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治理與社會

文化、治理與社會

《文化、治理與社會》一書選錄了文化研究大家托尼・本尼特學術生涯中的代表性文章,基本涵蓋了他的主要的學術思考和公共關懷。對於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文化研究、文化機構及相關政策研究而言,本文集具有相當重要的借鑑意義和參考價值。 本書是“批判美學與當代藝術批評叢書”(主編王傑、阿列西・艾爾雅維奇)的一種,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

內容簡介

托尼·本尼特在後現代語境下,堅持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原則,不盲從任何時髦的理論,通過與各種模式的西方文藝理論展開批判性對話,建立了一套注重社會歷史實效、強調實踐批判意識的文化理論。他繼承並發展了由現代批評發展起來的組織文本、讀者和批評家之間關係的主體型構技術。在此基礎上,他倡導一種周密規劃的文化政治觀,要求政治行動者關注所選定的文本在具體語境中的運用,並促成生產一種相應的文化技術。為此,他還倡導一種實踐型知識分子,認為知識分子應該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具體工作,策略性地介入文化政策的制定過程,或者進入政府體制和文化機構中,影響、改善文化治理的手段和方式,從而發展出可行的塑造主體和改造現實的政治形式。

作者、譯者簡介

托尼・本尼特(Tony Bennett)1947年生,當代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現為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形式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文學之外》、《博物館的誕生:歷史的、理論的、政治的》、《文化與政策:作用於社會》、《文化研究:一個勉強成立的學科》、《文化:改革者的科學》、《區分多樣性:文化政策與文化多樣性》、《福柯、文化研究與政府性》、《當代文化和日常生活》、《超越記憶的過去:進化、博物館、殖民主義》等。合作編著《New keywords: a revised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等。

王 傑 1957年生,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求是特聘學者,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副會長,《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美學、審美人類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代美學的基本問題及批評形態研究”(15ZDB023)等多個重大和重點項目。代表著作主要有《審美幻象研究:現代美學導論》、《馬克思主義與現代美學問題》、《審美幻象與審美人類學》和《現代審美問題:人類學的反思》等。

強東紅 1971年生,鹹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審美人類學和西方文化理論,曾主持國家、省級和廳級科研項目,發表論文與譯文20多篇,與人合譯《文學之外》等書。

作品目錄

批判美學與當代藝術批評叢書·總序 / 001

中譯序 / 001

緒論 / 001

第一部分 審美——塑造主體的技術 / 029

第一章 形式主義與超越 / 031

第二章 與美學決裂 / 055

第三章 審美與文學教育 / 085

第二部分 社會歷史與文本 / 113

第四章 文本、讀者與閱讀型構 / 115

第五章 圖繪聽眾與讀者 / 136

第六章 文學/歷史 / 157

第三部分 文化與治理 / 201

第七章 把政策引入文化研究 / 203

第八章 文化:改革者的科學 / 226

第九章 文化與治理性 / 254

第四部分 博物館與治理 / 277

第十章 博物館的政治理性 / 279

第十一章 文化功用的倍增 / 303

第十二章 考古學剖析——使時間與文化治理具體化 / 340

第五部分 知識分子的職能 / 367

第十三章 批評的幻象 / 369

第十四章 知識分子、文化、政策:技術的、實踐的、批評的 / 401

第十五章 歷史普遍性——文化價值在皮埃爾·布爾迪厄的歷史

社會學中的作用 / 433

第六部分 文化規訓、治理與人格 / 465

第十六章 影響社會:藝術、文化與治理 / 467

第十七章 審美、治理與自由 / 489

第十八章 文化、歷史與習性 / 512

附錄:中外文人名對照表 / 53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