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冷庫工人

2012年全國普通高考於6月7日8日舉行,在7日的語文考試中,重慶高考作文要求根據“一段發生在肉類加工廠的故事”寫作,考察學生思辨能力。《拯救冷庫工人》

簡介

這是一個發生在肉類加工廠的真實故事。下班前,一名工人進入冷庫檢查,冷庫門突然關上,他被困在了裡面,並在死亡邊緣掙扎了5個小時。 突然,門打開了,工廠保全走進來救了他。 事後有人問保全:“你為什麼會想起打開這扇門,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全說:“我在這家企業工作了35年,每天數以百計的工人從我面前進進出出,他是唯一一個每天早上向我問好並下午跟我道別的人。”“今天,他進門時跟我說過‘你好’但一直沒有聽到他說‘明天見’。”“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見’,我知道他還沒有跟我道別,我想他應該還在這棟建築的某個地方,所以我開始尋找並找到了他。”

分析

特點一:材料折射小人物關係,引導學生思考社會

“看到今年高考作文題時,我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院長、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董小玉笑著說,材料內容折射出兩名小人物的關係,通過這種形式展現給考生,具有開放性,還可引導學生思考社會與評述現實,讓他們有感而發。

特點二:高考作文趨勢 ,將更貼近生活

去年重慶的高考作文以“情有獨鍾”為話題,今年則為材料作文。育才中學研究員熊少華說,今年作文更具有開放性,也更貼近生活。

“今年高考作文材料選取非常生活化與普通化,這種命題可以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熊少華說,作文保持了重慶卷貼近生活、倡導樸質的命題風格,這能給有思想、具備較強表達能力的考生提供發揮空間,讓考生們說出真話。而近兩三年的作文趨勢,也將是關注人生與貼近生活。

另外,今年作文題需要考生從材料中感受人情冷暖並進行思考。考生只要知道要寫內容後就不成問題。但在思考方面,作文主題必須升華,就事論事拿不到高分。

特點三:作文具備現實性,考察學生思辨能力

“今年作文在主題上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與思維延展性。”董小玉說,工人幾十年質樸的問候,體現了他待人處世的方式,這是材料中讓人情感跌宕的出發點,也是寫作中體現考生思辨能力的關鍵點。

在熊少華看來,今年作文命題有利於考查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材料領悟人生,思考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