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經濟[學科名稱]

技術經濟學是研究技術和經濟矛盾關係的科學,具體說它是專門研究技術方案經濟效益和經濟效率問題的科學(註:技術方案是指以技術為基礎,由人力、物力、財力、運力、自然力和時力組成的,為達到某種目的和滿足某種需要的一種有機組合)。

簡介

經濟學的研究任務是正確地認識和處理技術和經濟之間的關係,尋找技術經濟的客觀規律,尋找技術和經濟之間的合理關係,包括最佳關係和協調關係。具體研究任務有以下三個部分:(1)研究技術經濟評價和綜合評價理論和方法。一是研究共同的評價理論和方法;二是結合不同技術研究不同的評價理論和方法。這兩種研究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有了理論和方法,規劃設計、生產運行和經濟管理等部門就能夠根據各種具體情況來解決各種具體的技術經濟問題。(2)從總的技術經濟分析論證出發,尋找國內外技術(包括硬技術和軟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和發展規律。(3)研究解決實際技術經濟問題,特別是因素複雜、綜合性很強的重大技術經濟問題,提出具體結論和建議,供實際套用介紹

相關問題

技術經濟問題,存在於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農業和工業、交通運輸和郵電、市政生活和建築業、商業和外貿、旅遊和服務業、環境保護和衛生、教育和文化、科學研究和國防、行政管理和金融等;存在於生產建設的各個階段:試驗研究、勘測考察、規劃設計、建設施工和生產運行等;存在於全國和各地區國民經濟建設的各個綜合領域。由此可見,技術經濟的研究內容相當應泛,除了研究理論方法和客觀規律以外,結合實際研究內容很多,大致有以下若干方面的技術經濟問題:(1)地質資源的勘探開發。(2)各種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綜合開發利用。(3)農業優良品種的培養和選擇。(4)各種工業原料、材料的製造和利用。(5)能源的生產和供應。(6)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儀表的採用。(7)各種標準和系列的制定。(8)產品和設備的生產、造型和結構。(9)生產專業化、協作化和聯合化。(10)生產規模、結構、布局和後備。(11)建設方式(新建、擴建和大修)和建設工期的確定。(12)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發展、選擇和配合。(13)各種通訊方式的發展、選擇和配合。(14)各種國防軍事安全措施的選擇。(15)城市建設的規模和布局。(16)科研、教育和衛生機構的規模、結構和布局。(17)環境污染防治方式的選擇。(18)生產運行中工藝條件和技術參數的合理選擇。(19)物流的技術經濟問題。(20)外貿的技術經濟問題。(21)引進工程技術、合資經營和經濟技術協作的技術經濟問題。(22)技術進步的經濟評價問題。(23)規劃和設計(包括工程設計)的技術經濟問題。(24)各種管理的技術經濟問題。(25)各種人力、物力、財力、運力、自然力和時力的合理分配使用問題。以上列舉的僅僅是國民經濟建設中經常遇到的和比較重要的技術經濟問題。應該說,技術經濟總是無所不在。

研究對象

對技術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從各種不同版本和作者的技術經濟學專著中不難發現,這依然是一個爭論最多的問題。較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觀點有:

1.關係論,認為技術經濟學是研究技術與經濟的相互關係以達到兩者最佳配備的學科。

2.因素論,認為技術經濟學是研究技術因素與經濟因素最優結合的學科。

3.問題論,認為是研究生產、建設領域技術經濟問題的學科。這三個觀點顯然與20世紀80年代以來引進技術和加大建設項目投資的時代要求有關。

4.動因論,認為是研究如何合理、科學、有效的利用技術資源,使之成為經濟成長動力的學科。這反映了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變化,進一步深入研究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理論的客觀需要。

5.效果論,認為技術經濟學研究技術活動的經濟效果。這顯然帶有學科初創時期對“大躍進”盲目建設不講經濟效果的反思。

6.綜合論(系統論),認為是研究技術、經濟、社會、生態、價值構成的大系統結構、功能及其規律的學科。這反映了希望在更廣泛的人類社會大系統中研究技術問題的願望。

最近版本的技術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把技術經濟學的對象歸納為研究技術領域的經濟活動規律,經濟領域的技術發展規律,技術發展的內在規律三大領域。並把研究對象分為工程(項目)、企業、產業和國家四個層面的技術經濟問題,學科構成由基礎理論、基本方法以及理論方法的套用等三個方面。可以看作是對上述提法的歸納、揚棄和提高。

上述關於學科對象的描述突出特點是緊緊扣住了“技術”這一主體,把技術經濟學看作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是以經濟學的相關專門理論研究經濟活動中重要因素——技術活動及其發展的規律。這是學科創立以來長期堅持的脈絡。

如果說,我國技術經濟學的創立和發展是基於對忽視技術發展的經濟規律的批判,那么一批西方學者發起的技術經濟學則是基於對當代主流經濟學忽視技術要素,難以解釋當代經濟成長的反思。西方一批經濟學家認為,作為當代主流經濟學的新古典經濟學忽視技術與經濟的互動作用,在各種經濟學分析中,只把技術要素作為經濟系統的外生變數,在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中,僅僅把最重要的技術進步因素視為除資本和勞動力投入以外剩餘的部分,完全背離了通過技術促進經濟發展的古典經濟學分析框架,對當代經濟成長越來越缺乏解釋力。因此,也在倡導建立技術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Technology),並把它作為經濟學的分支,一方面對技術的變化進行經濟分析,另一方面從技術的變化分析經濟的變化。這恰好與我國技術經濟學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之處在於我國的技術經濟學偏重套用性和對實踐的具體指導,國外似偏重技術與經濟互動規律的揭示和理論解釋。無論是我國經濟建設的經驗,還是來自西方的研究動態,均驗證了在當代經濟學的研究中重新關注技術要素的重要性,同時,也驗證了發展技術經濟學的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研究方法

技術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系統綜合,即採用系統分析、綜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對技術的研製、套用與發展進行估計;方案論證,即技術經濟普遍採用的傳統方法,主要是通過一套經濟效果指標體系 ,對完成同一目標的不同技術方案的計算、分析、比較;效果分析是通過勞動成果與勞動消耗的對比分析,效益與費用的對比分析等方法,對技術方案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的原則是效果最大原則。

技術經濟分析、論證、評價的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有決定型分析評價法、經濟型分析評價法、不確定型分析評價法、比較型分析評價法、系統分析法價值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等。

特點

1、學科的綜合性

2、學科的套用性

3、學科的系統性

4、學科的預測性

5、學科的數量性

6、學科的比較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