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承
張瑨在京時,究竟師從何人學畫,受何人傳授指點,不得而知。從其傳世的作品看,山水有時仿王石谷、米友仁,花鳥有時仿華岩、惲壽平:其人物畫似受清朝中晚期名畫家影響。可見,他主要師承的是“文人畫”傳統,經過長期的繪畫實踐,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作品特點
其山水畫最為著名,有工筆山水也有寫意山水,以兼工帶寫者為多,有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以水墨淡設色山水為多。
主要作品
張瑨早期的山水人物畫只見有《赤壁夜遊圖》,此卷作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是他25歲時的作品。著稱於世的《怪石圖》是其中年時期的傑作。他熱愛家鄉的群山奇峰,雲天林海,怪石雲林成為他作畫的對象。張瑨中晚期的作品(60歲以後)存世比較多見,如《雲龍三觀》作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秋山清爽圖》作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李仙像》作於民國元年(1912年)。《花鳥四條屏》作於民國7年,是張瑨73歲時的作品。而劉英琴女士珍藏的這幅張瑨83歲時的山水人物畫《攜琴訪友圖》,工筆精繪,一絲不苟,氣勢宏偉,實屬其晚年力作。此卷作於民國18年,據張瑨第六代孫張基介紹,這幅畫是張瑨晚年絕筆。
張瑨的畫一般均有小記,寫圖名,繪畫的時間、地點及畫意,最後署名,常寫“石門樵客張瑨”,鈐印有“張瑨之印”“臣張瑨印”“朵珊”“朵珊書畫”等。
張瑨的畫還有題畫詩的。《花鳥四條屏》末聯有一首七絕:“羅遊仙子飲流霞,醉倒孤山處士家,幾度東風吹不醒,至今顏色似桃花。”詩情畫意交相輝映。張瑨不僅能詩善畫,他在清末還編輯出版了《雲林別墅新集醒世錦囊》一書,內容有採集的對聯和匾額、駢言、別號、聯額、圖章、麗句等,真可謂是多才多藝。從張理學畫者有張文玉(女)、趙星閣、李八、王海樓等人,其中張文玉(1889一1930年)擅畫山水、花鳥,是張瑨出類拔萃的弟子,也是東北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民國初期的女畫家。張瑨弟子的第五代孫、遼寧省知名畫家許貴至今還珍藏著一幅張瑨給其祖輩作的畫。
經筆者多年考察,張瑨至少有12幅繪畫精品流傳至今,分別為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朝陽市博物館、建昌縣博物館,遼寧許X,劉英琴,日本橫濱周曉惠及張瑨後人張松、奚桂榮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