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萊里的需求思想
? 摩萊里的哲學思想淵源於洛克,但是他在發揮這些思想時卻創立了一個很完整的體系,這個體系在認識論和倫理學方面都要早於愛爾維修和霍爾巴赫的比較後期的學說。摩萊里的哲學思想沒有多大的獨到之處,他的主要貢獻是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他從理想社會制度的描述變為對共產主義理想的闡發,對後來的空想社會主義理論有著重大的影響。?
摩萊里在《自然法典》中較為充分地描述了他的社會學思想。他認為上帝規定了自然界中的不變的運動原則,這個原則無疑也應當成為人的行為規定同樣不變的原則。他主張符合自然和理性的社會狀態,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完全現實的階段,是人類歷史的起點。自然人就是原始人,他純潔無瑕地離開了自然的懷抱,他的本能、他的自然需求應當引導他而且也的確引導地趨向自然狀態,趨向行善而不做惡。他說:“人既沒有天生的思想,也沒有天生的習慣。人在其生命的最初時刻是完全無所謂的。”他的靈魂是一張沒有畫過任何東西的白紙,或者是一面從幕後取出來放在無數形形色色的事物面前的鏡子。他的印象和思想,取決於周圍事物在他身上引起的感官活動,取決於周圍事物發生作用的方式。(摩萊里《人類理智論》,法文版第2—3頁;摩萊里《自然法典》,希納爾序言,法文版第12頁。)
摩萊里認為,道德的真正基礎是自愛。所謂自愛,“就是以簡單而無害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生存的持久的願望。”(摩萊里《自然法典》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9頁。)他指出,這種自愛是天賦的,是由人的需求決定的。他認為“人被自身的需求逐步喚醒,這種需求使他關心自我保全。”(《自然法典》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1頁。)?
摩萊里認為,人天生就有需求,而人又天生具有滿足需求的能力,不過,人的需求和滿足需求的能力是不平衡的,能力總是稍落後於人的需求,他說:“自然界英明的使我們的需求和我們力量的增長相符合;再者,在我們其餘整個生活確定需求數額的時候,它使這些需求總是稍超過我們能力的限度。(《自然法典》,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1頁。)他認為,這種需求和能力的矛盾對社會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促使人們自覺地結成各種社會聯合體,去求得滿足那些單靠個人的力量絕對不能滿足的需求。摩萊里指出,人類社會就是在不斷的滿足新的需求的過程中前進。相反,如果人的需求和能力沒有矛盾,完全一致,社會就不會發展。就會永遠停留在原始狀態,人類本身也不會與動物有所區別了。?
摩萊里認為,人的需求是相同的,應該得到同樣的滿足。從這一點出發,他得出了人的社會地位和權利也是平等的結論。因此,他主張人們應當共同勞動,共同使用土地資源,共同享受勞動產品,自然界正是“通過人們感覺和需要的共同性,使他們了解自己地位和權利的平等,了解共同勞動的必要性。”(《自然法典》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3頁。)需求的平等和能力的不同,勢必加強人類的社會精神和團結。需要的平等提示了權利平等的思想,能力的不同使人更加意識到力量聯合起來的好處。在摩萊里看來,自然的原則——上帝,為了不使任何東西妨礙這種團結,把土地交給人類不可分割地共同占有,人人都有平等的權利享受土地的果實。“世界是一張足供所有共餐者享用的餐桌”,“它的全部菜餚有時屬於所有的人,因為大家都餓了,有時只屬於某些人,因為其餘的人已經吃飽了。任何人都不是它的絕對的主人,而且也沒有權利要求這一點。”(《自然法典》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2頁。)摩萊里認為私有制是社會出現混亂和罪惡的根本原因,人類的黃金時代是原始氏族公社,主張平均的共產主義制度。
摩萊里需求思想的貢獻及其局限
應該說,摩萊里是需求理論的第一人。首先,他把需求看成是構成人類社會關係的基礎,這無疑是十分天才的發現,認為是需求促使人們聯合,結成社會,因為聯合比單個人的勞動要獲得更多的需求滿足;其次,摩萊里看到了人的需求的固有性,天生性;第三,摩萊里分析了人的需求和人的能力的差異性,而且認為能力是稍落後於需求的,其實這正是需求的無限性和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客觀對象的有限性的表現,儘管他沒有這么論述和說明,但他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且他把它看成是一對矛盾,是構成社會的動因,是社會發展的根源;第四,摩萊里意識到了從需求的角度看人的權利的平等性。?
