魔突然襲擊,包括曉紅在內的多名醫生護士一下子變成了病號,病毒在傳染,恐懼和絕望也在傳染,曉紅忍著高燒依然微笑:“哪有醫生被病嚇倒的?要相信科學,廣東能治好,北京也能治好!”她用微笑傳遞著信心和希望。
怕父母擔心,怕親人掛念,曉紅一直堅持不讓愛人向家裡透露訊息。父母都記得,直到轉院的那天,他們像往常一樣每周一次通電話,曉紅連喘帶咳地說不出一句完整話。兩位老人才知道女兒已經病重,哭聲從話筒傳出,淚水順著電話線流淌,曉紅卻用盡全力讓父母聽到她一如往常的笑聲,雖然笑聲喑啞,斷斷續續。父母更記得,轉院後的曉紅已經很難說話,每次通電話,曉紅就用手指輕輕敲擊聽筒來回答:一下,她是讓爸媽放心;兩下,她是讓爸媽多保重;三下,她的意思是說:爸媽,別哭了,女兒真的沒事……電話這端的敲擊聲敲碎了老人的心,電話那端的淚水卻讓曉紅更加堅強,她要活下去,她要用微笑撫慰親人的心。
看著飽受磨難的曉紅,愛人心如刀絞,而她依然面含微笑。上呼吸機那天,愛人再也忍不住了,他跑到衛生間失聲痛哭,給親友打了10多個電話,卻哭得沒有說成一句話。曉紅看到他從衛生間裡出來眼睛紅紅的,便微笑著在紙上寫道:“用上呼吸機,輕鬆多了!我沒事,有我最愛的人陪著我,我很幸福,我肯定會好起來的。”後來的幾天裡,曉紅時常沉浸在幸福憧憬和美好回憶中,她斷斷續續地寫著:“我們還有那么多事要做,還有那么多理想和願望沒實現,我不會離開你的。等我好了,我們一起考研,一起去旅遊,我們把父母接到北京一起看2008年的奧運會,我們一起白頭到老。”這就是曉紅用微笑寫下的留言……
離開人世
4月16日凌晨,曉紅在愛人的淚水中,寫下最後的留言:“我不後悔。嫁給了一個我最愛的人我不後悔,跟你來到北京當兵我不後悔,選擇了一個我喜歡的職業我不後悔。我治好了那么多病人,你應該替我感到驕傲和自豪。”3時30分,28歲的曉紅永遠閉上了眼睛,安靜的面龐沒有一滴淚水,仿佛仍然含著微笑。
4月16日的朝陽在曉紅走後升起來,照著她空空的病房。曉紅走了,她再也看不到鮮紅的旭日,再也回不到她熱愛的工作崗位,回不到她眷戀的家。
6月3日,曉紅生前工作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矗立起一座她的塑像。
6月20日,小湯山醫院最後一批非典患者康復出院。
6月23日,從全軍和武警部隊抽調小湯山醫院的千餘名醫務人員開始撤離北京。
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對北京實行“雙解除”,即解除旅行警告和從非典疫區名單中除名。
風雨終將過去,生活還要繼續,明天更加美好。
李曉紅,一座白衣戰士的永恆雕像,將永遠屹立於天地之間,人們心中……
李曉紅是我們河北人,但更是軍人和戰士,在與“非典”短兵相接的日子裡,她用28歲的生命留給這個世界一個令人心碎的微笑。
作為一名護士,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她以自己的血肉之軀,詮釋了“白衣天使”的最高榮譽。她善良勇敢的心曾和社會一起律動,她身上體現了全體醫務人員捨生忘死的精神。
李曉紅,她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中國大醫之“精誠”。
人物紀念
2003年5月7日,為紀念在抗擊“非典”戰鬥中以身殉職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主治醫師李曉紅同志和台北和平醫院護士長陳靜秋女士,由共青團中央、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檔案局主辦,團中央信息辦、國家檔案局辦公室和中青網共同承辦的網上“李曉紅紀念館”、“陳靜秋紀念館”正式開通。
2003年5月26日,由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雕塑藝術家張榮達先生創作的《李曉紅烈士》泥塑作品正式落成。泥塑作品《李曉紅烈士》為半身像,高約40厘米,是張榮達先生傾盡半月之心力,精心雕塑而成。用泥塑成的烈士李曉紅,身著軍裝,目光堅定,青春的臉上洋溢著樂觀主義的微笑。泥塑作品《李曉紅烈士》由北京市文聯贈送給李曉紅烈士生前所在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