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背景
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七雄對峙的時期,天下大勢,在分分合合中,從分裂開始走向統一,“七雄”最終將變成“一雄”,這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歷史大勢,那么,在這個歷史大勢中,戰國七雄,七個志在統一的競爭對手,代表著統一天下的七種可能,七種可能,又是怎樣向一種可能演化?七雄對峙,它們各自有怎樣的作為?從七個大國的盛衰變化中,我們又能讀到怎樣的歷史經驗和歷史教訓呢?
主題歌
歌曲信息
歌名: 戰國七雄
作詞:徐丁堯
作曲:余恆峰
編曲:hggg9
演唱: 極瀧
混音:極瀧
歌詞
風卷狂殺,兵臨城下。
氣貫長虹,金戈鐵馬。
韶華易逝,落盡多少殘花,
且問蒼生,誰能一統天下。
血染萬里黃沙,今朝誰家天下?
醉看幾度落霞,淚灑誰家鎧甲。
王於興師,厲兵秣馬。
與子偕行,修我兵甲。
啊~與子同仇,啊~且為誰家?
風卷狂沙,兵臨城下。
氣貫長虹,金戈鐵馬。
韶華易逝,落盡多少殘花,
且問蒼生,誰能一統天下。
血染萬里黃沙,今朝誰家天下?
醉看幾度落霞,淚灑誰家鎧甲。
弒君謀國,圖雄爭霸。
萬姓流離,望斷天涯。
啊~兆黎皆苦,啊~何處為家?
風卷狂沙,兵臨城下。
氣貫長虹,金戈鐵馬。
韶華易逝,落盡多少殘花,
且問蒼生,誰能一統天下。
分集劇情
第1集 大裂變這是一個上接春秋、下啟秦漢的時代–戰國,它只有250多年的歷史,卻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它的一個突出特點,變。在這個時期,世道人心在變、政權層面在變、戰爭法則在變、歷史舞台的主角也在變。在一系列的變化中,從春秋延續到戰國的大大小小的諸侯,在相互角逐中,湧現出了七個大國,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在戰國七雄對峙的時期,天下大勢,在分分合合中,從分裂開始走向統一,“七雄”最終將變成“一雄”,這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歷史大勢。那么,在這個歷史大勢中,戰國七雄,七個志在統一的競爭對手,代表著統一天下的七種可能。七種可能,又是怎樣向一種可能演變?七雄對峙,它們各自有怎樣的作為?從七個大國的盛衰變化中,我們又能讀到怎樣的歷史經驗和歷史教訓呢?
第2集 魏文侯圖強歷史進入到戰國時期,大兼併的殘酷現實,導致了諸侯國之間,弱肉強食的競爭格局,各個諸侯國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都有謀求發展的內在動力。在當時的七個大國,齊、楚、燕、韓、趙、魏、秦之中,第一個強成盛起來的,是從三家分晉中,誕生的魏國,而魏國的強盛和它的一代有為之君,魏文侯密不可分。那么,魏文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又做了什麼,使得魏國從戰國七雄中,第一個脫穎而出呢?
第3集 魏國的衰落三家分晉以後,魏國的魏文侯勵精圖治,尊賢任賢,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使魏國強盛起來,從而拉開了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競爭的序幕。但魏國的崛起,沒有維持太長的時間,就逐漸衰落了下去。魏國的強盛之路,有一個良好的開局。但為什麼,沒能繼續發展下去呢?
第4集 鄒忌相齊三家分晉、田陳篡齊是春秋進入戰國的標誌。三家分晉誕生了韓、趙、魏三個國家;而田陳篡齊,雖然齊國還叫齊國,但在政權層面,實際上已經更換了君主,這也導致了齊國內部,面臨諸多矛盾。而對外,其他諸侯國的強盛,又壓縮了齊國的生存空間,威脅到齊國的安全。在內外交困中,齊國也開始辦學建館,招攬天下的人才。那么,齊國先後任用了什麼樣的人才?這些人才,又給齊國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
第5集 圍魏救趙魏國從魏文侯圖強開始,迅速走上了強盛之路,但只經歷了三代人,短短七十年時間,就衰落了下來。而魏國由盛轉衰的開始,是因為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使戰國時期的幾個大國,為了各自的利益,相繼參與其中,這場戰爭,也是一對同門師兄弟,魏國的將軍龐涓和齊國的將軍孫臏,他們兩個人之間的鬥智鬥勇。那么,這場戰爭因何而起,又是怎樣結束的呢?
第6集 計殺龐涓魏國作為戰國七雄中,第一個強盛起來的國家,雖然在攻打趙國的戰爭中,被齊國的將軍孫臏用圍魏救趙的計策,打了一個大敗仗。但是魏國的基本國力還在,魏國的將軍龐涓,還經常率軍出征。在戰國時期,錯綜複雜的局勢下,魏國和齊國,又一次在戰場上兵戎相見。龐涓和孫臏,這一對曾經的師兄弟,也在戰場上狹路相逢,龐涓最終兵敗身亡。那么,龐涓究竟是如何敗給孫臏的呢?