當然,摩萊里對需求的認識是初步的,而且其結論恰恰和需求理論本應得出的結論相反。第一,他沒有研究人的具體需求內容,沒看到除物質需求以外的人的需求,甚至他只是看到了土地對需求的作用;第二,他沒有從社會發展中考察人的需求,因此,在分析需求的矛盾時,只從人的自身出發,僅僅把人的需求願望與人的能力相比較,沒有從客觀對象,沒有從人的能力與歷史條件的聯繫角度認識需求的矛盾及其作用;第二,摩萊里雖然意識到了人的需求和能力的差異性,但是,卻沒從滿足的角度承認這種差別,因而他得到了為了滿足需求而建立絕對平均社會的荒謬結論,甚至把原始共產主義看成是人類的黃金時代。?摩萊里對需求的認識是十分簡單的,他的天才貢獻在於他把需求作為構成社會的根源,並從需求的矛盾中認識社會發展。這為我們建立需求社會學理論提供了一把鑰匙。
關於摩萊里的研究
陳貽新
《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人權思想略論》,《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6月創刊號
李國旗
《從<自然法典>看摩萊里的自然法思想》,《社科縱橫》2001年第3期
王有春
《空想社會主義的宗教困擾》,《史學月刊》1993年第4期
周小毛、方春子
《空想社會足以者反特權思想述評》,《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2期
廖遜
《空想社會主義者經濟系統的發展》,《長白學刊》1987年第1期
馬國鈞
《老子與摩萊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比較研究》,《理論探討》1990年第1期
侯冬梅
《論摩萊里的<自然法典>》,《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
董延林、孫岩
《論摩萊里和德薩米德經濟法思想及其影響》,《求是學刊》1993年第3期
葛力
《摩萊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之得失》,《理論前沿》1990年第35期
韓承文
《十八世紀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4期
張士元
《簡評<自然法典>中的經濟法律思想》,《法學評論》1986年第3期
丁世俊
《“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由來》,《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81年第2期
魏艾
《“平等派”的科學工藝觀》,《史學集刊》1992年第1期
關於摩萊里的研究觀點摘錄
經濟法思想
在這一大批思想家中,摩萊里(Morelly)的名字無疑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第一次提出了用經濟法律規範來調整社會經濟活動的思想,是經濟法學的首倡者。
——陳貽新 《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人權思想略論》,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6月創刊號
如同其它空想社會主義者一樣,摩萊里對現存社會進行揭露和鞭撻之後,勾畫了未來理想社會的輪廓。摩萊里所採取的方式是為未來社會擬定法律。這是繼溫斯坦萊之後又一次創造性地運用這種形式,在摩萊里所描繪的藍圖中,包含著他許多社會主義人權的思想。
——陳貽新 《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人權思想略論》,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6月創刊號
實行公有制為基礎,並以條文形式提出具有社會主義色彩的法律方案,這在中外法律思想史上是沒有先例的。對《法典》及其作者這一歷史功績,應該給予肯定。
用法律形式規定對社會產品的直接分配,這也是《法典》及其作者在法律思想上的一個重要貢獻,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形成起著重要的啟蒙作用。
今天我們研究《自然法典》的經濟法律思想,目的在於深入了解社會主義經濟法律思想的來源,更好地完善經濟法的理論體系,並借鑑《法典》的閃光思想,摒棄其空想的成分,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經濟法制建設服務。
——張士元《簡評<自然法典>中的經濟法律思想》,《法學評論》1986年第3期
摩萊里(生卒年月不詳)在《巴齊里阿達》(長詩,全名為《浮島的毀滅或著名的皮兒派的巴齊里阿達》,1753年出版)和《自然法典》(文章,全名為《自然法典或自然規律的真實精神》,1755年出版)中對“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作了大量闡述。闡述得最為集中、明確的是《自然法典》。在這一著作中,摩萊里已遠不象他的空想社會主義先輩那樣,對未來社會的分配原則作“空想的描寫”,而是把它擬成了“法律草案”。
