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設定
大賽由來
自1997年年末肇始,整箇中國的輿論界對中學語文教育投以了極大的關注。1998年,以廣大青年學生作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文學刊物《萌芽》,也以《教育怎么辦》為主題,組織了一組文章。從這一系列文章可以看出,中學語文教育已經面臨巨大危機,它已經遠遠不能夠適應時代的需要。
中學語文教育的種種問題,是將充滿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語文變成機械枯燥的應試訓練。“唯理性教學模式”縱橫貫穿於語文教學領域。這種模式崇尚抽象、概括、提煉、崇尚邏輯思維能力,卻忽略情感、意志和審美情趣的介入;重視將一切語文知識加以解構和量化,卻忽略了從文本和人本的整體角度高屋建瓴地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重視語文學科的互補性。並且,這種“唯理性教學模式”由於實行標準化考試而進一步窒息遏制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選擇題、判斷題那種理科考試的模式愈演愈烈,最具人文性、審美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的語文教育已變成一種純技術性、近乎八股文式的機械訓練。
“新概念作文大賽”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它的出發點就是探索一條還語文教學以應有的人文性和審美性之路,讓充滿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滿創造力、想像力的語文學科,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學科。
參賽人員
1998年,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啟動。面向新世紀、培養新人才的“新概念作文大賽”由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等七所全國重點大學聯合《萌芽》雜誌聯合發起共同主辦,大賽聘請國內一流的文學家、編輯和人文學者擔任評審。除初賽作品要求字數控制在5000字以內,參賽者30歲以下之外,不收取報名費,無任何限制。
主旨
“新思維”
創造性、發散型思維,打破舊觀念、舊規範的束縛,打破僵化保守,提倡無拘無束。
“新表達”
不受題材、體裁限制,使用屬於自己的充滿個性的語言,反對套話,反對千人一面、眾口一詞。
“真體驗”
真實、真切、真誠、真摯地關注、感受、體察生活。
參賽形式
比賽分初賽、複賽。初賽沿用一般文學刊物徵文的形式,不命題、不限定題材、體裁,字數5000字以下,不曾在公開刊物發表。初賽優勝者參加複賽;複賽設立考場舉行。考題由發起主辦單位各出多套方案,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並由公證處現場監督和公正。
初賽決出入圍獎,入圍者來滬參加複賽,由兩項分數綜合得出最後一二等獎及入圍獎名單。
大賽發展
10年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參賽人數已經從最初的4千人次,逐年遞增至7萬人次。隨著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高校合作力量陸續擴大為13所,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也先後加入了聯合主辦單位隊伍。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實行的考試制度,高校沒有命題權和考察權,只能被動接受“高考”結果。對於中學語文教育的誤區,《萌芽》在她近50年的辦刊過程中,在與廣大青年學生的接觸中,在與國內許多一流大學的專家學者接觸交流中,也越來越深地感受到這一誤區的負面作用:即文學與人文學科後備人才的匱乏。