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張冰冰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即前往維也納留學。2004年,他放棄了很多團體,包括地方上比較高薪的交響樂團的發展機會,毅然回到天津音樂學院任教。那時天津與北京雖然僅離一百一十公里遠,但是音樂水平要差一、兩個層次。為此,他立下一個夢想——成為傳播交響樂的“傳教士”。
張冰冰說,“一提交響樂,可能就有很多觀眾不懂了,認為時間上太長,而且演奏歐洲的作品不理解,對於歐洲的文化也不是很清楚,加上當今社會節奏很快,人們可以選擇聽流行歌,兩三分鐘、三五分鐘獲得一種釋放和解脫,尋找到一種快樂與共鳴。而交響樂,往往比較長,像今天的一場音樂會每個曲都在10分鐘左右,一場需要一個半小時,或者一個小時四十分鐘。”
“所以很多朋友就是在沒有關注的情況下,說了‘不’,說了拒絕。”
“但是我們一直在推行。”張冰冰認為,交響樂這種形式比較高雅,它屬於集體項目,集體項目需要團結協作、團隊配合。各個聲部都是彼此協作,彼此互相襯托,它是所有人在一起,而指揮就是一個靈魂。
張冰冰說,久石讓是日本一個流行作曲家、音樂家,他的音樂朗朗上口,宣揚的是“真、善、美。”他希望通過用流行的語言,加上古典傳統交響樂的形式去推廣交響樂;用簡單的音樂元素,配上交響樂的形式,來推廣交響樂文化。這正是此次福州演出的一個亮點,也是他的一大初衷。
時下正值高考。談及有關音樂學院藝考生的情況,作為天津音樂學院老師的張冰冰表示,從生源上來說,“與十年、二十年前相比,招生的力度擴大了1到2倍甚至更多,有的學校擴大了5倍”。從就業方面說,“更多從音樂學院畢業的學生只能大部分轉行,因為在社會上沒有那么多的位置,就業形勢嚴峻。”
但他同時也表示,“學音樂的同學在這個社會上的交際能力、情商等都會比在普通專業大學的同學要高,他們能迅速跟人融合,打成一片,快速接受這個社會的形勢,思維比較活躍,與人溝通強,有很多學音樂的同學去了事業單位、工會,或從事中國小音樂老師、幼稚園音樂教師等,發展都非常好,因為有特長,所以未嘗不是件好事。”