——丁世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由來》,《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81年第2期
摩萊里和馬布利接受了啟蒙學者平等的自由的觀念,並使空洞的表面平等與經濟上的平等結合起來。所以,當他們在論述各自的理想社會時,特彆強調領導者必須同人民同甘苦、共患難那不能享有高新厚祿。在等級森嚴的法國,當各階級和階層之間還存在物質享受上的極大差距時,摩萊里和馬布利能夠以法律的形式來反對分配領域的不合理現象,無疑是很有見地的。
——周小毛、方春子《空想社會足以者反特權思想述評》,《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2期
摩萊里一生著作較多,其中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一書詳細闡明了自己的政治、倫理、法律和社會觀點。他的法律思想集中體現在該書中,在這裡他首次提出了經濟法的一詞,在法律的分類中,把經濟法分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論摩萊里和德薩米的經濟法思想及其影響》
——董延林、孫岩《論摩萊里和德薩米德經濟法思想及其影響》,《求是學刊》1993年第3期
從其字面表述上看,似乎可以簡單地得出這樣的結論,摩萊里所稱的經濟法,只不過是“分配法”而已。如果我們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和研究,便會發現摩萊里決非是隨心所欲地隨便提出一個“經濟法”的概念,而是賦予了這個概念以特定的含義,並包含有較豐富的經濟法思想。
——董延林、孫岩《論摩萊里和德薩米德經濟法思想及其影響》,《求是學刊》1993年第3期
顯然,摩萊里的經濟法思想始終貫穿著計畫經濟的思想,他所稱的經濟法決非是簡單意義上的“分配法”或是“分配法”的同意語。他的經濟法思想是以基本的自然法則為指導,在實行集中制的社會裡,依據計畫經濟思想,國家用經濟法律的手段來調節社會生產和分配關係。
——董延林、孫岩《論摩萊里和德薩米德經濟法思想及其影響》,《求是學刊》1993年第3期
從總體上看,摩萊里和德薩米賦予了經濟法以濃厚的空想色彩,她們的經濟法思想是確立在一種理想的社會制度的基礎之上,經濟法在這一社會制度中,僅僅是調整關於社會生產和社會產品分配關係的一種法律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調整社會產品的分配關係,也正是由於此種原因,在他們的思想提出後的相當長時間內,沒有一個國家頒布類似的法律規範。但摩萊里和德薩米都是進步論的熱烈捍衛者,他們都認為:進步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則。他們所著的《自然法典》和《公有法典》都對後世產生了較深的影響。他們所提出的經濟法是未來社會的一個獨立法律部分的思想,無疑是對法律部分的分類上的一個貢獻。正象他們已經預見到將來要出現無產階級反對資本主義制度一樣,經濟法的出現也完全被他們預見到了。
——董延林、孫岩《論摩萊里和德薩米德經濟法思想及其影響》,《求是學刊》1993年第3期
理想社會
和莫爾、康帕內拉、維拉斯等不同,摩萊里的公有制不是對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不加區別,而是從中區分出了“每個人用來滿足生活需要、用來享樂或用來進行日常勞動的物品”,不把他們列入公有範圍。這三條“根本法”包含有“各盡所有,按需分配”的思想,尤其是“第三條”通常被認為是後來的“各盡所能”口號的直接先驅。
——丁世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由來》,《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81年第2期
摩萊里堅決法對科學和藝術。他的“研究法”第一系就規定,“除了一定數額的少數從事科學和藝術的教師和學生以外,任何人……在三十歲以前不得不從事科學和藝術工作。”在摩萊里的未來公有制社會中,從事科學和工藝的人變成了可憐的受氣蟲。摩萊里的繼承者巴貝夫“平等派”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步其先輩之後塵。
——魏艾《“平等派”的科學工藝觀》,《史學集刊》1992年第1期
摩萊里把現存社會的人權狀況與所有制關係聯繫起來考慮,並提出消滅私有制以徹底改善人權狀況,這是他思想體系中珍貴的財富,對於科學社會主義的人權觀有重要的啟發意義。《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人權思想略論》
——陳貽新《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人權思想略論》,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6月創刊號
