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秈稻穀

稻穀,俗稱水稻,是我國大宗糧食品種,分為秈稻和粳稻,秈(xiān)稻籽粒一般呈長橢圓形和細長形,粳稻籽粒一般呈橢圓形。根據播種期、生長期和成熟期的不同,稻穀又分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類。早稻幾乎是單一的秈稻,即早秈稻。

概述

分類

早秈稻穀 早秈稻穀

早秈稻是上市最早的一季稻穀,也是當年種植、當年收穫的第一季糧食作物。

早秈稻可以分為普通早秈稻(常規)和優質早秈稻。普通早秈稻一般用於儲備,而個體加工企業則以加工優質早秈稻為主。優質早秈稻做配米比例也較大。普通早秈稻和優質早秈稻主要根據粒型和腹白區分。據調研,早秈稻、中晚秈稻的優質率估計為15%、28%和76%。

特點

早秈稻是生長期較短、收穫期較早的秈稻,一般米粒腹白較大,角質粒較少。早秈稻的品質較中晚秈稻差。早秈米質疏鬆,耐壓性差,加工時易產生碎米,出米率較低,食味品質也較差。而中晚秈米質堅實,耐壓性好,加工時碎米較少,出米率較高。但是,早秈稻也具有許多中晚秈稻無法替代的品質優點。

1、早秈稻生長期雨水充沛、光熱充足、病蟲害少、災害性天氣較少,比較容易獲得穩產高產,加上各地積極發展優良品種、推廣新技術,良種面積有所擴大,早秈稻單產穩步提高。

2、早秈稻含水量低、耐貯藏。

3、早秈稻用途廣,既可食用,也可飼用,還可以作釀造、食品等工業原料。

4、早秈米消費市場大,富人、部分高收入的城鎮居民和高級白領以食用早秈米為主,飼料用糧、工業用糧對早秈稻的需求量也比較大。

5、早秈稻營養品質好。早秈稻的蛋白質含量和質量都要明顯優於中晚稻。

6、早秈稻衛生品質較高。由於早秈稻化肥、農藥的施用量相對較少,早秈米的衛生品質也相對較高,因而隨著早秈米質量的提高和品種多樣化的發展,當前及未來還有相當數量的消費群體。

7、早秈稻品種質量一致性好,易標準化。早秈稻優質品種較少,品種之間差異相對較小,早秈稻更容易標準化。中晚秈稻優質品種較多,不同品種內在質量和價格差異較大,而且優質品種產量所占比例較大,因此標準化難度也相對較大。

生長周期

通常,水稻一生的自然生長發育過程可以分為3個階段。從種子萌發至幼穗開始分化前是單純的營養生長期,形成根、莖、葉等營養器官;幼穗開始分化至抽穗前為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期,最後3片葉及稻穗形成;抽穗至成熟是單純的生殖生長期,經歷開花、乳熟、蠟熟、完熟等時期。習慣上把水稻的生長發育過程劃分為“2個階段4個時期”,即以幼穗開始分化為界,幼穗開始分化前稱為營養生長階段,幼穗開始分化後稱為生殖生長階段。在高產栽培中為便於掌握生育進程,又把它分為幼苗期、分櫱期、幼穗形成期及開花灌漿結實期。在實際操作時,移栽插秧的幼苗期為秧田期,移栽後稱本田期,它也分為3個時期,即前期,從移栽返青到分櫱高蜂;中期,稻穗分化形成;後期,從始穗揚花到灌漿成熟。

意義

1、早秈稻是當年種植、當年收穫的第一季主要糧食作物,因此,早秈稻生產已經成為國家政策是否扶持糧食生產、農民種糧積極性高低的試金石。

2、早秈稻生產波動直接影響晚稻生產,進而影響全年的水稻生產。據有關研究表明,1994-2005年期間早秈稻與晚稻種植面積相關係數達0.93。

3、早秈稻的商品性優於其他各季水稻,是南方稻區最重要的商品糧源。由於早秈稻作為食用稻的適口性較差,農民一般除了留一些作為口糧和飼料糧的補充外,大部分作為商品糧出售。而且,隨著農民務工人數的增多和農民儲糧方式的變化,早秈稻的商品量還在不斷增加,因此,早秈稻的商品率相對較高,約50-60%。