第7集 重功名的吳起戰國是一個大裂變的時代,在社會的各個層面,都發生著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這使吳起這樣平民出身的人,也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在史書的記載中,吳起是一個彎得下腰、吃得了苦的人,他愛兵如子和部下同甘共苦,但同時他又能做出殺妻求將、母喪不歸,這樣讓人不齒的事情。這一系列看上去相互矛盾的行為,為什麼能夠統一在一個人身上?我們從中能夠讀出怎樣的真實呢?
第8集 西入秦國在戰國七雄的競爭中,秦國一開始並沒有表現出勝人一籌的實力,直到商鞅入秦,秦國變法後,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力量平衡才被打破,秦國最終奠定了統一天下的基礎和實力。那么,在秦國推行變法的商鞅,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是在什麼情況下,進入秦國的?他又是怎樣被重用的呢?
第9集 變法強秦在秦國推行變法,商鞅變法最終使秦國走上了強盛之路,為秦國在一百多年後,滅掉六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可以說商鞅在秦國推行的變法,不僅改變了戰國的局勢,而且也對中國歷史,也有深遠的影響。而在戰國時期,很多諸侯國都在變法圖強,為什麼只有商鞅變法取得了最終的成功?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是什麼?我們今天的人們,又應該如何評價商鞅變法呢?
第10集 商鞅之死公元前338年,商鞅被秦惠王以謀反之罪,判處車裂之刑。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還是一個弱國,而變法之後的秦帝國,卻迅速強大起來,並在與諸雄的競爭中,搶占先機,強秦的局面已經形成。既然如此,那么對秦國立下曠世之功的商鞅,為何會有如此悲劇性的結局?後人對商鞅和他的變法,也有著各種不同的評價和議論。司馬遷指責商鞅,刻薄寡恩,正是他行為的極端和無德,給自己悲慘的結局,埋下禍根。可是,歷史上還有一些人認為,商鞅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有著高尚理想情操的人,他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的行為,堪當後人做人行事的典範和楷模。那么,為什麼後世會對商鞅有著如此迥然不同的評價?對於這個重量級的歷史人物,我們又該如何認識和看待呢?
第11集 合縱連橫商鞅變法之後,魏國一枝獨秀的局面,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秦、齊、楚群雄並起的局面。各諸侯國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國家之間,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就是敵人,敵與友之間,惟一衡量的標準,就是自己的利益,怎樣和周圍國家相處?怎樣才能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成了每一個諸侯國,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於是,在這一歷史節點上,出現了一批特殊的人物,他們憑藉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遊走於各國之間,陳述利弊、曉以利害,而這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蘇秦、張儀。那么,除了蘇張二人,戰國時期的著名策士還有哪些人?他們的存在,對整個戰國時期的國家關係和歷史走向,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第12集 張儀欺楚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的實力令所有諸侯國都感到驚恐不安,這其中就包括齊楚兩國。對秦國而言,此時最擔心的莫過於實力強大的齊楚聯合起來,一致對秦,如果出現這種局面,再加上其他國家的趁火打劫,剛剛強盛起來的秦國,很有可能遭到滅頂之災。於是,在這種局面下,秦國派張儀來到楚國,結果,張儀接連使出了一連串的計謀,不僅使齊楚已經建立起來的聯盟,土崩瓦解,而且還屢次將自己從危境中解脫出來。那么,張儀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歷史上的張儀,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第13集 燕國大亂公元前316年,燕王噲突發奇想,學起了古代先賢堯舜,禪位給了手下,這件事情很快,引發了一場災難,整個燕國,立刻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周邊國家的侵擾,加上內部的亂局,幾乎將燕國從地圖上抹去。然而,天佑燕國,大災之後的燕國,迎來了一位令人欽佩的君王。在他的帶領下,燕國獲得了新生,並逐漸強大起來,在與各諸侯國的爭霸中,站穩了腳跟。那么,在烽火連天的戰國時代,燕國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磨難呢?
第14集 蘇秦傾齊齊國的滅國,可以說是戰國歷史上的一個極端案例。齊國是一個老牌諸侯國家,進入戰國,政權易姓,經過齊威王之治,再度成為東方經濟富庶、人口眾多、文化先進的泱泱大國,是諸侯國中最強盛的國家之一。然而齊威王打造的強盛國家,最終卻敗在一個叫蘇秦的說客手中。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蘇秦到底做了什麼呢?為什麼會導致齊國的衰敗呢?
第15集 田單復國燕昭王為了報復齊國,於是招賢納士,蘇秦就是其中的一位,被燕昭王做為臥底派往齊國。在出使齊國中,蘇秦和燕昭王陰謀得逞,把齊國引向了一個眾矢之的的位置上,出現了五國同時打擊齊國的局面。齊國一時之間亡了國。那么,在燕昭王謀劃齊國的過程中,和蘇秦並行的,還有一條明線,那就是大將樂毅。如果沒有樂毅的攻城略地,齊國的滅亡沒有那么迅速。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16集 胡服騎射戰國時期,趙國的歷史上,出現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此人就是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在位期間,他立足軍事改革,推行胡服騎射,使趙國成為軍事強國。但是,與此同時,在他執政後期,他在王位繼承問題上,優柔寡斷,感情用事,致使自己餓死沙丘。一代雄主就這樣草草收場,給後人留下無限感慨。
第17集 將相和戰國時期,在趙國的歷史上,趙武靈王的死,確實讓人惋惜,任何歷史人物,都有他的局限性。那么,在趙武靈王之後,他的兒子趙惠文王,又怎么樣呢?歷史的發展是,在趙國的歷史上,雖然沒有現出現,像趙武靈王那樣的君王,但是卻出現了一批奇特的人物,如藺相如、廉頗等等,他們都青史留名。那么,在他們身上,都發生了什麼呢?