摩萊里在其著作中,對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占有權作出明確區分,這在理論上是一個進步,這表明摩萊里已經觸及社會最核心的問題。
——陳貽新《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人權思想略論》,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6月創刊號
他不像莫爾那樣把罪犯貶為奴隸,迫使其從事令其厭惡的工作而接受懲罰,而是規定有了過錯的人不得參加勞動,用“無所事事”當作懲罰辦法。他寫道:“禁止過失人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從事任何工作和消遣,甚至可以用清閒來制裁清閒。”摩萊拉里還從“平等”原則出發,主張消滅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他規定誰也不能免除參加體力勞動,任何人都不能享有不從事體力勞動的特權。不過在摩萊里的時代,他的原則和實踐之間產程了尖銳的矛盾:按照他的平等原則,應當消除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可是在實踐上,他又看不到消滅這種差別的任何現實條件。
——陳貽新《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人權思想略論》,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6月創刊號
民主是人權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在規劃未來社會理想藍圖中的一個主要問題。但恰恰在這一點上摩萊里卻忽視了,相比溫斯坦萊等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來說,其民主精神要遜色得多。……摩萊里認為在未來社會中,只要不存在私有制,採取民主制還是君主制無所謂,在公有制的基礎上,即使是君主制也不會蛻化為暴政。摩萊里這個思想的唯一合理因素是,他能從本質上看待國家政權的實質,不為形式所惑。但是,他對國家政權形式的意義一概抹殺,甚至認為未來理想社會可以實行君主政體則是謬見。
摩萊里傾向於宗法式民主制。……從這裡我們看出,摩萊里的理想社會地政治生活存在著嚴重缺陷。首先存在著嚴重家長制殘餘。在這個社會中,家庭雖然不是生產單位,但仍然是社會政治生活的基層單位。在家庭中完全實行家長制,家長不僅是一家之長,而且還可以當族長,到了一定年齡還可以成為參議員。這樣,摩萊里就把家長制和政治組織結合起來了,使未來社會地政治生活打上了家長制的烙印。其次,摩萊里完全拋棄了他空想社會主義前輩關於實行民主選舉的思想,而是把輪流執政制和終身任職制結合在一起。輪流執政制是農民和小手工業者的平均主義思想在政治方面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而終身任職制則是封建政治制度的一種表現形式。當然,從人權的角度來看,摩萊里地政治思想也不是一無是處。
摩萊里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專制制度仍然占據統治地位並開始向早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演變的過程中,代表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利益和願望,以筆為武器,為爭取人類在政治權利、社會地位和生活中完全平等進行了不懈的鬥爭,為人權思想發展史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然而,摩萊里受唯心主義歷史觀的影響,從抽象的理性出發,把平等理解為“永恆的真理”,企圖在生產力還十分低下的現實基礎上實行完全平等,結果把“平等”和“平均”混為一談,從而使他要求消滅階級、社會不平等的正確思想帶有宣傳絕對平均主義的突出特點。《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人權思想略論》
——陳貽新《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人權思想略論》,《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6月創刊號
作者所規劃的這一切,把國家的組織力和法律的社會經濟生活,用簡單的行政組織和想當然的規劃代替。因此,這些構想只能是美妙的海市蜃樓。
法典所規劃的一切,在18世紀中葉的法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它超越了生產力發展水平和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當時,西歐諸國的歷史任務是促進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是確立資產階級所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與鞏固。這就是說,《法典》所反映的經濟法律思想,既離開了當時社會賴以存在的客觀經濟基礎,也脫離了對這一發展起著重要反作用的上層建築的其他因素。所以,從認識論上看,這些思想是以唯理論為指導的。由於《法典》產生的時代的局限,作者有這種思想是不足為怪的。
