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電子染色光學主要指照射在消化道黏膜上的光是有別於白光的特殊光。目前主要是濾過光和“藍雷射”兩大類。濾過光包括經典的OLYMPUS三色光濾過後的窄帶光、PENTAX白光濾過後的窄波光,FUJIFILM的“藍雷射”是“雷射-發光體”+“藍雷射”的組合光,其LCI、BLI-bright和BLI則為各雷射光量的配比不同而形成。後處理算法雖有不同,但主要是針對黏膜的色彩強調、構造強調和對比度調整等方面,主要有FUJIFILM的FICE技術、OLYMPUS的E和A、PENTAX的iScan(CE、TE、SE和OE)等。
適應證
1.消化道微小病灶的早期發現與鑑別診斷。
2.癌前疾病和癌前病變的監測隨訪。
3.與放大內鏡聯合觀察病變細微結構,預測病理學結果和腫瘤浸潤深度。
4.內鏡治療前病灶的定位。
5.結合特異性的螢光標記物進行分子成像等。
禁忌證
與常規內鏡檢查相同。
臨床意義
智慧型電子染色技術可提高病灶表面腺凹和微血管與周圍組織結構間的對比度,有助於提高表淺病灶的檢出率。在發現黏膜微小病變、早期胃腸腫瘤,巴雷特食管診斷,複雜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腸病的隨訪篩查等方面均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