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浪漫派美學

德國浪漫派美學(aesthetics of German romanticschool)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代在德國文壇流行的美學潮流。代表人物有施萊格爾兄弟、諾瓦利斯、蒂克等。這些人雖然政治態度不一,但在美學思想和藝術特徵的主張上卻有許多類似與一致之處。在藝術與現實之關係方面,認為藝術不必反映外在現實,而在於表達內在的心靈世界。外在世界醜陋、庸俗、混亂,只有藝術的詩意的世界才有美。在歷史觀上,無視歷史發展的客觀進程,傾慕和迫緬已經逝去的中古時代,美化明顯違背歷史方向的黑暗社會。在現實與理想的關係上,鄙棄現實,不屑於俗世事務的實踐,而滿足於追求看不見摸不著的幻影和彼岸世界。在藝術手法上,注重個人感情的強烈抒發,突出自我、強化幻想與想像,無視藝術法則,隨心所欲;注重描繪美麗的大自然,以此表達對醜惡現實的拒斥;致力於對生活與現實的詩化,如喜用童話形式來製造一種理想幻境,這些思想從根本上講是康德、費希特、謝林等的哲學的回聲。同時也反映了德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根深蒂固的軟弱性。該派代表作有《雅典娜神殿》(F。施萊格爾)、《亨利希·馮·奧夫特丁根》(諾瓦利斯)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