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風 百科名片 拉風,是形容詞,有“酷、時尚、出色、前衛、性感……”等意思,可以形容一個人的外表、表情、心情等,或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綜合氣質。
詳細釋義形容詞
用一個簡單的字眼來代替所有的辭彙,而且“拉風”這個詞說出來本身就是如此的拉風。說拉風話,乾拉風事,做拉風人,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動詞動詞“拉風”大有取代“兜風”之意,但比“兜風”的套用範圍要更廣范一些。“兜風”一般指的是開車出去高速賓士。而“拉風”呢?更注重的是開車出去旅遊,尤其是遠途的旅遊。當然,凡是“兜風”適用的地方,都可以用“拉風”來代替,但反過來可能就行不通了。怎么樣,周末一起去拉風?
專業術語是指在高硼矽等玻璃產品生產製造中一個生產工藝的環節。如,我們普通的太陽能玻璃管,在從毛坯管加工成為鍍膜管的過程中,需要將生產好的毛坯管不斷加熱,並拉開一段距離使管口的一端圓滑的閉合,形成一個類似茶杯底的封閉端。這樣一個工藝流程被稱作拉風,如拉風車間,就是專門把太陽能毛坯管制作成一端封閉的圓口管。
詞語溯源
拉風一詞,自古有之,而不是當代人的發明,這個詞語就是說有與眾不同之意,你可以想像就象一個人被風拉住,而其他人沒什麼事情,是不是很拉風,有點風景,有點獨特的意思。而以後的專家考證則是很臭屁的考證。
拉風一詞據說最早源於台灣。1980年代台灣就已經普遍在年輕人群之間使用了。
這個名詞起源,其實是來自法國一個眼鏡品牌→LAFONT的法文發音,而日本人把這個品牌lafont,發音為ラフォン,ラフォン接著傳入台灣,台灣根據發音再音譯為「拉風」。
因為lafont的眼鏡鏡架,具有強烈的時尚感與獨特設計,誇張的時髦造型,引起歐美時尚潮流,西風東漸傳入中國台灣,帶著lafont眼鏡的潮流男女走在街上,立刻吸睛成為眾人的目光焦點,久而久之,拉風這個名詞,先在台灣年輕人之間流行起來,意即耍帥的、帶領潮流的、吸引眾人目光的同義形容詞。
使用現狀
拉風這個名詞,台灣眷村年輕人比較愛用,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名詞來源與lafont眼鏡有關,只知道是耍帥、吸引眾人目光的意思
在港產片的輝煌時期,“拉風”一詞常常出現在香港電影中,帶動了這個詞在大陸的流行。
84年上映的電影《最佳拍檔》光頭神探下飛機後和香港警察的接頭暗號最後一句“自摸最拉風”。
85年上映的電影《開心鬼放暑假》中,三個和尚學校的男生開車約“卑鄙會”三成員出來兜風介紹麵包髙少時候說“他叫高大綏”女生說“高大衰?”髙少說“別叫中文名那么老土啦,我的英文名字卻拉風,我叫邁克傑克遜——高”
但是引起人們注意,並將其發揚光大是在1994年,喜劇之王周星馳的《國產零零漆(國產007)》的第一個鏡頭中:
“你以為你躲起來就找不到你了嗎?沒有用的!你是那樣拉風的男人,不管在什麼地方,就好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那樣的鮮明,那樣的出眾。你那憂鬱的眼神,稀噓的胡喳子,神乎其技的刀法,還有那杯Dry Martine,都深深地迷住了我。不過,雖然你是這樣的出色,但是行有行規,不管怎么樣,你要付清昨晚的過夜費呀,叫女人不用給錢嗎?”
十年之後,時至今日,拉風,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口語化的詞,而且又被賦於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和引申義。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這種說法是攝影術發明以後,人們對拍照十分著迷。但是,由於技術的限制,只能拍攝靜物,因為當時的膠捲感光效果特別差,需要很長的曝光時間。一旦曝光期間鏡頭動了,照片就會很模糊。後來,人們發現如果拍攝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會有一種風一樣的感覺,就好像沙塑被風吹散了一樣,人們把這種效果叫做“拉風”,後來也用來形容比較酷的東西。現在的照相機,只要把快門的時間調的長一點,拍攝運動的物體就會拍出拉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