第18集 秦國東略戰國發展到中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之間的爭霸鬥爭,更加激烈。各個國家為了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擴大國土的勢力,一方面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圖強;另一方面加強軍備,不斷發動兼併戰爭。特別是在公元前314年到公元前279年,在這二十多年期間,原本是秦、齊、楚三強鼎立的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首先是齊國吞併燕國,齊國版圖擴大一倍,然後燕國復仇,又滅掉齊國。雖然後來齊國大將田單大敗燕軍,收復國土。但是,齊國已經元氣大傷,喪失了與秦國抗衡的能力,同時趙國因為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迅速崛起,成為當時能與秦國相抗衡的重要國家。那么面對老對手的衰敗和新對手的出現,秦國會如何應對呢?公元前311年,使秦國領土面積擴大數倍的秦惠王去世了。那么,接下來秦國的新統治者,又會怎樣繼續實現稱霸中原的夢想呢?
第19集 大將白起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繼位,因昭王年少,宣太后和國相魏冉長期把持朝政。此時秦國雖然占據西方半壁,虎視中原,但是東方還有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特別是與秦國接壤的韓趙魏楚四國,更是秦國要想稱霸中原,必須首先攻克的目標。隨著齊國和燕國陷入混戰,秦國抓住時機,於公元前280年,大舉進攻疆域遼闊的楚國,僅僅兩年,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重創楚國主力,攻破楚國都城郢,揭開了秦國統一戰爭的序幕。但是,接下來在對趙國的戰爭中,秦軍卻在瘀與之戰中,大敗而歸。那么,白起是如何率軍深入楚國腹地,一舉攻破楚國都城的?在瘀與之戰,又是誰竟然阻擋了秦軍進攻的腳步?
第20集 遠交近政公元前270年,趙國大將趙奢,在閼與大敗秦軍,使秦國遭受了一次巨大的挫折,也是這一次的失敗,將一位重要人物,推上了秦國政治舞台。這就是秦國名相范睢,他一出場就促使秦昭王,從宣太后和魏冉手中奪回王權,又明確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大大加快了秦兼併六國的步伐。那么,出身低下的范睢,又是如何結識秦昭王,並得到他的重用的?為什麼原本是魏國人的范睢,卻心甘情願地幫助秦國兼併六國統一天下呢?
第21集 燙手的上黨秦國在商鞅變法後,不僅國力增強,而且打造了一個適合軍事征服的舉國體制。秦軍兵鋒所向,各諸侯國的軍隊不是戰敗,就是投降。但就在秦軍攻打韓國的上黨地區的時候,上黨地區的韓國守將,雖然打不過秦國,但卻堅持不投降,而且還把上黨地區的十七座城邑,轉手獻給趙國。那么在秦軍的虎視眈眈之下,趙國是什麼反應?秦軍會有什麼動作呢?在上黨地區,究竟會發生怎樣的血雨腥風呢?
第22集 長平之戰趙孝成王貪圖得到上黨地區的利益,但最終卻把趙國拖向了戰爭的泥潭,趙國將軍廉頗率趙軍主力,在上黨一帶和秦國軍隊決戰,戰爭一打就是兩年多。在這兩年多的時候里,雙方都在調兵遣將,趙國用年輕氣盛的青年將軍趙括換下了老將廉頗,而秦軍用名將白起替下了原來的主帥王齕,秦趙兩軍在上黨地區,一個叫長平村的地方展開激戰,最終秦軍大勝,俘虜趙軍40萬,而且將俘虜全部“坑殺”,這是一場關係到戰國歷史走向的大戰役。那么,趙括率領的趙軍主力為什麼會敗得如此徹底?這一場戰役給中國歷史留下了哪些思考呢?
第23集 將相之死白起是一個軍事天才,他在秦國征討六國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而范睢是秦國丞相,他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國在軍事和外交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白起和范睢,作為秦王的左膀由臂,大大加速了秦國統一天下的進程。但他們兩個人,最終卻都被秦王賜死。那么,秦王為什麼會向兩個功臣下此毒手呢?他們究竟做了些什麼呢?
第24集 回望七雄三家分晉,不僅誕生了韓趙魏三個國家,而且標誌著中國歷史,從春秋進入了戰國。戰國是一個大兼併的時代,在各個諸侯國激烈的競爭中,湧現出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大國。七國對峙,統一天下就有七種可能。但秦國和趙國的長平之戰結束後,統一天下的七種可能,就變成了一種可能,這就是秦國最終統一天下。那么秦國為什麼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交織著血與火的戰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以上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