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卒 年:1897年~1927年04月11日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四川屏山人
字 號:文欽
出生於一個封建地主家庭。5歲啟蒙讀私塾。1917年,進入屏山縣立第七高等國小校學習。1919年,國小畢業後,因成績優異,被縣府公費選送到川南師範學校,經學校考試合格,於次年編入該校十三班學習。不久,中共黨員惲代英應聘到該校先後任教務主任和較長,並親自教課,秘密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和讀書會,組織進步學生參加學習。他在惲代英的教育和影響下,認真學習《共產黨宣言》、《人生哲學與唯物史觀》等進步書刊,刻苦鑽研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思想覺悟不斷提高,並加入了惲代英組織的進步青年團體“學行勵進會”。
1922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在川南師範學校建立時,第一批被吸收入團,後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2年春節前後,積極參加惲代英率領的川南師範旅行講演團,步行於內江、自貢、宜賓、合江等地,行程2000餘里,沿途宣傳反帝反封建和愛國主義思想,傳播新文化知識。1925年至1926年,先後在國民黨部隊王伯常、白晏清旅任職,從事黨的工作。
1925年冬,中國共產黨重慶地方委員會在重慶蓮花池成立。翌年,根據黨組織的指示,回到屏山任國民黨屏山縣黨部籌備主任。回到屏山後,即在縣城武宮衙門掛上了“國民黨屏山縣臨時縣黨部”的牌子。此後,便以籌備主任的身份,在民眾中公開活動。為了培養幹部、壯大革命力量,還在縣城創辦了中心國小,聘請進步教師任教。
民國16年(1927年),為慶祝北伐勝利,縣黨部於正月初一在模範國小(今屏山中學)組織召開了慶祝大會,正月十五又演出了屏山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文明戲”,徐經邦上台宣講北伐的大好形勢,闡明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號召民眾團結起來,打倒帝國主義、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實行新三民主義,廢除苛捐雜稅。演出結束後,組織了盛大遊行,卻被縣長蕭席珍派軍警衝散。
1927年初,深入農村,廣泛發動農民,積極籌備組建農會組織。同年春,屏山縣農民協會成立,任農會主席。是年3月31日,領導農協會員五六千人,掀起大規模的抗捐運動,並包圍了縣城。國民黨反動派對此十分恐慌,國民黨屏山縣縣長肖錫珍急電反動軍閥覃筱樓派兵鎮壓。1927年4月11日清晨,不幸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是年5月7日,被國民黨反動派以“聚眾圍城,圖謀不軌”的罪名,槍殺於屏山縣西部泥溪灣。遺骨初葬於屏山縣紅椿灣女兒埂黑石包,後遷葬於紅椿灣金竹林。
1951年7月11日,樂山專員公署追認徐經邦為革命烈士。198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復公布徐經邦(徐文欽)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
徐邦達
徐邦達(1911.7.7-2012.2.23)字孚尹,號李庵,又號心遠生、蠖叟,浙江海寧人,生於上海。早年從事美術創作,1947年曾在上海中國畫苑舉辦個...
人物經歷 人物生平 社會任職 主要工作 兩岸交流 -
徐邦棟
徐邦棟,1921年2月9日 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鐵路路基及滑坡防治專家,滑坡防治理論與技術的開拓者。長期從事路基特別設計、滑坡災害防治技術的研究和重大復...
人物經歷 技術成就 主要論著 逝世訊息 -
陳經邦
陳經邦,字公望,號肅庵,福建莆田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選庶吉士,後授編修,累官至禮部尚書兼學士。明神宗為太子時,陳經邦選任東宮講讀官。神宗...
人物經歷 人物軼事 著作 -
徐邦
徐邦 1933年2月出生,江蘇省南通市人, 1949年參加革命,1994年離休。1952年始先後在新華社新疆分社、浙江分社工作,1976年任新華社浙江分...
基本介紹 獲獎作品及榮譽 -
海寧市徐邦達藝術館
徐邦達藝術館於二○○三年九月十五日落成開館,建築面積2700多平方米,內有5個陳列展廳,陳列了徐邦達的生平介紹、徐邦達的書畫作品、當代書畫名家的題贈作品。
簡介 人物介紹 基本陳列 珍貴藏品 特色活動 -
徐姓起源
徐姓起源有三:1、伯益之子若木封於徐國說。據《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載,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於徐國(今山東郯城一帶),“自若木至...
源出嬴姓 殷民六族 他姓改徐 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
印度憲法(漢譯本)
—— 第一款印度為聯邦制。 第二款各邦及其領土如第一附表所示。 第三款印度領土包括:一、各邦領土;二、第一附表所列之中央直轄區領土;三、將來取得之其他領土。 第二條吸收或設定新邦——聯邦議會(以下稱議會...
序 言 第一篇聯邦及其領土 第二篇公民資格 第三篇基本權利 第四篇國家政策之指導原則 -
陳經邦陳經正
陳家宅村)人。 陳經正,字貴一。 清著名學者全祖望說:“平陽學統始於先生兄弟,成於徐文忠家宏父”(《宋元學案》)。
人物簡介 主要著作 -
徐珵
徐珵,字元玉,號天全,吳縣(今蘇州)人,為人短小精悍,多智數,喜功名。凡天官、地理、兵法、水利、陰陽方術之書,無不諳究"(《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徐有貞傳》)。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個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