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日源外來詞探源》講述了中國漢字詞的傳入帶給日本的影響是巨大的,同樣的,和製漢字詞的流入帶給中國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語言文化的交流自古以來就是雙向的。長期以來,日源外來詞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祖國的語言寶庫,而且在我們的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正在發揮也必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作者介紹
崔崟,曾任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日語系主任,日本千葉工業大學人文系客座教授。現任燕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日語語言學、日本文化、中日兩語對比研究。目前已出版專著五部:《大學四·六級日語考試指導》、《旅遊日語》、《日本語言與日本文化》、《日本語通論》和《現代日語語言學概論》。編著二十餘部,譯著十餘部,參編辭典兩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
作品目錄
目 錄:
1 日源外來詞的歷史沿革001
1.1 何謂“日源外來詞”001
1.2 日源外來詞的產生與沿革003
1.2.1 日源外來詞的產生003
1.2.2 1840—1895年的日源外來詞005
1.2.3 1895—1919年的日源外來詞011
1.2.4 1919—1937年的日源外來詞015
1.2.5 1937—1984年的日源外來詞017
1.2.6 1984年以後的日源外來詞020
2 回歸借詞身份論考024
2.1 日源外來詞的分類024
2.1.1 和製漢字詞緣何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024
2.1.2 日源外來詞的分類025
2.2 回歸借詞的考證032
2.2.1 回歸借詞的鑑別依據032
2.2.2 對回歸借詞的分析040
2.3 小結047
3 原語借詞的語言特徵050
3.1 原語借詞的接受方式050
3.1.1 原語借詞的產生及分類050
3.1.2 原語借詞的接受方式052
3.2 被淘汰的原語借詞053
3.2.1 數量分析053
3.2.2 對淘汰詞的分析057
3.3 進入現代漢語常用辭彙的原語借詞061
3.3.1 原語借詞的語言特徵062
3.3.2 原語借詞的異變069
3.4 小結079
4 日源外來詞新詞082
4.1 日源外來詞新詞的數量調查及分類082
4.1.1 調查對象的選定083
4.1.2 調查步驟084
4.1.3 調查結果085
4.1.4 日源外來詞新詞分類086
4.2 日源外來詞新詞的語言特徵089
4.2.1 日源外來詞新詞語音、語法特徵089
4.2.2 日源外來詞新詞構詞特徵092
4.2.3 日源外來詞新詞語義特徵098
4.3 小結101
5 漢字、漢字詞與社會文化104
5.1 漢字在日語中的地位與作用105
5.1.1 漢字——語言學習的難點106
5.1.2 漢字——聯繫日本文化的橋樑107
5.2 日語漢字讀音109
5.2.1 漢字讀音之難點109
5.2.2 漢字音讀和訓讀音110
5.2.3 兩字熟語的讀音111
5.2.4 日本人名、地名的讀音112
5.2.5 日語數量詞的讀音114
5.3 從「一」字看日語漢字與漢語辭彙的關係116
5.3.1 從讀音規律看「一」118
5.3.2 從構詞成分看「一」118
5.3.3 從語義功能看「一」119
5.4 評日語漢字的改革之路120
5.4.1 語言學習的弊端——漢字120
5.4.2 漢字廢除論的提出及發展121
5.4.3 限制漢字的具體措施122
5.4.4 “當用漢字”與“常用漢字”123
5.4.5 漢字為什麼不能廢除126
5.5 日本“新常用漢字表”帶給我們的啟示128
5.5.1 漢字在日本文化、日本社會中的地位及作用129
5.5.2 “新常用漢字表”帶給我們的啟示130
5.5.3 “新常用漢字表”的不足133
5.5.4 對日本漢字改革的建議134
5.6 日本人名與漢字文化135
5.6.1 日本人姓名面面觀135
5.6.2 日本人名用漢字的變化趨勢137
5.6.3 從漢字的取捨看日本人的喜好139
5.7 文化背景下的中日同形詞141
5.7.1 中日兩國是同文同種嗎142
5.7.2 有關中日同形詞的討論143
5.7.3 同形詞的利弊143
5.7.4 如何處理教學中的中日同形詞145
5.8 中日同形同義詞同義嗎147
5.8.1 從語義學的角度看中日同形詞148
5.8.2 從語用學的角度看中日同形詞149
5.8.3 從社會文化的角度看中日同形詞150
5.9 日語新詞構詞特徵153
5.9.1 新詞的認定和分類153
5.9.2 新語單純詞構詞特徵156
5.9.3 新詞複合詞構詞特徵160
附表1173
附表2178
附表3183
附表4187
參考文獻190
後記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