“新概念作文大賽”充分運用了《萌芽》與全國作家學者的天然聯繫,它的權威性也得到了各高校負責人的首肯,使得大賽獲獎者與高校之間通過競賽建立關聯,為日後的人文學科後備人才輸送起了重要作用,成為高考選拔人才有利的補充形式,被譽為中國“語文奧林匹克”。第一屆大賽,陳佳勇、宋靜茹、王越、楊倩、吳迪、李佳、劉嘉駿分別被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免試錄取;第二屆懷沙、張懿璇、許人傑、陳凱、李一粟、周嘉寧、祁又一、李晶、張堯臣、藺瑤、劉莉娜、應尤佳、周霓欽、陳安棟、孫佳妮等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提前錄取。雖然,第三屆之後由於各校取消了文科保送制度,但獲獎者仍然有機會被這些大學劃歸“自主招生”的範圍內錄取。北京大學通過自主招生,為新概念的獲獎者預留名額,先後錄取了張思靜、錢好等文科可造之才。清華大學錄取了廖慶子,南開大學破格錄取了第五屆獲獎者王一波、第七屆的一等獎獲得者山西大學附中的張馨月。武漢大學錄取了李遙岑、戴漓力、胡堅。中山大學為第五屆獲獎者王皓舒加20分,第七屆又錄取了黃銳傑,甚至有一名二等獎獲得者也進入了中大。
“新概念”的參賽稿件給文壇吹來了清新之風。許多作品使評審鐵凝、葉兆言等成名作家無法相信這樣才華橫溢的文章出自中學生之手。評審會主席王蒙甚至欣喜地說:“我們可以擱筆了。”作家趙麗宏也發出了“青春的光彩誰也無法扼殺”的感嘆。許多潛在寫作的年輕作者被發掘出來,文學的基礎人口獲得了拓展。今天在文壇上日漸活躍的“80後”作家中就以新概念作家群居多。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有“以藝術代宗教”的提法。提出文學要具備人文性、審美性的功能,要能塑造人的靈魂、培養人的精神,孕育人文情操。這與我們倡導的素質教育相勾連的,也是“新概念作文大賽”始終要求自己承擔的責任。許多當年的獲獎者,將自己的人生和事業同文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而更多的獲獎者並沒有把文學當成終身的事業或者生存的方式,他們沒有當作家、進文科,文學是他們滋養靈魂與情操的方式,他們始終是文學的愛好者、閱讀者。第二屆一等獎獲得者艾路讀的是清華大學水利系;李一粟讀的是法律系,現在在北大攻讀法律研究生;第二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任良,同時也是奧林匹克化學競賽的一等獎,最後選擇了南京大學化學系;第四屆的郭允,既獲得省級數學競賽的一等獎,又連續兩年獲得新概念一等獎,他的所愛是哲學;第五屆的杜書妍以及同年畢業的劉楓,選擇的則是生命科學;第七屆的黃銳傑在中大錄取他時,允許他自由選擇專業,他選擇了物理……這和教育界強調的綜合素質、和萌芽“讓文學成為青年人的精神家園”的辦刊宗旨似乎不謀而合。能夠成為作家的畢竟是少數,文學更重要的功能可能是讓它成為一個人的靈魂支柱。
雖然,現在新概念似乎沒有了初始的激情,可能是報刊自身,也可能是相對於更廣大的讀者與參與者,但,這也正是新概念邁向成熟的標誌,請相信明天是屬於新青年的,未來的年華還需鍛造!
主辦單位
北京大學
浙江大學
復旦大學
武漢大學
南京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清華大學
萌芽雜誌社
南開大學
經典語錄
新概念作文的經典語錄
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這和在火車站候火車是一個道理,乖乖留在站上,總會有車來,至於剛開走的車,我們泛泛之輩是追不上的。
——韓寒
我的不懂事、不成熟、青澀與膚淺總是像白胚上的坑坑窪窪,疙疙瘩瘩,粗糙得很。(可我還是)渴望著純粹的白胚,原來我的一無所有其實卻是什麼都有了......
——於戈
收藏友情,收藏的是秋天的喟嘆,月芽的惆悵,心靈的傾訴,時光的回溯....... ——錢江江
人道是:“學生者,學習之人也;學習之人,考試之人也。”此話不假。故曰:考試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便縱有千仇萬恨,更與何人說?豈能不思“考”?
