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評價
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可成為天下的“三絕”。 顏真卿讚美裴旻的劍是“劍舞若游龍,隨風縈且回”,難怪畫家吳道子請求裴旻舞劍,以激發創作豪情。
野史記載
《獨異志》記載,裴旻的劍舞,已不僅僅是配合音樂節拍的擊刺進退,而是揉合了雜技的技巧表演,“旻左鏇右抽,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下。觀者數於人,無不悚懼。”裴旻劍舞使觀眾悚懼的,是高數十丈的劍投空而下。這種擲接兵器的技巧,在南北朝時屬於雜技表演。《洛陽伽藍記》記載:“有羽林馬僧相善角觝戲,擲戟與百尺樹齊。虎責張車渠擲刀出樓一丈。”裴旻把這種雜技技巧揉合於劍舞之中,遂使劍舞更為生色。
相關事件
裴旻舞劍與吳道子畫像
吳道子是河南人。自從進京作為唐玄宗的“待詔”以後就多年未返故鄉。一次因公差機會返回河南洛陽故鄉,重遊舊地,心情格外舒暢,特別是能會見一批書畫界老朋友,其中有以舞劍聞名全國的裴旻將軍。裴將軍值此機會結識大畫家吳道子也感到榮幸。
裴將軍趁吳道子尚在洛陽之機,登門拜訪吳道子,提出請吳道子為他最近去世的母親到天宮寺去畫一幅悼念性的壁畫。吳道子自然不便推辭,答應屆時和裴旻一起到天宮寺選擇作畫地方。但吳道子素知斐旻的劍舜神奇,馳名四海,希望能有機會觀賞一次他的劍舞。吳道子說:“張旭師曾從公孫大娘驕健瀟灑的舞姿中得到啟發,以後他的草書筆法更加流暢多變,飄逸自如。我希望在作畫之前能欣賞一次將軍精彩劍舞,不知將軍能否賞願?”裴旻當即欣然同意,說:“道玄先生既不嫌我的薄技,屆時當願獻醜就是。”
屆時,天宮寺大殿前,裴旻將軍身著戰袍,手執祖傳的青龍寶劍,神采奕奕英姿勃勃,劍舞開始,但見寒光隨劍閃閃,速如雷電,靜若處子,動如脫兔,轉若游龍,躍如猛虎,剛柔交織。一場極為精彩的劍舞弄得吳道子迅速跑回大殿,執筆作畫,運筆激情,氣韻生動,墨色丹青渾然一體,猶如斐將軍的劍舞氣勢歸一。不到半個時辰,《佛像圖》便一氣呵成。
吳道子的畫,素以其氣勢浩瀚,用線如疾風雷電,剛勁中帶蕭逸,嚴謹中有豪放,他的繪畫歷來被視為神品。他的肖像畫從不拘泥於對象,而要超脫於對象。在藝術處理上賦予畫家的品格,以便形成鮮明的個性。
吳道子觀舞劍,是藝術創作藉助於自然現象的啟發進行一種新的藝術再創造。
裴旻曾經和幽州都督孫佺率軍北伐,為敵人包圍,裴旻舞刀立於馬上,箭矢從四面射來,“皆迎刀而斷”,敵人因而大驚逃走。(事見《新唐書》)當時的大詩人王維有詩贈裴旻——
“腰間寶劍七星文 ,
臂上琱弓百戰勛。
見說雲中擒黠虜,
始知天下有將軍。”
(《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贈裴旻將軍》)
顏真卿的《裴將軍詩》也和王維的詩一樣,是歌頌裴旻戰功的,列入了《全唐詩》第一百五十二卷,題作《贈裴將軍》。其他詩人,如岑參,寫過一首《裴將軍宅蘆管歌》,也是讚美裴旻的。
歷史上的收藏家、文人對《裴將軍詩》書卷,都有極高的評價。雖然此帖流傳不廣,罕為人見,但凡是見到此帖的人都會對它一見傾心。何紹基就曾感嘆道:“余覓之十數年不可得,今突睹之,不禁拍案叫絕!”珍愛之情,溢於言表。清代王士禎在《弇州山人稿》中對這個書卷的特點更是作了精闢的描述:書法兼有正書行書,字型兼有篆意,筆勢拙古,雄強勁逸 , 有一掣萬鈞之力。以鎚蓋印,砸印成泥;以釵劃沙,斷釵折鐵;老屋漏雨,壁痕斑斑等等特點都具備於此書卷之中。
清人王澍在《虛舟題跋》中,則對《裴將軍詩》中的內容作了更深的探究:詩中所說“ 劍舞躍游電,隨風縈且回”, 正是《獨異志》中對裴旻劍舞描述的概括。裴旻為龍華軍使駐守北平時(唐代北平在今河北完縣),北平多虎,裴旻善射,曾經一日射虎三十一隻。(據《唐國史補》)因此詩中又有“ 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的句子。“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談的則是裴旻北伐時舞刀斷矢,嚇退奚族敵人。
顏真卿〈贈裴將軍〉 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 戰馬若龍虎,騰陵何壯哉。 將軍臨八荒,烜赫耀英材。 劍舞若游電,隨風縈且回。 登高望天山,白雲正崔巍。 入陣破驕虜,威名雄震雷。 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 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 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