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呂式大揚琴

律呂式大揚琴

1953年,中央音樂學院鄭寶恆、張子銳、趙立葉和天津工農兵樂器廠合作研製。琴身為台式,音箱較大,前長78、後長123、寬70、厚10.2厘米。採用活動山口,山口與碼子保持相應的平行,以便於調音並保證音準。採用細螺紋弦軸及多層硬質木料膠合的弦軸板,以避免滑軸跑弦。設定腳踏制音器,以兩個制音氈條置於琴面,利用踏板控制餘音。琴面開五個圓形出音孔,設有演奏泛音的徽位標誌。琴身、制音器、琴腿連成一體,可摺疊搬動。音位採用古代律呂分列的方式排列,即中間兩個長條碼鄰近的兩組音位依相差小二度音程關係分列,條碼同側相鄰弦按大二度音程順序進行,故名“律呂式大揚琴”。

各調排列規律相同。演奏者掌握左手及右手作主音的兩種手法,即可轉十二個調。共六十七個音位,音域G—g3,可構成全部半音階的四個八度。

樂曲有大楊琴與樂隊協奏曲《灕江隨想》、大揚琴與管弦樂隊交響詩《鑒真東渡》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