——楊迪琨
朋友,年少的時候你曾經愛了還是沒有,那個時候縈繞於你心頭的也許只是一種朦朧的感覺而已。許多年以後,當你頓悟那感覺再也找不到的時候,你應該已經不再年輕了。
——徐超
我開始等待,等待有一天,有一個人來實現我的夢想。等呀等,等到花兒謝了,我死心了,終於明白,還得靠自己。
——李伊雋
世界是豐富的,但只有好眼睛才能看得出其中的妙處;而好眼睛是要追求一生的。 ——許佳
科學上沒有任何絕對,什麼都可能發生。為此,我寫下遺書:如果試驗失敗,我將永遠以信息的形式漂流在宇宙空間。
——徐恆煒
社會影響
1999年以來,全國的多家報刊雜誌報導了“新概念作文”大賽對傳統語文教育的發難,引發社會各界對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深度思考。連年都能在大賽中拔得頭籌的山東省實驗中學的語文教學方法,也將隨著人們對大賽的關注度,引發教育界的新思考新熱點。
韓寒這名當年由大賽發掘出的一等獎獲得者、媒體眼中的“高才留級生”所引發的話題,至今是對中國教育界的影響深遠的衝擊。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媒體輿論都不得不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方式重新審視與思考。
而韓寒、郭敬明、張悅然、徐鵬、鞏鞏幻想者等一大批“新概念”培養的作者已一躍成為“80後”的領軍人物,獲得了文學與商業的兩重豐收,成為文壇所不能迴避的話題。然而,與之相對應的便是非萌芽(非新概念)作家,如賈飛、許多餘、恭小兵等,與韓寒等人形成並駕齊驅之勢,在青春文學領域樹立起了標桿。
在海外華人圈,這項活動也影響日隆。新加坡《聯合早報》曾用整版篇幅報導過新概念作文大賽。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獲獎作品的繁體字版《少年文章驚天下》。許多在海外就讀的華人青年學生,重新回歸到了母語寫作中來,每年我們都有來自海外的參賽稿件。
令人振奮的是,近幾年中學語文教育也在大幅度改革,許多人認為高考作文的命題和新概念作文大賽複賽題已經相當接近,這是非常好的發展趨勢。正如王蒙所說,新概念由舊概念來。倡導新概念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想提高青年學子對作文的興趣,告訴他們只有真實的、表達真情實感的、富有創造性和想像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當然,我們還會繼續努力,使新概念作文不斷推陳出新;我們更要防止新概念作文走進新的套路。
評審作家
組委會主任:吳志攀北京大學副校長
委員:吳敏生清華大學教務長
蔡達峰復旦大學副校長
鄭師渠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
王鐵仙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
董 健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
陳 洪南開大學副校長
李文鑫武漢大學副校長
潘世墨廈門大學副校長
徐遠通 中山大學副校長
來茂德 浙江大學副校長
林 崗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樊麗明山東大學副校長
複賽評審會主任: 王 蒙 作家
(委員名單按姓氏筆劃排列)
委員: 馬 原 作家
王繼志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方 方 作家
葉 辛 作家
葉兆言 作家
孫甘露作家
許祥麟 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蘇 童 作家
余 華 作家
陳 村 作家
陳思和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 煒 作家
於可訓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林丹婭 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
趙長天《萌芽》雜誌主編、作家
鐵 凝 中國作家協會現任會長
