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愛新覺羅·溥 全:滿族人,1924年生。擅長書法和山水,幼承家學,先祖曾供奉朝廷,得董邦達、錢維成教授,用筆蒼勁老辣,古拙渾樸,書法諸體皆擅,功利深厚,尤以隸書、楷書見長,青年時傾心乾隆年間書法大家翁方綱,中年以後臨習《西峽頌》《龍門十二品》,氣韻高古,超然不俗,作品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及多家集團公司收藏。
背景
愛新覺羅,是清朝皇室姓氏。滿語「愛新」為金的意思。常見說法稱「覺羅」為姓的意思,但實際上滿語中「姓氏」一詞原文為hala(漢語哈喇、哈拉)。
滿洲姓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緣宗親關係的族名(穆昆)。愛新覺羅一姓中,覺羅為姓,愛新是族名,兩者的關係類似漢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關係(張姓與桐城張氏,翁姓與常熟翁氏等)。除愛新覺羅外,覺羅這一姓氏還有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通顏覺羅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那拉氏有葉赫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等分支(葉赫、烏拉均為地名),瓜爾佳氏有蘇完尼瓜爾佳、安圖瓜爾佳等分支。因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該族遂成望族,以全稱相稱,「愛新」遂變為姓氏的一部分。
清代將愛新覺羅氏分為宗室和覺羅,以示血緣遠近區別,同時將一些有功之臣賜姓為覺羅,如覺羅納木泰(原姓舒穆祿)、覺羅吳拜(原姓瓜爾佳)等。
清亡以後族人多取漢姓, 如金, 趙等。
家族世系譜
在他們成為中原的統治者前,皇室人士的名字都是任意改的。後來他們參考了漢人的命名方式,取名要跟輩份排行。最初的幾名兒子以「承」、「保」、「長」三字命名,後來固定用「胤」,孫輩用「弘」,曾孫用「永」。乾隆時,又根據他作的一首詩,定了後人用「永」、「綿」、「奕」、「載」。道光時定了「溥」、「毓」、「恆」、「啟」,鹹豐時定「燾」、「闓」、「增」、「旂」。
家族龐大,為了細分,由嘉慶開始,又規定同輩同一世系第二個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鹹豐帝叫奕詝,有同父異母兄弟奕欣,兩人名字的第二個字都是「言」部,但慶親王奕劻的則是「力」部。
家族的分布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
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後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在這近3個世紀中,後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王妃皇后,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與妃妾,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
有的學者認為,後金入關前,在第2代皇太極時期,皇族成員約有100人;到第3代順治時期,皇族成員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時期,皇族成員約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時期,皇族成員已超過1000人;到第7代嘉慶時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滅亡以後,到20世紀30年代,皇族後裔已達2萬人。1936出版的《愛新覺羅宗譜》,收集了這個家族幾百年來的世襲繁衍材料。自16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努爾哈赤這一支系的後裔,僅男性就有近3.4萬多人,整個宗室的後裔有4.6萬多人,還有覺羅系統的後裔計3.4萬多人,合計有8萬多人,而這還僅僅是男性。如按皇子與皇女的比例來計算的話,那么,愛新覺羅家族在3個多世紀中,宗室的後裔有 8萬多人,覺羅的後裔有近6萬人,整個愛新覺羅家族計有後裔近14萬人。這近300年的時間,愛新覺羅家族,由於處於一個擁有特權的時期,子孫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近70年間,愛新覺羅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歷史,政府行為的修譜已無可能,純正的血統已無保障,婚姻狀況也日趨複雜,幾乎沒有任何家譜問世,家族人口的統計已很困難。但1937年之前康德偽皇帝在偽滿洲國最後一次整體的修繕了家族譜系,所有宗室、覺羅都羅列其上,現存中國國家圖書館。後愛新覺羅密雅納支派根據原先存留下來的碟譜和東北遼中新民地區的情況又由家族族長帶領修繕了譜系,《愛新覺羅宗譜密雅納支》 每十年系統修訂一次,已經成為定規。經遼寧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的批准,愛新覺羅密雅納支派恢復了家廟,每年的陰曆五月十三舉行家族內祭祀。
不過,一種趨勢是很明顯的,愛新覺羅氏的人口,仍然還在不斷膨脹,血緣關係也由近及遠,逐漸形成眾多分支。據估計,如今愛新覺羅氏大致有30—40萬人。 其實到清朝最後的三代皇帝,由於近親結婚,幾乎是沒有子女,有也是早早夭折,所以現在估計子孫很少。
愛新覺羅這個姓,後來也有了簡化,有的改為"肇",有的為"羅"等等。
愛新覺羅氏後裔在全國分布廣泛,其生活狀態多種多樣,對待“愛新覺羅”姓氏的態度也各不相同。
愛新覺羅家族的子孫當中,有一位最有才華的人物,名叫愛新覺羅恆強,據說是宗室裡面最出色的一位青年代表人物,只是詳細資訊不詳,是怡親王之後,漢名叫呂強,此姓的由來據說是按皇宮的宮去掉了帽子而為呂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