——張士元《簡評<自然法典>中的經濟法律思想》,《法學評論》1986年第3期
在莫爾、康帕內拉、摩萊里模式中,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國家所有制。
摩萊里形式上給予個人消費自主權,但要求人人遵守統一規格,消費自主權徒有虛名。只是在年滿40歲之後,公民可以自由擇業,自行安排業餘時間。
摩萊里的家庭按血緣組成,政府也不再干預婚姻。
摩萊里為了削弱政府權力,實行家長階層輪流坐莊,擔任各級官員。但是必須層層對上負責,行政權利並無實質削減。
——廖遜《空想社會主義者經濟系統的發展》,《長白學刊》1987年第1期
摩萊里、馬布利的理想模式,卻在法國18世紀的啟蒙運動中相形見絀。在資產階級思想家反對專制迷信、鼓吹科學民主,積極為新興生產方式開拓道路的年代,空想家們抱殘守缺,對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視若無睹,對工業化進程漠不關心,反而繼續熱衷於與時代精神格格不入的絕對平均、禁慾主義、蒙昧主義、復古倒退。
——廖遜《空想社會主義者經濟系統的發展》,《長白學刊》1987年第1期
摩萊里的社會理論是樂觀又帶有空想色彩的,但它的價值卻不僅僅在於給予困境中的人們精神上的慰借。在他的理論當中,合自然、理性的社會狀態,不僅是一種可以探求得到的東西,不僅是一種社會理想,而且完全是人類史上的實在階段和起點。
——侯冬梅《論摩萊里的<自然法典>》,《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
以上可見,這三條基本法,勾畫出了摩萊里地理想社會的輪廓:是一個消滅了私有制、實行公有制、消滅了剝削、人人勞動、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的社會。
——董延林、孫岩《論摩萊里和德薩米德經濟法思想及其影響》,《求是學刊》1993年第3期
摩萊里除去關注政治、政治制度以外,還注意思想意識的改革,主張從兒童時代起就培育人的勞動觀念和團隊精神精神,特別要根除人的私有意念。
摩萊里制訂了理想的社會藍圖,還為把這幅藍圖變成了現實而規定了一些法規,做了創製社會工程的重要工作。
摩萊里重新規定訛了人的特性……摩萊里一定程度上萌發了階級觀念,儘管他沒有明確闡述階級關係。
——葛力《摩萊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之得失》,《理論前沿》1990年第35期
摩萊里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中有許多足以稱道的特點,但是,也有一些缺陷。第一,他的空想社會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不過這種人道主義是建立在自然的指引和上帝的仁慈的設定之上的。
第二,摩萊里不理解生產力的發展同社會形式改變的關係。
第三,摩萊里不能認清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的關係。他構想在任何政治體制下都可以消滅私有制,即使是君主制也不例外,儘管他後來傾向於採用君主立憲制,容納民主制度。但是,他把政治體制同經濟體制分割開來,隱含著彼此可以獨立存在的臆斷。
第四,摩萊里宣揚平均主義,這種態度同他消滅私有制的思想是息息相關的。他要消滅私有制,採取的手段以及企望達到的目的無非是平均主義。
第五,摩萊里提出家長、族長以及工長等終身職務,確立終身制,卻沒有說明這種制度有什麼優越性。
思想體系貴在啟發性、誘導性或繁殖性,摩萊里在共產主義思想就是具有這種特性。在共產主義思想發展史上,他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中堅人物,繼承、發揮了莫爾和康帕內拉的思想,啟迪了卡貝和德薩米的思想,也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創製科學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論,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資料。
——葛力《摩萊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之得失》,《理論前沿》1990年第35期
學理承繼
作為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又是一位承前啟後的人物。在18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他撰寫了大量的理論著作,其內容涉及哲學、美學、歷史、政治、教育、法律等領域。摩萊里代表城鄉無產者的利益和意願,對當時的社會現狀及其社會的未來發展作出了自己的回答,闡述了他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其中滲透著他對人權問題的思考與看法。