格 非 清華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徐 岱 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曹文軒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巢宗祺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髮有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章安祺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童慶炳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程文超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韓少功作家
工作委員會委員:程郁綴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部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中忱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汪涌豪復旦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閻 苹 北京師範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
陳大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趙 鳴 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科長
喬以鋼 南開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嚴雲蓮 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
高 波 廈門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李中生 中山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秀明 浙江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葉君遠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
張桂珍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
桂未明 《萌芽》雜誌副主編、編審
三個特例
韓寒、郭敬明、張悅然三人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新概念作文大賽”的符號,但他們也許只是這個作文比賽的特例。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的人生道路的確被“新概念”改變,“暢銷書作家”、“賽車手”、“文化公司老闆”等名號似乎令他們早早步入成功人士行列,雖然很多時候他們的一舉一動與文學的關係並不密切。
首屆“新概念”一等獎得主韓寒在很多場合都表達了對傳統體制的不滿,包括作協,但這位昔日的叛逆少年昨日依然如約出現在了“十周年慶典”上,並和作協許多人士握手示好,甚至隔著好幾個位置,遠遠地給從未相見但打了不少口水仗的郭敬明主動揮手示好。雖然韓寒昨天刻意迴避“新概念”帶給自己的實際好處,但慶典儀式上韓寒還是感激十年前的這個獎。“獲獎最大的好處是,讓我的《三重門》順利出版,”韓寒說,“最初的想法是獲獎後可以不高考就進入大學,可後來連高三都沒有讀。”出版了幾部暢銷小說後的韓寒游離於主流文學體制之外,“我不能說是一個作家。”
“稱作家還不夠資格,因為我還年輕,並且很多作品不成熟。當然我希望有一天成為作家。”郭敬明說。對於自己的成名,郭敬明直接感激“新概念”這樣一個平台,“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才華的,但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現,有可能要等二十年,等十五年,我覺得新概念加速了這個進展。”“它讓大家看到我,去認同我。我覺得這是我的起點。”
相對於韓寒和郭敬明的多極向發展,張悅然則孜孜不倦從事著寫作,“我願意大家稱我為青年作家。”她認為,“新概念”帶給自己最直接的改變首先是“帶來了這么多的讀者。”
現狀
有關“新概念”的爭議,其實從一開始就沒有停息過。“新概念”作文對傳統中學語文教育的衝擊,“新概念”對文科偏才生的挖掘,“新概念”的造星效果,一直以來,都是輿論關注的熱點。
