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概述
為培養造就一大批引領未來技術與產業發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為我國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17年2月和4月,教育部在復旦大學和天津大學分別召開了綜合性高校和工科優勢高校的新工科研討會,形成了新工科建設的“復旦共識”和“天大行動”。 此舉是為了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所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而提出“ 新工科理念”。
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復旦大學召開了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共同探討了新工科的內涵特徵、新工科建設與發展的路徑選擇,並達成了10項共識。這是新工科建設的里程碑,我們稱之為 “新工科”建設的“復旦共識”。
2017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學召開新工科建設研討會,共商新工科建設的願景與行動。研討會為新工科建設描述了美好的圖景:到2020年,探索形成新工科建設模式,主動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經濟發展;到2030年,形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體系,有力支撐國家創新發展;到2050年,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建成工程教育強國,成為世界工程創新中心和人才高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這是新工科建設的第二個里程碑,我們稱之為 “新工科”建設的“天大行動”。
圍繞“新工科”建設的“天大行動”,張大良於2017年4月18日在《光明日報》發表了題為《新工科建設的六個問題導向》的文章。文章指出,未來幾十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同人類社會發展形成歷史性交匯,必須面向當前急需和未來產業發展,提前進行人才布局,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數位化思維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該文從問題出發,總結了“問產業需求建專業,問技術發展改內容,問學校主體推改革,問學生志趣變方法,問內外資源創條件,問國際前沿立標準”的 新工科建設六大理念(簡稱“ 天大六問”)。“天大六問”為新工科專業建設指明了方向。
“新工科”通過一年多的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圍繞新工科專業建設,教育部不僅批准了大數據、人工智慧、網路空間安全等新工科專業,而且通過產學研協同育人計畫項目,為傳統工科專業建設引入新技術提供了新途徑,促進了傳統工科專業向新工科專業轉化。
理念內容
復旦共識
為推動工程教育改革創新,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復旦大學召開了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與會高校對新時期工程人才培養進行了熱烈討論,共同探討了新工科的內涵特徵、新工科建設與發展的路徑選擇,並達成了如下共識:
1.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
2.世界高等工程教育面臨新機遇、新挑戰。
3.我國高校要加快建設和發展新工科。
4.工科優勢高校要對工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發揮主體作用。
5.綜合性高校要對催生新技術和孕育新產業發揮引領作用。
6.地方高校要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發揮支撐作用。
7.新工科建設需要政府部門大力支持。
8.新工科建設需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9.新工科建設需要借鑑國際經驗、加強國際合作。
10.新工科建設需要加強研究和實踐。
天大行動
2017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學召開新工科建設研討會,60餘所高校共商新工科建設的願景與行動。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培養造就一大批多樣化、創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為我國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策。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探索形成新工科建設模式,主動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經濟發展;到2030年,形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體系,有力支撐國家創新發展;到2050年,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建成工程教育強國,成為世界工程創新中心和人才高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為此目標,我們致力於以下行動:
1.探索建立工科發展新範式。
2.問產業需求建專業,構建工科專業新結構。
3.問技術發展改內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識體系。
4.問學生志趣變方法,創新工程教育方式與手段。
5.問學校主體推改革,探索新工科自主發展、自我激勵機制。
6.問內外資源創條件,打造工程教育開放融合新生態。
7.問國際前沿立標準,增強工程教育國際競爭力。
北京指南
2017年6月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專家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全面啟動、系統部署新工科建設。30餘位來自高校、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專家深入研討新工業革命帶來的時代新機遇、聚焦國家新需求、謀劃工程教育新發展,審議通過《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提出新工科建設指導意見。
1.明確目標要求。
2.更加注重理念引領。
3.更加注重結構最佳化。
4.更加注重模式創新。
5.更加注重質量保障。
6.更加注重分類發展。
7.形成一批示範成果。
六大理念
問產業需求建專業,問技術發展改內容,問學校主體推改革,問學生志趣變方法,問內外資源創條件,問國際前沿立標準。
理念闡釋
新工科教育不是傳統工科的對立版,而是卓越教育的升級版。
理念意義
為促進我國從工程教育大國走向工程教育強國,在世界新一輪工程教育改革中發揮全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