——陳貽新 《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人權思想略論》,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6月創刊號
為了說明私有制存在的不合理性和暫時性,摩萊里接受了啟蒙學者狄德羅、愛爾維修、霍爾巴赫等人關於理性和自然狀況的觀點,並用它說明社會歷史的演進。……摩萊里認為,當時的社會現實遠遠背離了自然狀態,。他相信這種背離是暫時的,人類社會還會回復到那種完美的自然狀態之中去。在這裡,摩萊里運用資產階級啟蒙學者的觀點論證自己消滅私有制主張的正確性是非常機智的。但是,這種論證方式是建立的抽象的人性論和自然權利說的基礎之上的,唯心主義的歷史觀和社會發展的不成熟性使得他不可能說明,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私有制終究一天要退出歷史舞台。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這種“不成熟的理論,是和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狀況,不成熟的階級狀況相適應的。”
——陳貽新 《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人權思想略論》,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6月創刊號
摩萊里發展了康帕內拉勞動光榮的思想,把勞動權利列為公民的光榮權利。
——陳貽新 《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人權思想略論》,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6月創刊號
首先: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三大來源之一。恩格斯在《社會主義者》一書就把摩萊里擺在首要的位置,可見摩萊里對馬恩影響之大。摩萊里的某些思想原則直接為科學共產主義所吸引,用來指導無產階級革命,而這些思想就是以自然法思想為基礎的。如馬克思主義關於法律的觀點就與摩萊里的法律觀相一致:法律在共產主義社會中的作用逐漸削弱直至消亡。
其次,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也直接以自然法為基礎的。
——李國旗《從<自然法典>看摩萊里的自然法思想》,《社科縱橫》2001年第3期
摩萊里和馬布利是空想社會主義發展到中期階段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們的學說在許多方面都超過了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水平,對宗教的認識也有很大的進步,但他們並沒有走出宗教困擾的峽谷。摩萊里在《巴齊里阿達》和《自然法典》兩部著作中都確認神和上帝的存在。他認為,世界的存在和機構,人性的存在和人的能力,本身就足以證明神的存在。上帝對於人的行為,正如對於世界的自然秩序一樣,定下了總規律,定下了一種不隨任何運動變化的原則。如果違反神性,神就會加以懲罰。摩萊里對神的認識,體現了自然神論的特點,他強調世界是受自然規律支配的,上帝是一切現存事物的原則……摩萊里和馬布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神和上帝主宰一切的觀念,但他們的學說絕沒有與宗教神學觀念“告別”。
——王有春《空想社會主義的宗教困擾》,《史學月刊》1993年第4期
摩萊里是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承前啟後的空想社會主義者。
——馬國鈞《老子與摩萊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比較研究》,《理論探討》1990年第1期
摩萊里受到老子的一定影響。一是中國傳統思想是法國啟蒙運動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二是老子的思想對萊布尼茲和魁奈都有相當的影響,也不能不影響與其思想傾向一致的摩萊里。再次,其他啟蒙思想家的戰鬥精神也比較強,但都沒有採用摩萊里的鬥爭方式,這說明他在某種程度上有意模仿了老子。
——馬國鈞《老子與摩萊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比較研究》,《理論探討》1990年第1期
摩萊里是在18世紀中葉,面對當時法國的經濟政治等社會現實,因受到法國資產階級啟蒙學者們關於理性、自然狀態的思想以及英國培根、霍布斯等唯物主義的啟發和影響,形成了他自己的世界觀。而自然狀態是他們觀察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他們衡量善惡是非的標準。