4、早秈稻是主要儲備用糧。由於早秈稻比中晚秈稻耐儲藏,且是第一季上市的水稻品種,南方地區糧食部門將早秈稻作為儲備糧輪換的主要稻穀品種。從實踐看,各地的政策性儲備需求已成為早秈稻穀的重要出路,尤其是當年上市的新糧,各地的政策性儲備需求成為決定其收購價格的高低乃至短期內市場銷售價格走勢的最重要因素。

5、早秈稻是南方多數農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之一。南方水稻產區涉及13個省份近四億農民,早秈稻是他們的一部分口糧,也是早秈稻主產區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占有很大份額。以江西為例,早秈稻產區的早秈稻人平均收入在500元以上。從綜合效益來看, 早秈稻的種植成本與其他作物比較相對較低, 產量比較穩定, 衛生品質也較好,自然風險相對較小。因此, 早秈稻對於穩定增加稻農收入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6、從長期來看,早秈稻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就當前的糧食生產能力看,早秈稻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產量,其它品種尚難補充或替代。失去這一塊,糧食安全必然受到威脅。同時,江西、湖南等稻區都有提高複種指數的潛力,全國糧食產量如能再次突破萬億大關,主要有賴早秈稻的發展。

佳輻占

佳輻占是廈門大學水稻育種組採用一條自創的優質稻品種選育方法育成的千粒重達30g的優質早秈稻新品種。佳輻占,1997年採用佳禾早占/佳輻418(36.4g)雜交,經系譜選育,2000年早季出圃。2003年1月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占城稻

占城稻又稱早禾或占禾,屬於早秈稻,原產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傳入我國福建地區。根據我國古書記載,占城稻有很多特點。一是“耐旱”。二是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三是生長期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

價格特徵

1、早秈稻的價格波動幅度較大,波動比較頻繁

由於價值較低,用途廣泛,不僅作為主要儲備用糧,而且工業屬性較強,2004年起購銷市場又完全放開,早秈稻價格不僅受國家政策、早秈稻供需格局等基本面因素影響,也受國家巨觀經濟形勢、收購市場競爭、與其他大宗農產品的比價、種植成本和收益、物流運輸成本、國際市場價格以及天氣、自然災害和農民惜售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從而成為稻穀中一個比較活躍的品種,價格波動幅度較大,波動頻率較高。

1996年開始,由於連年豐收,供大於求,早秈稻的價格不斷走低,從1996年的1700元/噸左右,一直跌至2000年9月的800元/噸左右,跌幅達50%以上。尤其是從2003年以來,受國內外因素的影響,國內早秈稻價格反覆波動。2004年起,我國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和銷售市場,早秈稻購銷市場主體明顯增加,競爭非常激烈。同時,由於早秈稻的需求方主要是各級糧食儲備、規模消費單位口糧以及米粉加工,糧食儲備受政府計畫約束相對比較穩定,但作為單位口糧和米粉加工的價格需求較具彈性,導致早秈稻的價格波動有所增大,繼2003-2004年40%左右的大幅波動之後,2005-2006年在國家最低收購價的主導下波幅明顯減小,但2006年底-2007年又展開一輪大幅上漲,2006年與2007年價差達300元/噸,波幅約21.4%。

早秈稻價格波動也比較頻繁。以全國主要早秈稻產區江西九江為例,早秈稻出庫價格從2003年6月份的920元/噸,漲至12月的1260元/噸,2004年3月份則漲至1760元/噸,之後逐步下跌,2005年最低跌至7月份的1320元/噸,2006年的水平基本持平,而2007年8月又漲至最高1760元/噸以上,進入9月,隨著中秈稻的逐步上市,早秈稻收購價格9月底普遍回落至1600元/噸附近。隨後在國際稻米價格的帶動下,早秈稻價格出現一輪快速上漲,一直漲到2008年收購季節的1900元/噸左右。

2、早秈稻價格受政策影響較大,但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價格獨立性也較強

2004年以來,國家政策對稻穀價格的支持力度較大,呈現明顯的政策托市效果。2005年,自7月28日正式啟動早秈稻最低收購價執行收購預案之後,托市效果明顯,早秈稻由未啟動之前的62-65元/百斤迅速抬升至70元/百斤,拉動早秈稻市場價格上揚5-8元/百斤,基本回升到政策底價之上。政策收購控制大部分糧源,集中拍賣又調控了市場供給,穩定了銷售價格。

