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於1986年,主要承擔有關高等教育問題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本校改革發展的調研和諮詢、以及研究生培養等任務。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前身是教務處轄下的高教研究室,1986年1月正式成立獨立建制的高等教育研究所。經過20餘年的建設,高等教育研究所不斷發展,在機構功能、隊伍結構、工作領域、設施設備、圖書資料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變化。
本所現任所長為熊慶年教授。目前專職人員14人,其中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6人,中級職稱4人,其他1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0人。專職導師9人,所外兼職導師9人。
人才培養方面,我所現設有三個碩士學位點、一個博士學位點以及一個教育專業碩士點。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學位點(1996年獲準,1997年首次招生),主要培養高等教育問題研究高級專門人才。碩士生畢業後大多在高等院校任職。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學位點(2003年獲準,2004年首次招生),主要培養教育經濟問題研究高級專門人才。從前幾年就業的情況看,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很好,他們大多在國內大型公司和高等院校任職。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學位點(2005獲準,2006年首次招生),主要培養課程與教學問題研究高級專門人才。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博士學位點(2012年獲準授權,2013年首次招生),主要培養具有本學科重大問題研究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研究方面,我所立足於為學校改革發展服務,緊密配合校內各項改革開展專題研究,積極為學校的發展規劃和重要決策提供信息與諮詢。同時,積極承接國家、上海市、學校職能部門的研究課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建所以來,已出版專著、教材和譯著近30部,發表各類學術論文近500篇,獲國家獎一項,部委省市級獎十五項。近三年來,共出版專著5部、教材3部、譯著2部,在CSSCI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46篇,獲得科研項目15個。另外,1986年高等教育研究所創辦了內部刊物《復旦教育》,為學校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學術交流和信息傳播的平台。2002年5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復旦教育》與原上海醫科大學的《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合併,自2003年起創辦《復旦教育論壇》(雙月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經過幾年的努力,《復旦教育論壇》於2007年12月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刊物,2008年又分別被北京大學圖書館和武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並持續保持在核心期刊目錄中。
學術交流方面,我所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地20多所大學的教育學院或教育研究機構建立起了密切的學術合作關係,並且經常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另外,近年來,我所還多次組織召開了國際國內高等教育學術研討會。
歷史沿革
點燃薪火
復旦大學1920年始設定教育學類課程。1924年校長李登輝建議赴美留學的章益先生專攻教育學,以作籌設教育專科之準備。1929年復旦設立教育學系,章益先生為首任系主任。此後20餘年,雖遭戰亂,幾經曲折,但教育學科一直薪火相傳,作育人才不輟。李登輝、吳南軒、章益幾任校長均親自在教育系任教。教育系吸引了如舒新城、艾偉、邵鶴亭、肖孝嶸等名師來執教鞭,培養出了如曹孚、張瑞璠、瞿葆奎、於漪等著名的教育專家。1951年7月,復旦大學教育系整體劃入華東師範大學。
譜寫新篇
改革開放後,復旦大學教育學科得以重建。1986年成立了獨立建制的高等教育研究所。1996年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現在高等教育研究所已經成為從事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為政府和學校改革發展提供決策諮詢的科學研究機構。高等教育研究所在編教職工13人,其中專職研究人員11人,編輯人員2人,均具有研究生學歷,其中10人獲得博士學位。另聘請9名本校管理部門及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擔任兼職導師,組成了具有多學科背景,巨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理論研究與套用研究兼顧的學術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