——董延林、孫岩《論摩萊里和德薩米德經濟法思想及其影響》,《求是學刊》1993年第3期
現代經濟法學是在摩萊里、德薩米所設計的經濟法的基礎上,在具備了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的,在這產生和發展過程中,摩萊里和德薩米的經濟法的基礎上,在具備了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的,在這產生和發展過程中,摩萊里和德薩米的經濟法思想對現代經濟法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董延林、孫岩《論摩萊里和德薩米德經濟法思想及其影響》,《求是學刊》1993年第3期
他(摩萊里)堅決主張廢除私有制並壓制與此相聯繫的貪婪的欲望,這對巴貝夫和羅伯斯比爾都有深刻的影響。
摩萊里揭示了貪慾的秘密,這觸動了羅伯斯比爾的思想。
摩萊里的共產主義思想具有一定的特色,是共產主義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個環節。
——葛力《摩萊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之得失》,《理論前沿》1990年第35期
摩萊里是空想共產主義發展到唯理論階段的典型代表。《自然法典》是唯理論的社會主義最徹底的表現。
——韓承文《十八世紀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4期
基於對私有制是一切社會苦難根源的認識,摩萊里要求徹底消滅私有制,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們在財產和社會地位方面一律平等的社會。因此在啟蒙運動中,他對資產階級思想家的社會政治理論提出了爭辯,實質上是代表法國早期無產階級的利益,對資產階級企圖以資本主義剝削代替封建壓榨提出抗議。
摩萊里、馬布利和巴貝夫這三位空想共產主義者與當時其他思想家相比較,他們思想的特點是:從當時社會現實出發,接受啟蒙思想家的社會李氏理論,探討早期無產階級貧困的根本原因和私有制的危害性,摸索消滅私有制社會及解救貧困勞動者的唯一出路是用革命的手段來實現,從生產關係方面來徹底消滅財產私有制度,實現在政治權利上、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上平等的理想社會。這些可貴的思想和主張,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形成有著一定的影響。
——韓承文《十八世紀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4期
平均主義和禁慾主義
以摩萊里、馬布利為代表的空想共產主義,明顯地表現了一個特點,那就是倡導普遍的禁慾主義和粗陋的平均主義。這種傾向在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那裡已有所流露,到摩萊里、馬布利等人時更走向了極端。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這是典型的苦修苦煉的、禁絕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達式的共產主義。馬布利就直接聲明過:“我擁護斯巴達人德作法……以貧困、自製、節制和勇敢自豪的斯巴達人是幸福的……”而在摩萊里看來,增加消費者就是奢侈,奢侈是不能容忍的,他的法典中所立反奢侈法,規定節制消費,違者要受到嚴厲懲治。可見,摩萊里和馬布利在這方面的理論反映的不是無產階級的觀點。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不是要縮減和限制個人的需要,而是要發展和儘可能滿足個人的需要。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不能建立在普遍貧困的基礎上,而是要建立在共同富裕的基礎上。平均主義的共產主義代表的是小資產階級的、主要是小農的觀點。
——丁世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由來》,《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81年第2期
摩萊里關於產品分配的原則是按需分配,而實際上實行的是一種平均主義的分配的原則。在這裡,摩萊里也碰到了一個尖銳矛盾:人們的需要應當得到滿足以保障公民的生活權利的原則出發,他主張按需分配。可是,當他從現實生產力水平出發時,他又感到產品數量不足以滿足一切人的需要,不得不背離按需分配的原則。這只能說明在生產水平較低的情況下,他關於保障人民生活權利的思想具有空想主義的性質。
——陳貽新 《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人權思想略論》,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6月創刊號
