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歲金波湖合歡蓮

《戊戌歲金波湖合歡蓮》是明太祖皇子朱栴的詩作。此詩描繪了麗景園金波湖中並蒂荷花的美麗,表達了作者對湖中秀麗風光的喜愛之情。

作品原文

戊戌歲金波湖合歡蓮

聖澤周流遍八埏②,窮邊喜見合歡蓮③。

同根一柄凌波出,共蒂雙頭照水妍④。

二女並肩游漢日,兩喬低首讀書年⑤。

不慚才拙詩成後,擬繼唐人短李篇⑥。

作品注釋

①這首詩載於《宣德寧夏志》。戊戌年,應為公元1418年(明成祖永樂十六年)。金波湖,在郡城清和門(東門)外麗景園中。慶王生於南國,十分眷戀江南的秀麗風光,為了消遣自娛,吟詩會友,他又把鎮城清和門外、紅花渠東畔的王府果園,改建成為一處大型遊樂園,並親自給這所新園命名叫“麗景園”。園內建有芳林宮、望春樓、群芳館、大覺殿和眾多水榭亭閣,諸如芳意軒、清暑軒、擬舫軒、凝翠軒,以及望春亭、水月亭、清漪亭、涵碧亭、湖光一覽亭與杏莊、菊井,桃蹊、月榭、碧沼、鳧渚、鴛鴦池、鵝鴨池等;園東有延慶寺;園南有小春園;園西臨紅花渠,過渠就是寧夏鎮城;園北建有青陽門,門外另闢大型水上樂園一處,名叫“金波湖”。大湖之西有臨湖亭,北有鴛鴦亭,南有宜秋樓,環湖“垂柳沿岸,青陰蔽日,中有荷芰,畫舫蕩漾……為北方盛觀。”慶王接待朝使欽差,宴請賓客,會友吟詩和春日尋芳,夏時避暑,秋夜賞月,冬令踏雪,無不在此園內。所以慶王和巡邊大臣,以及騷人墨客們在園中有許多吟對和美文產生。

②八埏:謂邊際、邊遠之地。

③合歡蓮:一種並蒂雙頭的荷花。

④妍:美麗。

⑤“二女”二句:這兩句都是擬人句,將合歡蓮擬人化為“二女”“雙喬”。游漢日:意為遨遊天河的日子。雙喬,指三國時的大喬、小喬。

⑥短李篇:唐李紳為人短小精悍,詩最有名,時號短李。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笑勸遷辛酒,閒吟短李詩。”

作者簡介

朱栴(1378~1438),號凝真。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公元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冊封為慶親王,封地寧夏。因當時寧夏糧餉不足,暫住古韋州城(今寧夏同心縣韋州鎮)。公元1401年(建文三年),奉命遷王府於寧夏(今銀川市)。死後謚曰“靖”,故稱“靖王”或“慶靖王”。朱栴天資聰穎,學問廣博,長於詩文、草書。著有《(宣德)寧夏志》等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