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好的教育?我們到底為什麼而教?我們的教育應該實實在在地為孩子做些什麼?這些問題在這本書中都能找到答案。作者以關切教育現實的樸實姿態,對紛繁複雜的教育現象進行理智的剖析,對細微的教育事件報以敏銳的洞察,對漠視教育本質的“偽教育”懷著深切的人文憂思。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和孩子在一起,享受教育,教師就握住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符號。
相關書評
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王秀梅《在你的綠蔭下傾聽——<教師的幸福符號>讀後》
作為教育者,我們常常不自覺地陷入對現實教育的迷思之中:究竟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好的教育?我們到底為什麼而教?我們的教育應該實實在在地為孩子做些什麼?這些問題一直糾纏於我們的內心,任我們苦思冥想也難以找到確切的答案,只在心中留下絲絲莫名的迷茫、不安和難以釋懷的惆悵。近日有幸讀到了東港國小陳必武校長的《教師的幸福符號》一書,心中頓覺清亮了許多。
讀這本書,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是在用一顆樸素、真誠、理性的心靈來諦視教育,堅守我們心中的教育理想與人文情懷。沐浴在這本書質樸、寧靜的氣息中,我們驀然間似乎聽懂了它輕聲細語中的至理真言——
究竟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好的教育?我們可以在陳校長的書里找到答案:“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們來到地上是因為翅膀斷了,在他們還沒有忘記天空的時候,他們一直在尋找為他們縫補翅膀的人。這就需要成人世界裡沒有嘲笑這些孩子的青澀、莽撞、唐突,能夠包容他們,愛他們,為他們縫補翅膀,讓他們重新站立起來,飛翔……”“愛是心靈的花粉,沒有花粉,結不出累累碩果”“一滴水能夠映出整個太陽,一份愛能夠塑造整個人生,有了愛,教育就會涌動著生命之流,綻放出智慧之花。”教師應該“像園丁那樣,無論是花開還是花落,無論是美麗還是殘缺,都始終如一地愛著他的花木”。“愛是教育唯一永恆的主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有愛,天下和諧”……上述所言,正是一個躬身於教育實踐的有心人對教育本質最草根、最樸素、最精當的詮釋。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與人格平等的求知識獲智慧的人進行富於愛心的交流(雅斯貝爾斯語),它沒有技巧,平凡而又簡單,正如陳校長所言只是“一個撫摸的動作,一個欣賞的眼光,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心靈最需要時的寬慰……”作為教育人,反思我們自身,也許是我們自己把教育弄得太複雜、太急於求成,反而適得其反。陳校長的書在警醒著我們:真正的教育是愛,教育若讓功利遮蔽了愛,那我們離真正的教育就會越走越遠。
對於教育到底應該為孩子做些什麼?陳校長的許多話發人深省:“差生是教師創造出來的。”“老師,你或許不知道,孩子有勇氣站起來回答問題,是多么不容易啊!”“如果孩子沒有享受到童年的陽光,沒有聞過泥土的芬芳,沒有在曠野中飛奔,沒有了奇異的夢想,那我們還能為孩子做些什麼?”他的許多教育實踐也讓我們發自內心地感動和欽佩,如:在“細”字上做文章;和學生一起背書;根據學生的身高張貼警示語;把高位截癱的孩子的教室始終安排在一樓;讓孩子少一些補課,少一些作業;讀懂兒童的心;給孩子自由,給兒童鬆綁;教師的心中沒有講台;保留那塊冰,給孩子留一點童年的記憶;讓孩子們的笑臉常駐;讓學生在夜晚中做夢,在溪水邊流連,在飛舞的雪花中跳舞,在春風中與百合一起開放……這濃濃的人文關懷,滲透在陳校長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教育的細節,時時、處處無不體現出他對兒童世界的悉心看護,對兒童心靈的精心呵護,這樣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它使學校像一個多姿多彩的生態園,有參天大樹,也有灌木、小草,每種植物都擁有陽光雨露,自由、自信、幸福地生長。教育做到如此,夫復何求?在當今這樣一個紛繁多變的社會中,在教育誤入功利的泥淖而苦苦掙扎的現實中,我們是否應該像陳校長這樣,對教育,對人,多抱一份自然、樸實與寬厚、仁慈的情懷?
陳校長在書中還告訴我們:和孩子在一起,享受教育,教師就握住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符號。我想,陳校長一定也握住了自己的幸福符號,因為他始終和孩子在一起,“雖然已經尋覓不到天邊的那絲彩霞,但是他在追逐著陽光;雖然已沒有了風箏,但是他還在牽著一絲繩縷;雖然到處都是燈光,但是他還在仰望星空;雖然很少見到雪花,但是他卻擁有冬天”……回首一路走來的為師之路,值得欣慰的是,他所有的憂與思,執著追求與苦苦依戀,都已定格為幸福的符號,珍藏在記憶的河流中……
感謝陳校長的《教師的幸福符號》一書,它宛如一棵質樸、清新的小樹,給我帶來了思想的綠蔭。讀這本書,宛如在樹蔭下憩息,我聽到了來自心靈深處的教育之戀、教育之愛和教育沉思。在彌散的書香中,我體悟到了隱藏在質樸文字背後的至理真言,觸摸到了思想的真誠和鮮活,感受到了一份獨特的冷靜與理性、仁善與智慧。現實如煙雲,唯馨香的文字永恆,讓我在你的綠蔭下傾聽,分享你內心的激盪與寧靜,依戀與摯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