其中,爭議最大的,是“新概念”是否會變成“舊概念”?
得獎者的保送、加分,書商熱烈的包裝造星運動,都讓“新概念”無形中成為了一個“名利場”。
功利性滲入寫作。有學生琢磨命題、評審喜好,研究評分標準,甚至有的地方還出現了專門的輔導班。“新概念體”式寫作開始在部分學生中流行。這種“新概念體”多以郭敬明等作者為範本,文章內容多數圍繞著青春的情感萌動,文字或悲傷或活潑
趙長天並不否認部分參賽者的功利性,但否認“新概念”是造星運動。因為事實上,韓寒和郭敬明都是在賽後由出版社包裝推出的明星。而這幾個人的迅速成名,也跟社會環境有關。當時循規蹈矩寫八股文的學生多了,有幾個人“叛逆一下,立刻就跳出來了,現在寫得好的也很多,但已經成了常態。”
對“新概念”來說,這一活動關注的,並不是挖掘幾個新人,推出幾個明星,而始終是要努力將青年人吸引到文學中來。
“新概念大賽過去沒有造星,將來也不會,而是注重發現作者,從而倡導好的文學風氣。一直都需要特別警惕不能讓它變成模式。以後的“新概念”,會長期穩定發展,不會做太大調整。”趙長天表示。
所以參賽人群在變,題材在變,惟一不變的,依舊是“文學”。
在最近的幾屆比賽中,中小城市的參賽者比重開始越來越大。趙長天說:“這跟《萌芽》的發行狀態有關。我們一直堅持文學,而不是時尚。”
在最初幾屆比賽後,一些“80後”作家以創新的文字和不羈的個性成為時尚文學的代表,“新概念”也不可避免地被插上了“時尚青春文學”的標籤。但是,與此後郭敬明等推出的時尚青春文學相比,堅持文學傳統的“新概念”又逐漸顯得“舊”了,不那么都市了。
無論“新概念”是新還是舊,趙長天表示,《萌芽》始終都堅持自己的定位:與年輕人貼近,讓年輕人走近文學,領悟到文學的魅力,邁出親近文學的“第一步”。
優秀作者
第一屆一等獎
一等獎 A組 楊倩 劉嘉俊 蔡雨玲 陳佳勇 宋靜茹 王瑩 韓智勇 金蕾 王越 徐敏霞 趙婷婷 李佳 葉鶯 吳笛
B組 丁妍 孫佳妮 許思窈韓寒 徐人傑 吳呂林
C組 陳武
第二屆一等獎
A組 祁又一 向國平 曹靈 周霓欽 邵瑋 周嘉寧 於杉 陳安棟 李晶 張懿璇 張堯臣 姚莉 曹筱燊 藺瑤 任良 艾路 應尤佳 陸垚 顧術理 朱珍 李一粟 劉莉娜 王哲 陳凱 懷沙
B組 楊哲 范天超 楊群 邢一楓 劉楓 姚彬鈺 阮項 尹珊珊 鄭燕
C組 任曉雯
第三屆一等獎
A組 楊佳 梅思繁 楊迪琨 李菡 劉錚錚 高滿航 秦雯 潘戎 張黎娜 於穎瑩 曾寒玉 喬亮 吳越 甘世佳 馬天牧 徐仲秋 程璐 陸璐 葉楊 陳蹊 呂榮 張悅然 趙雪晶 楊昊鷗 劉胤之 杜書妍 李解
B組 徐超 嵇晨 郭穎 唐璐 吳健 郭敬明吳呂林 周煜 崔健 陳乙文 李想 陳吉禕 閻靜
C組 袁華
第四屆一等獎
A組: 王皓舒 李遙岑 陳婧 唐瑋婕 周開穎 陳培鋒 郭敬明 吳昕晟 張姣怡 陸慶 劉衛東 葉堅穎 金鑫 陶玲佳 蔣峰 胡明媛 陶康 張鋮 曾騫 施奇平 李琦 郝景芳 顧馨媛 徐超 劉琳娟
B組: 林森 程曉萱 韓瀟 王慧菁 霍艷 趙青 戴月行 熊少波 郭允 馬岳 史鈺 張思靜 王為徑 李雲鵬 李磊 王安迪 苗澍 葉松亭 招振業 易丹韻 陳昊洋 李海霞 張超
C組: 鄧華
第五屆一等獎
A組: 黃海 錢喆 謝玉鳳 譚少亮 劉晗 劉項鵬 杜逸旻 劉衛東 韓默 王潔婧 賴為楷 葉潔輝 張思靜 賈沛娟 屈旌 包筱路 郭允 白雪 馬晶 郭甲子 趙鵬 王一波 范小虎 麻寧 盛開
B組: 霍艷 朱一琦 辛浩田 秦暘 邱天 項雨甜 莊唯 楊暘 高雅 孫紀琛 小也 牛璟 劉瀟 陳歆藝 張禎 朱鵬程 王天波 張碧瑩 劉倩 張舒燕 羅文宏
C組: 周璐璽 方文庭 沙楠
第六屆一等獎
A組: 劉瀟 魏吉元 陳盛 袁鴻傑 李正臣 程璇 潘然 吳燁 陳淡寧 邱曉鋒 李海洋 劉寧 韓羽 馮曼曼 李倩 李臻 李森 董泓賢 嚴冬 彭傑 王文雅 羅昕 鄭米蘭 鄭婷 傅譯文 劉一寧 劉強
B組: 韓梁 李蕙萌 錢好 肖也垚 仇星 武勇 王菡 瞿秋石 劉聿涵 趙勤 章程 任一北 宋訁瞏 秦暘 廖慶子 焦華靜 張凱瀧 劉宇 吳笛 蓋文珺 徐筱雅 何河 張弛 雷俐娟 張怡微 劉佳煦 曾競
C組: 江穎 倪佶 蔡春燕 張艷雲 趙菱
第七屆一等獎
A組: 田元 孟憲超 馮寅傑 趙藝婧 侯文煊 楊昕 馬方 滕洋 葉振宇 嚴聖穎 王子安 李垠樺 邸軼 閆文凱 李遙策 鄭韜 魏春亮 牛璟 張雨墨 李星 錢好 宋冠男 劉一 張曉卓 吳珊 吳笛 林琳 辛晨 馮偉 戚晨 李旻 徐筱雅 李雅光 馬熹哲 張馨月 丁元 黃銳傑 郭陽 江易菲 羅文宏 薛婕
B組:盧然 肖也垚 劉雪 石澤惠 趙天寧
C組: 鄧華 李曉飛 馬中才 張芳 李知行 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