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色革囊星蟲

暗色革囊星蟲

外形特徵體棕黃色,長30—45mm,寬7—10mm,體背面有大型不規則的棕色斑塊。 吻長40mm,寬5mm,其背面有明顯的棕褐色橫斑。 直腸壁薄,直腸盲囊小,圓球形,著生在最後1個腸螺旋的腹面。

外形特徵

體棕黃色,長30—45mm,寬7—10mm,體背面有大型不規則的棕色斑塊。吻長40mm,寬5mm,其背面有明顯的棕褐色橫斑。全身分布有大型褐色乳突,每突呈圓錐形,著生在吻基部和體末端的較大而密集,直徑可達0.20一0.25mm。吻鉤170一190環,每鉤棕黃色,主齒中度彎曲,副齒不甚明顯,透明中溝底部明顯擴大,占有吻鉤的基部,小疣突數個,角質橫桿細長。觸手14—16個,圍繞項器呈馬蹄形排列在口的背側。
體壁較厚,縱肌束21—24束,稍有分支和融合現象,環肌連續。收吻肌2對;腹對較粗大,始自體後1/3處的2一8或2—9縱肌束;背對稍細,始自近體中部3—6或4—7縱肌束。紡錘肌前端起自肛門前體壁,後端固著。固腸肌1條,起於背收吻肌之後,腹神經索左邊的第1縱肌束上,至最後1個腸螺旋。腸螺旋25—28轉。普利氏管無細管。直腸壁薄,直腸盲囊小,圓球形,著生在最後1個腸螺旋的腹面。腎管1對,黃棕色,常25mm,約占軀幹長的1/2,後部1/4游離,腎孔開在3—4縱肌束間,腎孔與肛門處於同一水平。眼點明顯。

生活環境

本種系熱帶淺海廣布種,潮間帶至水深65m,棲息於珊瑚礁的縫隙之中及牡蠣縫隙和底部。

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日本,菲律賓群島,暹羅灣,大堡礁,新喀里多尼亞島,新不列顛島,加羅林群島,斐濟群島,夏威夷群島,哥斯大黎加,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群島,拉克代夫群島,紅海,馬
分布圖:暗色革囊星蟲
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坦尚尼亞,莫三比克,南非納塔爾港,幾內亞灣,美國東岸。
中國分布:廣東、海南島、西沙群島、台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