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塢

乾船塢(或稱乾塢)指在岸邊以人工建設的船塢,作為建造、改裝和修理船舶的地方。可以分為乾旱船塢(岸上)或浮水船塢等不同類別。

簡介

乾船塢(或稱 乾塢)指在岸邊以人工建設的船塢,作為建造、改裝和修理船舶的地方。可以分為乾旱船塢(岸上)或浮水船塢等不同類別。

乾船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紀的北宋。據沈括記載:“國初,兩浙獻龍船,長二十餘丈,上為官室層樓,設御榻以備游幸。歲久腹敗,欲修治,而水中不可施工。熙寧中,宦官黃懷信獻計,於金明池北鑿大澳,可容龍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樑其上。乃決水入澳,引船當樑上,即車出澳中水,船乃笐於空中。完補訖,復以水浮船,撤去樑柱。以大屋蒙之,遂為藏船之室,永無暴露之患。”

船塢

船塢是指在岸邊以人工建設,作為造船和修理船舶的地方,亦可用作船隻的停泊。船塢亦是一個國家造船的能力強度之一,船塢可以分為旱塢、灌水船塢及浮水船塢等不同類別。

歷史

船塢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埃及就有。乾式船塢於宋朝由張平發明,他於公元925年生於臨朐楊善,歷任北宋馬步都虞侯、監市木、供奉官、監陽平都木務兼造船廠、崇儀副使、如京使、客省使、鹽鐵使等職,公元987年病逝,回原籍御葬,"在村西起陵冢,墓前石人石羊,十分顯赫"。

公元977年,張平任供奉官、監陽平都木務兼造船廠,住今陝西省寶雞市以東之陽平鎮。當時,在渭河邊造船,船容易被水沖走,只好派一船三戶守護,一年徵調民工上千戶,勞民傷財。張平遂命民工在岸邊挖一大坑,在其中造船,船造好以後,掘開一口子,引水入坑,船漂起,駛入河中。大坑稱之為"船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