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溪寨內戲樓

吳克玉對三戲班的藝術要求是很高的。 吳克玉的三戲班,歷經兩個時代,風風雨雨幾十年春秋。 吳克玉的三戲班早已解體,吳克玉也早已作古了,唯戲樓仍屹立於曲溪寨內村。

吳克玉,字式如,謚懷璞。生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排行第四,孩提時因跌裂嘴唇留下傷疤,故鄉人背稱他為“缺四爺”。其父吳純聲,開源合鋪,經營糖業(俗稱開糖房),生意興隆,發家致富。吳克玉少時讀書不多,因活動能力強,18歲時便成為曲溪18鄉赫赫有名的紳士。後他又以一千兩銀捐得從二品通奉大夫,以八百兩銀捐賞戴花翎。
吳克玉從小跟隨父親外出經商,奔走津、滬等地,閒暇之時常往欣賞各種名優的演唱藝術,因而對戲劇產生了興趣,屢有創班辦戲之念。光緒十一年(1885)他40歲時,欣然斥出部分家資,聘請名師,招買童伶,購置戲具,先後創辦了“老玉”、“中玉”、“三玉”三戲班,從此,吳克玉的名字在潮汕遠近皆知。
吳克玉斥資辦戲是很慷慨的。這三班戲他均交由各班大簿管理。如果經濟虧空或添置戲具招買童伶需要銀兩,吳克玉都是如數付給。
吳克玉對三戲班的藝術要求是很高的。他囑咐他的戲班要多演重唱功和做功的戲,不演只追求熱棚而粗俗的戲,由於他的嚴格要求,所以他的三個戲班,特別是“老玉”和“中玉”可以和潮汕各名班相匹敵,被人們公認為“大戲班”,盛極一時,出了不少名角和名劇目。如“老玉”出名的演員有大目小生(身價八百個龍銀)、炳賢烏衫(後當導演)和車海旦。名劇目有《何文秀》、《井邊會》、《掃紗窗》、《鬧釵》、《三打王英》、《華容道》和文明戲《孤兒救祖》等。《華容道》每演至深夜,便返“外江”(唱漢調),很受歡迎,其紅面、淨的唱功,備受讚賞。“中玉”出名的演員有鵠額烏衫(聲特好)、漢武小生和紹逵花旦,“中玉”出名好打鼓,名鼓師先後有吳阿三、陳吉林、何灩、黃暹漢。黃暹漢的大鑼花特別拿手,其技藝達到可以獨奏的水平。
吳克玉的三戲班,歷經兩個時代,風風雨雨幾十年春秋。吳克玉到了晚年,便把“老玉”交給第五子吳傑辦,把“中玉”交給第二子吳育辦,把“三玉”交給其妻兄潮安人綠爺辦。
吳克玉的三戲班早已解體,吳克玉也早已作古了,唯戲樓仍屹立於曲溪寨內村。戲樓見證了吳克玉三戲班的盛衰更替歷史,記載著吳克玉發展繁榮潮劇藝術事業的不朽功績。曲溪寨內戲樓是不可多得的與戲劇有關的古建築物遺存,它與全市各地的戲劇建築遺存如榕城北門關爺宮戲台等一樣,都有予以保護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