我國稻穀價格走勢圖 我國稻穀價格走勢圖

2006年,最低收購價政策公布較早,由於政策明朗,農民心中有數,低價不賣,加上各類主體積極入市收購,競爭相對往年激烈,加上受災減產等因素影響,導致早稻收購價格高開高走,同比提升3-6元/百斤。 2007年,南方新產早秈稻市場價格在國家政策底價保障、多元化收購主體積極入市、農民惜售、災害頻繁以及物價飛速上漲的支撐下,上市之初價格即高開高走,收購價由開秤之初的73-74元/百斤漲到77-78元/百斤,個別地方甚至達到了88元/百斤。到8月底各地收購價格相繼達到最高點,多在85~88元/百斤之間,創出歷史新高,致使最低收購價預案未能啟動。因此,儘管政策價格成為市場行情的主導價格,但諸多因素的影響,推動市場行情提升,也導致政策價格相應提高,並且將影響後市市場行情走勢。

2008年,受國家政策底價保障、多元化收購主體積極入市、農民惜售、災害頻繁導致產量下跌以及物價上漲、國際米價暴漲等因素的支撐,早秈稻收購價格繼續高開高走,開秤價格普遍在1900元/噸左右,比2007年的1500元/噸高出約27%,一些銷區則達到2100元/噸的歷史高點。在收購期結束後以及消費的淡季,早秈稻價格則明顯回落。

3、早秈稻價格季節性規律比較明顯 由於農產品生產具有周期性特點,因而農產品市場也具有較明顯的季節性特徵。一般來說,3、4月份早秈稻加工企業正在消耗庫存,採購比較弱,早秈米消費也處於淡季,價格比較低迷;6月份左右,由於青黃不接,價格開始回升;7、8月份處於早秈稻銷售旺季,但由於收購競爭激烈,往往價格相對較高,出現反季節行情;9、10月份中晚秈稻上市後,早秈稻價格開始逐步回落;在年底前後的消費旺季,早秈稻價格又開始新一輪上漲。由於每年供需具體情況不完全一樣,偶爾也會因為供給嚴重下降而出現反季節行情。

影響因素

隨著稻穀生產與流通的市場化程度加深和進程加快,稻穀行情不再是單獨演繹,不僅受國家政策因素、早秈稻供求等基本面因素影響,而且與整個國家巨觀經濟的發展休戚相關,與其他農產品價格聯動,受天氣、自然災害、心理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

供給和需求

供求因素是決定稻穀價格的根本因素。供給方面主要由三方面組成:(1)前期庫存量。它是構成總產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前期庫存量的多少體現著供應量的緊張程度,供應短缺價格上漲,供應充裕價格下跌。(2)當期生產量。當期生產量主要受種植面積、單產的影響。影響種植面積的主要是農民與其他農產品的比較收益、國家的農業政策等因素,影響單產的主要是天氣、科技水平等。必須研究稻穀的播種面積、氣候情況和作物生產條件、生產成本以及政府的農業政策等因素的變動情況。(3)商品的進口量。商品的實際進口量往往會因政治或經濟的原因而發生變化。因此,應儘可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國際形勢,價格水平、進口政策和進口量的變化。

需求方面:通常有國內消費量、出口量和期末商品結存量三部分組成。(1) 國內消費量。它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常數,而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變化。主要有:消費者購買力的變化,人口增長及結構的變化,政府收入與就業政策。(2) 出口量。在產量一定的情況下,出口量增加會減少國內市場的供應;反之,出口量減少會增加國內的供應量。(3) 期末商品結存量。這是分析期貨商品價格變化趨勢最重要的數據之一。如果當年年底存貨增加,則表示商品供應量大於需求量,期貨價格有可能會下跌;反之,則上升。

從歷年生產情況看,由於早秈稻品種的特殊性,農業政策和種植結構調整、科技進步等因素對早秈稻的面積和產量影響較大,相應引起早秈稻的價格也發生較大波動。此外,早秈稻庫存變化、儲備稻穀的輪換、托市糧出庫銷售的數量和價格等也影響早秈稻的供給量從而影響到早秈稻的價格。在消費方面,我國早秈稻主要用於口糧、國家儲備、工業及飼料消費,總體上呈平穩增長勢頭。由於早秈稻用於儲備的量較大,工業和飼料消費增長也較快,對市場的影響比較明顯,特別是常規品種供不應求,價格還有上漲空間。此外,節日和群體消費效應、進口和出口量的變化等也會影響到早秈稻市場的階段性需求。

