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坑村[廣東省湛江市遂城鎮欖羅村委會後坑村]

後坑村[廣東省湛江市遂城鎮欖羅村委會後坑村]

廣東省湛江市遂城鎮欖羅村委會後坑村,是遂溪縣遂城鎮欖羅村委會下轄的一條自然村 。 位於遂溪縣城東北側,與遂溪縣政府直線距離3.2公里,在G207國道的西側,交通方便。 後坑村陳姓村民,於滿清康熙年間陳氏族人從高州府茂名縣祥山密山村遷徙而來,是文林村開基祖翠庵公次子東園公後裔。 截至2017年年底,全村約有780多人,只有1個村民小組。大部分村民都姓陳,其餘的姓氏有林姓、白姓、李姓,村民和睦相處,如今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該村的年例是正月初六。 村中有一位歷史名人,遂溪縣民國革命英雄——陳式垣。

屬地沿革

村路地名石 村路地名石

明朝和滿清時期,該地屬於雷州府遂溪縣   。

滿清康熙年間高州府茂名縣文林陳氏族人後裔由密山村遷居於此,當時屬雷州府遂溪縣;

新中國成立後,後坑村屬遂溪縣第一區附城鎮;

1957年附城鎮改為遂城鎮,屬遂城鎮;

1958年遂城鎮改衛星公社,11月與鋼鐵(黃略)、躍進(洋青)兩公社合建鋼鐵公社,12月改名遂城公社,屬遂城人民公社;

1961年遂城鎮析出置附城區,屬遂城區;

1963年遂城撤區復為公社,屬遂城人民公社;

1983年遂城公社改為遂城鎮,屬遂城鎮;

2001年合併附城鄉、城西鄉為遂城鎮   ,仍屬於遂城鎮。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圖 地理位置圖

後坑村   ,經緯度:位於北緯N21°23′55.85″,東經E110°16′33.95″。

位於遂溪縣城東北側,與遂溪縣政府直線距離3.2公里,在G207國道的西側,東北1.7公里處為山篤村和山篤村仔村,東鄰與欖羅村,東南側有欖羅國小和遂溪縣附城中學,南臨欖羅灣村,西南與西側為遂溪縣城區,西北1.5公里處為詳塘村以及1.8公里處為簡浞水村。

村中道路 村中道路

村場面積約11.3萬平方米(約合170畝),全村總面積約為2000多畝。

氣候特徵

村中道路 村中道路

遂溪縣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高溫多雨,雨量充足,年均降水量為1759.4毫米,通常7至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50%。  

人口語言

慶祝大王廟開光部分村民合影 慶祝大王廟開光部分村民合影

截至2017年年底,人口約780人   ,只有1個村民小組。

村民中大部分都姓陳,源於同一祖先;另一部分村民其餘的姓氏有姓白、姓林、姓李,人口不多,約為180人左右;

村民全部是漢族,廣府民系,母語為粵語,同時,受到大環境影響,該村的村民也通曉湛江雷話。

陳姓源流

祖先足跡

文林村祠堂碑記 文林村祠堂碑記

祖先源自河南潁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境內),由於人口發展、被貶謫官遷居,或者為了躲避戰亂和災荒等各種原因,遷徙各地。唐朝時,吾族有先祖進士自汴梁(今河南開封)到南雄講學授業,於是定居於廣東南雄府保昌縣沙水村珠璣巷。

1942年版族譜序文記載,始祖陳子聖公,生三子,長子太樂、次子太邱、三子太尉。次子太邱生惠臣(陳迪),惠臣始遷東莞南柵村。

(三世祖陳文川公版本族譜序文)宋朝度宗登基繼位後,宰相賈似道權勢日增,鹹淳九年(1273年),珠璣巷發生癸酉歲亂,民眾被迫離開四處逃生。鹹淳十年(1274年),始祖陳迪公(公,乃尊稱,不是名字)攜家眷喬遷至廣州府東莞縣南柵村,開基傳嗣數代,子孫亦農亦工、為士為商。

也有另一說法,迪公非避戰亂,是在廣州遊宦(當官)之後,搬遷至東莞南柵村。

本立分支回遷東莞南柵萬家灶 本立分支回遷東莞南柵萬家灶

興祥分支遷居於東莞龍眼村,本族分支居於南柵村。南柵陳氏一脈子嗣偏少,族親增長緩慢,直到九世人口才變多。南柵瀕海田地湫隘,非子孫長久繁衍之地,陳帥養(即陳翠庵,1462-1527)和陳帥保(即陳竹庵,1471-1549)遂與族人商量搬遷。

