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高台地戲

普定縣白岩鎮新寨村位於普定縣西南7.5公里,距黔中重鎮安順市15公里,海拔1341米,屬喀斯特地貌。地戲被譽為“戲劇活化石”,是流傳在貴州安順屯堡一代的獨特的民間戲曲形式,高台地戲從古傳承至今,有著其特有的演出程式,即開箱、祭陣、掃場。

普定高台地戲
普定縣白岩鎮新寨村位於普定縣西南7.5公里,距黔中重鎮安順市15公里,海拔1341米,屬喀斯特地貌。全村一個行政村轄三個自然村(新寨、孫家寨、潘家莊),共389戶,1512人,漢族居多。這裡的村民多數都是明代調北填南時從江西、湖南一代遷入百姓的後人,在這裡繁衍生息已二十幾代,其中,楊姓是大姓。這裡的建築物行的還保存著古屯堡的遺蹟,石房、石街隨處可見,還有一些年代己很久遠的木製雕花門窗,但因年久失修及缺乏保護,有的已被破壞;這裡的村民在節日、喜慶等重大日子裡,有一種特有的娛樂方式,即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台地戲。
地戲被譽為“戲劇活化石”,是流傳在貴州安順屯堡一代的獨特的民間戲曲形式,源刁:古代戰爭時士兵們的一種娛樂方式,劇本取材於三國演義》、《岳飛傳》等。但普定縣白岩鎮新寨村的高台地戲又與其它地方的有所不同,它是以幾十張高1米的八仙桌疊起來,擺成不同的陣式,演員分別站在陣式的各個方位,模仿古代戰爭時將領守關打仗的情景,氣勢非常壯觀。
新寨村高台地戲由何時開始產生,具體時間連他們本村的老年人都說不清楚了,只是從老輩人的口中得知,它從古代打仗時士兵的娛樂方式轉變;為民間百姓節日表演節目已有約二百年。新再新寨高台地戲的劇本現主要取材於《隋唐演義》,內容是描述從隋煬帝篡位到李淵登基時的隋末農民起義軍的戰爭故事。一般是以48張八仙桌成金字塔狀疊為五層,高5米,擺成陣式表演,最多時可用84張八仙桌疊成八層,高8米的大陣式表演。陣式有長蛇陣和銅旗陣,現在多以銅旗陣為主。
高台地戲從古傳承至今,有著其特有的演出程式,即開箱、祭陣、掃場。開箱儀式是每年要跳戲之前要先殺雞祭祀,主要演員以雞血點場,然後再打開封存了’—年的道具箱,取出道具。祭陣是將桌子擺好後,用喬、蠟、紙、燭祭祀,主要演員跳上桌子,口念吉祥祭詞,祭陣結束後就百事大吉,可以唱戲了。掃場是主要演員口頭宣布帶兵回歸陣位,劇目結束。一般全劇演完需一個月左右,但通常都根據故事情節分為刁<同的場次,每場時間從兩小時到兩天不等。
高台地戲主要是在露天壩子裡進行表演,一般每場演出全部演員需40人左右。演出時演員身著對襟長衫,面蒙黑紗,頭頂所飾角色的面具(面具上插有野雞毛),手握花扇、花帕(毛巾)及“刀、槍、劍、戟”等木製兵器,腰系“戰裙”,背負背包(上有彩繪,插四面戰旗),並用鑼、鼓敲擊節奏,在全劇高潮時還以鞭炮、黃煙等道具模仿古代戰爭時的戰十場景,氣勢極為壯觀。
高台地戲在演出中有許多打鬥場面,演員也極有功底,這些演員有的已六、七十歲,最大的有八十二歲;但在高台上跳躍、打鬥都還相當靈活。年青人當中也有喜愛高台地戲的,但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大多數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只有極少的一部份仍從他們父輩的手中接過服裝、道具,以家傳的方式傳承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
如今,新寨村的高台地戲在傳承和發展上都遇到了很多問題,因多次到外面演出,頻繁的搬動道具,已經損壞了許多張表演用的八仙桌,這些桌子都是村民們從自己家裡搬來的,而且,戲班老一輩的具有功底的傳承人如今僅有三人健在,年青一輩的傳人好的也只有十餘人,但因村里條件不好,大多數時間都花在山外找坐活上,已不是很有心思來學戲了,希望大家來關注它、保護它,讓高台地戲這一極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得以傳承和發展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