國家政策

國家的糧食產業政策影響甚至主導著早秈稻的供求和價格。第一,各項惠農政策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了糧食生產,保證了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對早秈稻的面積和產量也形成有力地支撐;第二,早秈稻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和公開競價拍賣、儲備等巨觀調控政策則基本主導了早秈稻的價格走勢。為穩定早秈稻生產、保護農民利益,2004年起,國家在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四省執行了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政策(托市收購),2008年廣西也納入政策範圍。2005、2006年由於市場價低於最低收購價,連續兩年啟動了該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托市效果,保護了農民利益。

收購競爭

早秈稻收購市場狀況直接影響收購價格的走勢。2004年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後,早秈稻收購市場入市主體增加,不僅有國有糧食收儲企業和地方收儲企業,還有產業化龍頭企業,民營經營加工企業和個體商販等,激烈的競爭推動了早秈稻市場價格的提升。

比價關係

玉米、小麥等都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它們需求的旺盛與否最能反映農業經濟的好壞,從長期看,玉米、小麥等價格高低與農業經濟發展的快慢有較強的相關性。早秈稻與中晚秈稻、粳稻、小麥、玉米的消費比價關係最為重要,這些替代品的產量、價格及消費的變化對早秈稻價格將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早秈稻與其他大宗農產品的比價關係會對早秈稻的供需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早秈稻的產銷情況,導致其未來價格走勢發生變化。

比較

生產早秈稻穀的種子價格、化肥、農藥等成本變化直接導致了稻穀價格的變化。其成本主要包括:種子費、化肥費、農藥費、僱工收割費、農膜費、租賃作業費、機械作業費、燃料動力費、技術服務費、工具材料費、修理維護費等。

早秈稻的成本收益情況是影響農民種植積極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早秈稻成本對市場價格有一定的影響力,市場糧價過低,農民會惜售;收益情況會影響農民對下一年度的種植安排,收益增加,農民可能會增加種植面積,反之可能會減少種植面積。

早秈稻種植成本的剛性上漲為早秈稻價格提供了有力支撐。2007年總成本較04年上漲16.52%,現金成本更是漲30.49%,總成本、現金成本平均漲幅分別為4.09%、7.03%。成本上漲,也帶動農民售糧價格上漲。

季節性

早秈稻的價格表現出明顯的的季節性波動規律。一般地,每年9-10月、12月至次年1-2月為消費的旺季,早秈稻價格上漲;3-5月、10-11月為季節性消費淡季,需求疲軟,價格通常下跌;每年的6月為青黃不接時期,價格開始回升;7、8、9月為收購旺季,早秈稻價格通常上漲。

環境心理

早秈稻生長期間易受天氣、乾旱、颱風、暴雨、洪澇和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影響,成為市場炒作的題材。同時,產銷各方對市場行情判斷往往存在分歧,看漲或看跌的心理進而影響其購銷行為,如果農民惜售心理較強,使得市場糧源有限,自然會促使價格抬升。

國際價格

由於多年來我國稻穀自給率很高,進口量和出口量較小,與國際市場關聯度較低,因此稻穀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小。早秈稻也是這樣,其價格主要由國內因素所決定。但是,隨著國際一體化進程的發展,我國主要糧食品種和國際糧食品種之間價格聯動性不斷增強,國外糧價的上漲或下跌直接影響國內市場預期,其對早秈稻價格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期貨品種

交易品種

早秈稻

交易單位

10噸/手

報價單位

元(人民幣)/噸

最小變動價位

1元/噸

每日價格波動限制

上一交易日結算價±7%及《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交易風險控制管理辦法》相關規定

契約交割月份

1、3、5、7、9、11月

交易時間

每周一至周五(台北時間 法定節假日除外)

上午 9:00-11:30 下午 1:30-3:00

最後交易日

契約交割月份的倒數第七個交易日

交割日期

契約交割月份的第一個交易日至倒數第五個交易日

交割品級

基準交割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稻穀》(GB1350-1999)三等及以上等級質量指標及《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交割細則》規定的早秈稻。替代品及升貼水見《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交割細則》。

交割地點

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

最低交易保證金

契約價值的12%

最高交易手續費

2元/手(含風險準備金)

交割方式

實物交割

交易代碼

ER

上市交易所

鄭州商品交易所

修改日期:2010年12月29日

備註:自然人客戶持有早秈稻品種不能進入交割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