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陳帥養、陳帥保兄弟二人變賣所有家產田地和出售舊有祀田佛子凹,帶子攜侄離開東莞,然後前往高州府茂名縣,考察田疇寬廣之地,對比里麻、白土、桂山等地後,選擇風水寶地文林居住;於嘉靖元年(1522年)立籍在茂名縣。自此,陳氏族人在文林村這一片熱土上開荒墾殖、開枝散葉。

另,陳琳公(翠庵公的堂兄弟)跟隨族人搬遷到文林村之後,有一名後裔名陳本立,遷回東莞萬家灶。

文林陳氏

茂名文林陳氏族譜 茂名文林陳氏族譜

因宗族的發祥地為茂名市金塘鎮文林村,故稱“文林陳氏”,其後裔分布於茂名市、湛江市等四十多個自然村落,甚至有族人遠遷陽江市、韶關市,乃至遷至廣西、海南、香港、台灣、美國。文林陳氏在粵西大地的繁衍生息五百多年,族人的遷徙遍布五湖四海,但彼此間依然保持著聯絡。文林陳氏族譜由翠庵公長子陳士忠(東野)公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始創,經歷數次重修。

從文林村遷出的族裔子孫,遷至地有如下地點:

金塘鎮文林村   、金塘光松林村、金塘大路尾村、金塘背底坡村、金塘板坡村、金塘克泥塘村、金塘崩塘村、金塘洪山姚屋村、金塘洪山村、金塘鎮陳屋村、金塘勒角塘村(立角塘)、金塘雙獅嶺村、金塘山溪湴村(山溪村)、金塘鎮垌尾村、金塘石氹村、金塘大山竄(龍?窿?)村、金塘新龍村、

公館鎮油甘窩村、公館佛子嶺村、公館十萬七村、公館大山嶺新村、公館河之口張屋村、公館黑泥塘村、公館大塘坡村、公館石車村、公館橫山村、公館垌心村、公館垌心墩村、公館鎮油甘窩書房嶺村、

山閣鎮竹山村(上竹山和下竹山)、山閣鎮雞山村(現名佳山村)、新坡鎮狐狸埇村(現名橋東村)、鰲頭鎮車仔村、鰲頭鎮西溝村、

高州市石鼓鎮低村、石鼓密山村、石鼓塘表村、石鼓屋昌村、石鼓大坣村、石鼓門前坡村、石鼓低坡村、石鼓林保嶺村、石鼓坳頭村、石鼓三文田村、鎮江鎮低山村、鎮江鎮柑村(甘村?金村?)、鎮江鎮陳屋村、

電白區馬踏鎮鳳門黨村、化州市市區飛馬街、遂溪縣遂城鎮後坑村、遂溪縣嶺北鎮調樓村、吳川市梅菉圩(街)、吳川市梅菉頭、吳川市黃坡鎮、吳川市梅菉鎮下菜園村、

湛江市雷州國營收穫農場、陽江市陽春縣八甲圩、

海南省海口市居仁坊、

廣西博白沙河鎮莪子林村、廣西博白沙河鎮陳屋村、廣西博白沙河鎮大肚田村、廣西博白沙河鎮坡禾地村、廣西防城港市牛長藤村、廣西靈山(具體地點不詳)、廣西橫縣(具體地點不詳)、

傳說三世祖時有一支遠遷至韶關。

還有遷徙到香港、台灣、美國等地。

後坑簡史

白姓

後坑村,最早的居民姓白,何時開始居住於此,有待考證;據說欖羅村白姓村民就是後坑村白姓族人在以前搬過去的後裔。

陳姓

陳氏族人在文林定居後,子孫後裔開始興旺起來,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人口增多,陸陸續續地有族人外遷。

翠庵公之子 東園公後裔,五世祖 堯卿公帶著部分族人於明朝年間,遷居到高州祥山附近的低村定居,六世祖 華鋒公帶領族人從低村遷至密山;

九世祖 德彥公到雷州府經商,路過後坑村,覺得該村附近的地方不錯適合發展,於是在該村 買地居住;

滿清康熙年間,九世祖 德彥公帶領家人和部分族人由密山村遷居於遂溪縣遂城鎮欖羅村後坑附近,成為該村村民;

林姓

在陳氏十三世時(具體年份不清楚),陳氏先祖有個地主,找烏蛇嶺附近的盧迪坑林姓人士過來打長工,後,該林姓人士又把他弟弟叫過來打工。陳姓先祖把田租給他們,這樣,他們兩兄弟就留下發展,並娶媳婦生兒育女,成為該村村民;