摩萊里的絕對平均主義的思想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表現在生產領域。他要求在手工業生產條件下立即廢除分工,把繁重的體力勞動和農業勞動平均分給每一個社會成員,認為腦力勞動作為一種職業是特權而必須予以取消……第二,表現在消費領域。摩萊里看到私有制條件貧富的尖銳對立,看到了對財富和消費品分配的極端不平等現象。為了克服這種社會中的病態現象,主張絕對平均地分配消費品,強調人們在吃飯、穿衣、住房等方面絕對平均和機會均等。
摩萊里在設計未來理想社會時把上述平均主義等同於完全平等,等同於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觀點是極其錯誤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尖銳地批判了這種觀點,指出:“隨著這些早期的無產階級運動而出現的革命文獻,就其內容來說必然是反動的。這些文獻倡導普遍的禁慾主義和粗陋的平均主義。”在這裡,“粗陋的平均主義”不僅用來評價摩萊里的後繼者巴貝夫的人權思想是恰當的,而且用來評價摩萊里的人權思想也是適宜不過的。
——陳貽新 《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人權思想略論》,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6月創刊號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忽略了在國民經濟活動中,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四個環節中的最基本的社會生產這一環,而把分配放在過高的位置上。其分配製度本身,也帶有濃厚的平均主義和禁慾主義色彩。
——張士元《簡評<自然法典>中的經濟法律思想》,《法學評論》1986年第3期
但是,他們在發對分配領域兩極化的同時,都選擇了平均主義的分配形式,從而由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這是不可取的。
——周小毛、方春子《空想社會足以者反特權思想述評》,《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2期
根據摩萊里的《自然法典》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所要建立的理想社會,是建立在基本法的原則基礎上,是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公有制社會。因此,摩萊里對社會主義原則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思想。但是,在摩萊里關於未來社會原理的論述中,也存在一個貫徹始終、涉及各方面的根本錯誤,這就是主張平均主義。
——韓承文《十八世紀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4期
自然法思想
摩萊里是18世紀法國文學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自然法典》是其代表作之一。摩萊里以自然和理性為基礎,分析了人性的本質,深刻批判與揭露了私有制,認為私有制是“萬惡之源”,提出要徹底消滅私有制之一“罪惡之根”,建立符合自然精神的、促進人類永遠幸福的政治道德制度,並且制定了一部“合乎自然意圖的法制藍本”。作者認為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自然法思想不僅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起過重要作用,而且也對無產階級革命其過一定的推動作用。
——張士元《簡評<自然法典>中的經濟法律思想》,《法學評論》1986年第3期
“人的本性”在摩萊里的思想系中居於最基礎的地位,是其自然法思想的根本,是他研究和分析社會政治的道德現象的前提。《從<自然法典>看摩萊里的自然法思想》
另一方面,《法典》將自然人、自然法、自然狀態,理想社會作為自己探索的中心課題。“自然”作為一條基本線索,貫穿於全書的始終。……《法典》的經濟法律思想與資產階級自然法學派的觀點是一脈相承的。所不同的是,這種思想是在公有制的基礎上所派生出來的法律規範約束下,來實現人們本應有的各方面權利。
——張士元《簡評<自然法典>中的經濟法律思想》,《法學評論》1986年第3期
自然理性論是摩萊里思想體系的基礎。批判封建所有制,設計未來社會,解釋社會歷史的發展變化,都是以自然秩序或自然理性論為基礎的。
——馬國鈞《老子與摩萊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比較研究》,《理論探討》1990年第1期
摩萊里在《自然法典》中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法自然的完美社會。這個社會更多地承襲了自然法中的道德因素而非法則因素。
——侯冬梅《論摩萊里的<自然法典>》,《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