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
徐家成(1918~1991),徐造禎之子,自幼隨父學習草醫草藥,繼承父業。
徐氏父子接骨用藥,系以生長在本縣淺山、路旁、水溝、荒坡上的刺龍包、千里光、野菊花,鐵乾蒿、水芹菜、夏枯草為原料組成。原為秘方,不傳外人,特點是藥源豐富、採摘方便、製作簡單、費用低廉。其藥性能解毒定痛,續筋生骨,活血化瘀,消腫散結。只須搗爛外敷,包紮固定,即可著手回春。因此,名聲遠揚,省內外骨折病人,來醫者絡繹不絕。
貢獻
徐氏父子在家行醫期間,以扶傷助人為本,深得民眾好評。建國後,在黨的政策感召下,徐家成於1953年把秘方獻給政府。
1970年6月,徐家成受聘到南星地區醫院。1979年又被聘請到鳳縣中醫院,1980年3月正式錄用,定職為骨科中醫師。徐家成到中醫院後,即開設骨科病房,設病床24張,配備助手,協助治療並記載病案,觀察草藥接骨效果,分析研究,整理臨床經驗。在治療中運用現代醫療儀器和新的治療手段,提高了治療效果。1980年3月~1984年11月,重點觀察各類骨折432例,治癒率達95%以上。
特色療法
並總結出具有徐氏特點的“問、看、摸、比、量”五字診斷法和“拔牽、屈伸、按摩、搖碰、轉施、捏擠、折撓、擠合”八大復位手法。
榮譽
1981年由中醫董玉國代為撰寫《草藥治療骨折臨床經驗》一文,刊登於《鳳縣科技》雜誌,獲寶雞市科技二等獎。1983年,相繼整理出《草藥治療開放性骨折的體會》、《草藥試治骨髓炎、骨結核七例病案介紹》、《草藥治療撓骨遠端骨折的體會》、《192例骨折病例臨床資料總結》。這些資料曾提交寶雞市草藥座談會和陝西省中醫外科首屆經驗交流會,受到好評。《陝西日報》1984年9月29日登載《草醫徐家成治療骨病有神效》一文,介紹他15年治療骨病患者萬餘人的事跡。
徐家成對六味草藥的劑型,在其他中醫的協助下,進行了探索性的改進,製成粉劑和油膏劑,便於冬季套用和攜帶。
桃李滿天下
徐家成先後帶徒弟15名,皆成本縣接骨外科骨幹。徐家成1981年任第三屆縣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