李姓

李姓,是林姓某代子孫娶妻時,其妻帶過來的隨娘之子,後成為該村村民,在該村發展,年代不清楚。

村中籃球場 村中籃球場

後坑村四個姓氏,陳姓族人與林姓、白姓、李姓族人和睦相處,如今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堂號堂聯

陳姓

陳氏,東莞南柵村時代世系圖 陳氏,東莞南柵村時代世系圖

堂號: 潁川堂

堂聯:潁川世澤,文范家風。

白姓

暫無資料

林姓

暫無資料

李姓

暫無資料

祠堂土廟

後坑村陳氏祠堂 後坑村陳氏祠堂

祠堂,該村的祠堂,位於陳氏家塾,曾經祠堂與書塾共用,如今只作祠堂。

土廟,該村有一座社廟,名為大王廟。2018年1月5日,村大王廟重建開光,廟裡供奉的大神是玉皇先鋒大王等。

後坑村大王廟 後坑村大王廟

該村古時屬於雷州府烏蛇境,土地神就是烏蛇境主。

公共事業

後坑村村中道路 後坑村村中道路

1972年通電,1993年通電話,2000年通有線電視,2010年通網路。

2013年,湛江市全市開始建設村村通自來水工程   ,2014年,後坑村裝上了自來水。

村中道路已經全部實現水泥道路硬底化,村中道路都已裝上路燈。

衛生站 衛生站

村里還建有衛生站。

經濟發展

後坑村隨拍 後坑村隨拍

後坑村位於北回歸線以南,農作物可以一年三熟   。

村中農田,主要以耕種水稻為主,輔以栽種經濟作物,有甘蔗、香蕉、花生、小麥、玉米、圓椒、玉豆、木薯、番薯、芋頭等等。

種植農業和外出打工、經商,是該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在改革開放後,該村村民年輕一族大部分選擇外出打工或者經商,外出掙到的錢拿回了家鄉搞基建,解決房子問題,該村已經全村告別了泥土房。

交通出行

村路口 村路口

後坑村位於遂溪縣城東北側,與遂溪縣政府直線距離3.2公里,G207國道在村的東邊經過,出行方便。

習俗慶典

年例

過年做籺 過年做籺

年例是盛行於粵西地區(茂名、湛江為主)一個獨特的傳統節日。所謂年例,是以游神擺宗台(有的地方叫擺醮)為核心並伴隨各種民俗文化表演節目和宴請親朋好友而開展的群體性祭祀活動,其主旨是敬神、拜祖先、祭祀社稷,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後坑建村後,也確立了本村的年例,起於何年則不清楚,年例日期定為正月初六   ,已約定成俗。慶典活動十分隆重,鑼鼓喧天、擺宗台、舞獅、游神遊船供神佛。

過年做籺

煎堆籺 煎堆籺

籺,每當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做籺過年   ,一般是糯米籺。

拜山祭祖

2018年後坑村有村民前往文林村祭拜開基始祖陳翠庵公墓 2018年後坑村有村民前往文林村祭拜開基始祖陳翠庵公墓

文林村大眾山掃墓拜祭開基祖日期:每年春分之前的星期六。

每年春分前一個星期六,集中聯宗回文林掃墓。祭拜始祖翠庵公、梁氏祖婆,二世祖東園公、江氏祖婆等。星期日,集中聯宗祭拜五世祖堯卿公、曾氏祖婆,以及六、七世祖。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陳式垣紀念館 陳式垣紀念館

村中有一位歷史名人,遂溪縣民國革命英雄——陳式垣   。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村裡有陳式垣紀念館,2004年7月,被遂溪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掛牌,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歷史名人

村中有一位歷史名人,遂溪縣民國革命英雄——陳式垣。2011年10月25日,《湛江晚報》記者來到遂城鎮欖羅管區後坑村追尋陳式垣的革命足跡。  

陳式垣(1891-1923)字光喬,號繼東,廣東遂溪縣遂城鎮欖羅村委會後坑村人。

陳式垣之墓 陳式垣之墓

陳式垣少時在家邊耕邊讀。辛亥革命後,先後考入廣東陸軍國小堂、武漢陸軍中學堂、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民國7年(1918年)從保定畢業,任邊防軍排長。民國8年棄職還鄉,在粵軍第一師任連長。民國9年參加驅逐桂系軍閥鬥爭,負責警衛孫中山帥府。

民國11年參加孫中山發動的戰役,立戰功升營長。

民國12年升任副團長。是年10月,陳炯明叛軍進犯廣州,陳式垣率部扼守要衝,在觀音閣一帶與叛軍激戰負傷後犧牲,時年32歲。

孫中山為了表彰其功,追晉為上校,並親筆為其書寫墓碑。  

1983年,國務院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